澎湃新聞記者 闫頌陽 王煜 伍銀芳 實習生 曾虹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23時(北京時間2021年1月1日7時),英國正式結束“脫歐”過渡期。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随後進入“脫歐”過渡期。過渡期結束後,英國才在實質上真正完全離開歐盟的體系。
這已經離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過去了四年半。在此期間,英國曆經三位首相和兩次大選,“脫歐”期限三次推遲。
在當初提出“脫歐”公投時,人們或許想不到整個進程會延宕如此之久。這場受到全球矚目的“分手”連續劇是如何開始的?又為何經曆了如此之多的波折?
“脫歐”公投是怎麼來的?
2013年初,時任英國首相的保守黨領袖卡梅倫為争取在2015年大選中連任,承諾如果赢得2015年大選,将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
外界普遍分析稱,卡梅倫并非真正支持“脫歐”,其此舉意在通過“脫歐”公投與正在崛起的民族主義政黨英國獨立黨(UKIP)争奪右翼選民的支持;他也并不認為英國人會真正選擇“脫歐”,相反,他可以利用“脫歐”公投作為威脅歐盟的政治砝碼,向歐盟要更大話語權,并減少歐盟對英國的幹預。
當地時間2016年2月20日,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歐盟峰會後,召開緊急内閣會議。會議後,他正式宣布英國将在今年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 人民視覺 資料圖
赢得大選後,2016年2月,卡梅倫宣布将履行競選承諾,于6月23日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
卡梅倫公開表示,自己贊成英國繼續留在歐盟。英國國内輿論迅速分為兩派。“留歐派”稱,“脫歐”前景不明,将帶來巨大風險和經濟損失。“脫歐派”則認為,“脫歐”最大的意義在于“拿回自主權”。
當時英國社會的“脫歐”情緒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政治上,“脫歐派”不滿歐盟立法機關享有高于英國議會的立法權,議會無法阻止不受歡迎的歐盟法規在英國實施。經濟上,“脫歐派”要求加強自主權,減少歐盟在經貿領域的官僚主義和“過度幹預”。移民方面,“脫歐派”要求加強控制,阻止歐盟新成員國的移民以及歐盟接收的難民“大舉湧入”。
直到公投開始前,大部分民調都顯示公投結果為“留歐”的概率更大。因此,6月24日上午公布的“脫歐”52%對“留歐”48%的公投結果震驚了世界。卡梅倫在得知公投結果後仍表示自己支持“留歐”,并于24日當天宣布辭職。
2016年6月24日,在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在發表講話後,與夫人薩曼莎返回唐甯街10号首相府。新華社 圖
公投結束後,有超過百萬的英國人在議會網站上請願,還有許多舉行示威遊行,反對英國脫離歐盟,要求政府廢除第一次公投結果、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但遭到英國政府拒絕。
被卡梅倫和保守黨作為政治砝碼的“脫歐”公投,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一樣,成為了2016年世界政治的“黑天鵝”事件。
特雷莎·梅的提前大選是怎麼“玩脫”的?
卡梅倫辭職後,時任内政大臣特雷莎·梅當選保守黨領袖并接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雖然在公投過程中是低調的“留歐派”,但在就任首相後,她領導英國正式開啟“脫歐”程序。
2017年1月,英國最高法院判決政府在未來正式開啟脫歐談判之前,需先經過英國議會的批準與授權。随後,英國政府向議會提交了“脫歐”法案,并得到通過和批準。
3月29日,特雷莎·梅緻信歐盟,觸發《裡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開啟“脫歐”程序。據條約規定,英國将于2019年3月29日正式“脫歐”,且必須在這兩年内與歐盟就“脫歐”相關條款進行磋商并達成協議。然而,這一日期此後一延再延。
2017年3月29日,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唐甯街10号的辦公室正式簽發信件,啟動裡斯本條約第50款,開始“脫歐”程序。
4月18日,特雷莎·梅突然宣布将2020年的大選提前至2017年6月舉行。外界普遍分析認為,由于當時保守黨在民調中大幅領先工黨,特雷莎·梅希望借提前大選在議會中擴大優勢,獲得絕對主導權,以為“脫歐”談判掃清障礙。
然而,保守黨卻在6月8日的大選中遭遇“滑鐵盧”,失去了下院過半席位,不得不與北愛爾蘭的民主統一黨(DUP)組成了執政聯盟。保守黨此後需要DUP的支持才能确保議會多數,需要照顧DUP的利益,而這為未來的英歐談判以及英國議會投票過程埋下了隐患。
英歐談判的難點在哪?
2017年6月26日,英歐“脫歐”談判在公投過去一年後正式啟動。經過六輪艱苦的“拉鋸”談判,英歐雙方12月達成第一階段談判結果。
當地時間2017年12月8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左)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新華網 圖
這一階段的談判主要圍繞三個問題:在英歐盟公民的權利、英國向歐盟支付的“分手費”、英國北愛爾蘭地區與歐盟成員國愛爾蘭之間的陸地邊界。
北愛爾蘭地區曾因政治、宗教等問題陷入數十年的沖突,如果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出現需要邊境檢查的“硬邊界”,很可能損害當地的和平進程。對于棘手的邊界問題,英國最終做出妥協,承諾北愛爾蘭在同英國一起脫離歐盟的同時,與愛爾蘭之間的邊境保持原狀,不會設立“硬邊界”。保守黨的執政盟友DUP曾反對協議中相關措辭,堅持北愛爾蘭待遇不應有别于英國其他地區,一度引發危機。然而這一邊界安排最終仍在英國國内招緻了不少反對聲。
此後,英歐雙方展開第二階段談判,焦點問題包括“脫歐”後的“過渡期”、英歐未來關系及貿易協定等。
2018年3月19日,英歐就過渡期問題達成共識,同意在英國正式“脫歐”後有21個月的過渡期:若英國按照計劃在2019年3月正式“脫歐”,至2020年底前,英國在許多方面仍保持和在歐盟内類似的待遇。
2018年6月,在經曆了長達數月的辯論和數次議會否決後,特雷莎·梅的《退出歐盟法案》(即英國“脫歐”法案)終于在英國議會以微弱表決優勢獲得通過。
11月,英歐雙方就“脫歐”協議文本草案達成共識,歐盟正式通過此前與英國達成的被統稱為“脫歐協議”的兩份政治文件——“退出協議”和“英歐未來關系宣言”。
然而在英國國内,特雷莎·梅面臨着黨内黨外的雙重壓力。在修改和協商“脫歐協議”的過程中,多位内閣成員因不滿草案内容而辭職,特雷莎·梅一度還面臨黨内不信任投票,但最終過關。
在原定的“脫歐”日期2019年3月29日到來之前,英國國内政治陷入僵局。
保守黨本就不占據議會多數,再加上保守黨黨内部分成員的反對,英國議會成為了特雷莎·梅的折戟之地。“脫歐”協議草案在2019年1月和3月兩次遭到議會下院否決。特雷莎·梅甚至還提出,以自己辭職換取保守黨議員支持協議草案。
3月21日,歐盟同意英國提出的推遲“脫歐”申請,并為“脫歐”最終期限提供“二選一”時間表:如果英國議會下院能通過“脫歐”協議,将允許“脫歐”期限延至5月22日;如果英國議會下院未能通過協議,則英國必須在4月12日前做出新抉擇。
2019年3月29日,在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前)出席議會下院辯論。新華社 圖
然而在3月29日,英國議會第三次否決了特雷莎·梅政府的“脫歐”協議草案的部分關鍵内容。4月10日,歐盟同意将“脫歐”期限延長至2019年10月31日。
特雷莎·梅第四次試圖推動“脫歐”協議議會闖關,然而招緻大量反對。5月24日,她宣布将辭去黨首及首相職務。
約翰遜如何“搞定”議會和“脫歐”?
2019年7月,保守黨新任黨魁、以強硬的“脫歐”立場著稱的鮑裡斯·約翰遜接任首相。
更換首相并不能解開英國議會的僵局。與前任特雷莎·梅一樣,約翰遜同樣也遭遇到本黨部分議員和反對黨的掣肘,難以推進自己的“脫歐”方案。
約翰遜還曾請求女王正式批準議會在“脫歐”期限前休會,但這一做法後來又被英國最高法院裁定為不合法,引發了一番政治争議。
在“脫歐”的最後關頭,10月17日,歐盟與約翰遜政府達成新的“脫歐”協議。然而,該協議在英國議會内仍遭多方反對,難以在10月31日前獲得通過。
同時,英國議會還通過一項修正案,迫使約翰遜緻信歐盟尋求再次延遲“脫歐”。
10月28日,歐盟同意将“脫歐”期限推遲到2020年1月31日。這已經是“脫歐”期限第三次推遲。
為了取得議會控制權,約翰遜也如特雷莎·梅一樣賭上了大選。在12月12日的提前大選中,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以較大優勢獲勝。許多分析認為,保守黨之所以獲勝,是因為滿足了大部分民衆盡快解決“脫歐”問題、擺脫“脫歐”拉鋸動蕩的期待。
2019年12月20日,在英國倫敦,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前中)在議會下院發言。新華社 圖
由于得到了黨内支持和下院多數席位,12月20日,約翰遜版的“脫歐”協議終于在議會下院獲得通過,此後經過一系列流程正式生效。
當地時間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退出歐盟,并進入“脫歐”後的“過渡期”,至2020年12月31日結束。在此期間,英國仍留在歐盟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内,雙方貿易關系維持現狀;人員也可以自由流動;英國遵守歐盟所有規則,但不再參與歐盟決策進程。
僵持的過渡期談判如何在最後關頭峰回路轉?
過渡期的一大重點是英歐在經濟和安全合作等方面的談判,以延續緊密合作,減少“脫歐”帶來的損失。但由于新冠疫情影響,以及雙方在漁業、公平競争等領域分歧過大,談判推進緩慢,幾度陷入僵局,甚至在12月一度暫停。漁業占雙方經濟産值不多,其捕撈配額問題反而成為了這場談判拉鋸的一大熱點。
2020年12月24日,距離英國“脫歐”過渡期最後期限僅剩一周之際,英歐雙方互相作出妥協,最終就“脫歐”後英歐關系達成協議,協議涵蓋貿易、人員往來、安全等多個領域。英歐雙方的商品進入對方市場仍将享受零關稅、零配額的待遇,但雙方的貨物、服務和人員将不能像以往一樣自由流動。
2020年12月24日,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發布推特:“協議達成”。
由于該協議無法在12月31日的期限前正式由雙方批準生效,暫時隻能臨時執行。
最終,在“脫歐”公投四年半後,2020年12月31日,英國正式結束了“脫歐”過渡期,也結束了“脫歐”進程,實質上完全離開歐盟。
但結束并不是終點。英歐之間的許多合作問題,以及“脫歐”進程中反映出來的許多國内政治問題,仍然需要解決。
來源:澎湃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