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就聽過一首歌叫《世上隻有媽媽好》,而細心觀察後也會發現,好像所有的孩子小時候都喜歡和媽媽親近,畢竟我們每個人都在媽媽的肚子裡“住過”十個月。
但這種對媽媽的親切感和依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根據媽媽對寶寶的親切程度和陪伴而改變,因為哪怕是再緊密的親緣關系,想要保持親密,也需要雙方去共同維護。
“母子情深”是天性?家長如果經常“缺席”,雙方也能成為陌生人周晴是一個标準的女強人,可以說不論什麼事情都要給工作讓步,因此當初她生孩子時,産假剛一結束就重新投入了工作,把孩子交給了自己的媽媽帶。
孩子還小的時候,經常會想要找媽媽,看見周晴回來興奮得手舞足蹈,但是周晴太忙了,對陪伴孩子這事也是有心無力。
後來,她媽媽也常跟她溝通,讓她換個輕松點的工作,趁孩子小多陪陪孩子,要不然将來孩子都不跟她親。
周晴卻不以為意,孩子是自己生的,怎麼會不跟自己親?後來有一次周晴放年假,她媽媽回了老家,周晴開啟了全天候獨立帶孩子模式,結果頭一天晚上就崩潰了。
快要睡覺的時候,孩子哭着喊着找姥姥,還不讓周晴抱,周晴和老公輪番上陣,用盡了各種方法都不管用,周晴這才相信當初母親叮囑過的話,孩子真的跟自己不親了。
親子關系的提升是“依賴心理”一點點積累的結果小寶寶并不像大家所以為的那樣,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從出生開始就認識媽媽的聲音和心跳,因此會表現出來跟媽媽很親密,也會相對依賴媽媽一些。
從2月齡開始,寶寶可以清晰地區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對于經常照顧自己的人更是格外親切,如果是媽媽親自照顧寶寶,那麼寶寶對媽媽的依賴度也會逐漸加深,親子關系也更加親密。
相反,若是父母經常不見人影,那麼小朋友也會将這種依賴情緒關聯到其他撫養人身上。
當寶寶進入“依戀期”後,家長們要記得多刷存在感寶寶在8月齡左右,會進入依賴期的高峰期,這個階段寶寶對于經常陪伴自己的人十分親近,甚至是一刻都不願分離,如果看不見那個人,寶寶就會表現得十分焦慮,甚至大哭。
所以要想讓寶寶以後跟你更加親近,家長就算再忙,也要記得在娃面前“刷足存在感”,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陪伴,這樣才能在孩子心裡拿高分,否則等這個時期過去之後,寶寶對父母的親密感就會大大降低。
如何正确“刷存在感”呢?一方面,對孩子進行有效的陪伴與互動
“刷存在感”并不是陪在孩子旁邊做自己的事,而是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跟孩子進行有效互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陪伴,這樣才會加深和孩子的親密度。
另一方面,努力幫孩子們解決他們的自身需求
孩子年紀小,身體發展和社會認知都不完善,在生活中、遊戲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家長要學會關注孩子,當他們需要幫助時,及時幫他們解決。
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被父母關注的,被父母愛護的,父母在孩子心裡的地位也會“水漲船高”,日後跟孩子之間的關系也就更加親密。
媽咪愛唠叨
父母身為成人,總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所以容易忽略很多來自孩子的愛,但其實他們表達愛的方式很簡單,一個親親,或是看見爸爸媽媽時亮起來的眼神。
所以家長哪怕再忙,也不要忽略對孩子的陪伴,也要抽出時間來回應孩子的愛,不要等到發現孩子跟你“不親了”,才想起來彌補,那時候恐怕已經就來不及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