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成年子女來說,看着父母逐漸老去,最希望的可能就是他們身體健康,但老人年紀一大,容易出現忘記銀行密碼、記憶力變差、小便控制不好等現象,是不是老了都這樣?
不少人就是這麼“想當然”,直到患者多次“走失”,情況嚴重後才帶其就醫。專家指出,一旦發現家人有記憶減退、語言困難、性格改變或者是行動能力減弱等問題,切勿忽視就醫。還要指出的是,癡呆不等同于阿爾茲海默症,大約有10%左右的癡呆為可逆性癡呆,所有亞型的癡呆病人都需要得到重視。
哪些症狀須警惕
癡呆是指獲得性、進行性的智能障礙,以認知功能障礙為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ICD-10)的診斷标準,将癡呆主要分為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最常見)、血管性癡呆(第二常見)及其他類型癡呆。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老年醫學科黃延焱教授指出,我們平時說的比較多的老年癡呆多數就是指阿爾茲海默症了,約占全部癡呆症的50%-60%。
鑒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更加嚴峻,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率、死亡率等情況更是不容樂觀。雖然醫學界對此沒有特别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早發現、早診斷是最好的防衛。
在某種程度上,阿爾茲海默病也是一種與時間賽跑的疾病,提早預防或在發病早期及早得到診斷,并盡早進行幹預,可以延長患者自我照料的日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幸福指數。
黃延焱教授提醒,年齡是影響阿爾茲海默病的主因,一旦發現家人:
記憶減退:不記得當天早上吃的啥,剛才拿的鑰匙轉瞬間就想不起來了,在小區附近迷路等;
語言困難:找詞困難、詞不達意;或者看到熟悉的人,卻想不起對方的名字,或者詞到嘴邊又收回去了;
性格改變:往日裡開朗樂觀的人突然變得沉默、淡漠、抑郁、焦慮、易怒等;
行動能力減弱:不能從事正常而簡單的活動,如燒飯、開關電視等。
出現這些問題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血生化及腦影像檢查,同時進行認知功能測試。
盡管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尚未明确,但是根據目前研究發現的病理特征:如腦内Aβ沉積形成“老年斑”、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神經纖維纏結、腦葡萄糖代謝紊亂、腦神經元及其突觸丢失導緻腦萎縮等,結合相關分子探針技術,可以實現阿爾茲海默病的早期診斷,準确率可以高達80%。
有沒有辦法預防?
至于預防,黃延焱教授指出,阿爾茲海默病的預防很重要,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心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并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健康飲食、合理運動、充足睡眠)。
有人認為,相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學曆高的人罹患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更高,但事實恰恰相反。這是因為受教育水平高者中樞神經系統的皮質突觸更多,功能水平較高,對進行性認知功能衰退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從而延遲阿爾茲海默病的臨床表現發生。
簡單來說,就是腦子越用越靈,不用會生鏽。
黃延焱教授提供了一些生活中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小貼士:
飲食方面:目前有充分的科學依據證明,我們所吃的食物會影響我們的認知功能,這對維持大腦健康至關重要,包括延遲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和發展。
1、食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藍莓、石榴、番茄、西蘭花等。
2、食用含有ω-3脂肪酸的魚類,包括野生鯉魚、金槍魚和鳟魚等,這不僅可以預防阿爾茲海默病,同時還具有穩定心情和降低抑郁症的功能。
3、進食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和全谷物食品,避免加工食品和高血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
4、魚、家禽、瘦牛肉或大豆中的健康蛋白質具有增加肌肉和肌力的作用,在滿足饑餓感的同時也提供了必需氨基酸,尤其是喝完牛奶之後,滿嘴都是蛋白質,一時不識餓滋味。
5、通過意念或者冥想控制你的食欲,在大腦中想象“我不餓”“外賣太難吃了”“我已經吃飽了”,從而在大腦中構建出已經吃飽的假象,降低食欲。意念控制法主要适用于體重超标者,通過減少飲食達到減重的目的,因為肥胖也可能增加罹患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
睡眠:充足的睡眠是提高記憶、減緩阿爾茲海默病的重要途徑。
運動:有助于改善心情和提高記憶能力,延長預期壽命,并降低患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增加心髒血氧的輸出量,給大腦輸送更多的血液,供血增加可以逆轉與衰老相關的腦神經細胞衰退,同時刺激連結神經元之間新突觸的生長,激活腦細胞對外部刺激的反應。至于運動方式,你可以選擇走路、逛街、溜娃、做家務等日常活動,也可以選擇騎自行車、遊泳、球類運動等體育運動。相比于集中的大強度運動,平時零敲碎打短時間的有氧訓練來得更有效。
減輕壓力:壓力或者抑郁都會降低大腦的思考速度,增加人們罹患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通過冥想、充足睡眠、體育鍛煉等方式減輕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讓阿爾茲海默病起開。
癡呆不等同于阿爾茨海默病
需要指出的是,癡呆不等同于阿爾茨海默病,複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神經外科方旭昊醫生指出,很多人對癡呆有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将癡呆等同于阿爾茨海默病或老年性癡呆。事實上,癡呆分很多亞型。
90%的癡呆包括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血管性癡呆及部分其他類型癡呆,在某種程度上講這些癡呆被稱之為不可逆性癡呆,并無特别有效治療方法;
但大約有10%左右的癡呆為可逆性癡呆,其疾病因素包括特發性正常壓力腦積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變如多發性硬化、炎性病變等;内分泌系統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等,營養代謝性疾病如B族維生素缺乏等,還包括部分顱内腫瘤性病變,顱内出血性病變如慢性硬膜下血腫等。
拿特發性正常壓力腦積水為例,這種癡呆并非不可逆,經過精準診斷和規範治療,可明顯改善症狀。遺憾的是,這類癡呆經常被忽視甚至誤診。iNPH的典型臨床表現為Hakim三聯征,即步态異常、癡呆及尿失禁。
“早期通過包括CT、MRI檢查的體檢可發現腦室擴大,但無臨床症狀,我們稱為臨床前期腦積水,經過3年随訪有52%的人員出現了臨床症狀,通常這個時候的早期治療效果最好。因此,對于出現症狀的患者切勿忽視,盡量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達到最大程度減少腦功能損害的目的。”方旭昊醫生說。
方旭昊醫生指出,在臨床工作中,經常可見患者被其家屬“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或老年性癡呆”,或者拿着“老年腦改變,腦萎縮,多發性腔梗,腦室擴大,腦室系統擴張”等常規頭顱影像檢查報告單來找醫生,醫生給的結果可能并無特殊診斷和治療。
“事實上,醫務人員見患者具有較典型的Hakim三聯征,結合腦室擴大,需高度懷疑患者為iNPH可能性,簡單的腰穿放液試驗得到陽性結果可進一步臨床診斷,如患者症狀得到改善,可考慮進一步接受微創的腦脊液分流手術治療,術後包括步态、認知、尿便控制能力等均可能得到較為明顯改善。”方旭昊醫生提示。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