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朋友圈,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了,涼爽的秋風,暖心的奶茶,一切都很美好,然後慢慢地,就變成了“誰能給我秋天的第一套房子”。
我就不指望有奶茶或者房子了,我隻想問:秋天選出的第一隻基金,可以走勢穩點兒,不要鍛煉我的小心髒嗎?
市場漲漲跌跌是常态,當然了,也不是說市場波動時,我們所持有基金的業績一定會大起大落。
有的基金走勢像“過山車”,有的基金則會整體更平穩一些,就是階段漲幅并不那麼亮眼。
就算這兩者的年化回報接近,但帶給我們的投資體驗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經常導緻的結果是,如果投資了前者,容易受不了大漲大跌的刺激,如果持有後者,又嫌回報過于溫吞。
所以說,選擇基金,還是要看自己的風險偏好。
如果你是激進型投資者,不妨持有“性格”激烈些的基金;
如果你是穩健型投資者,與均衡持續型增長的基金或許更加默契;
另外,如果是剛開始投資,也建議選擇走勢穩健的基金,這樣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交易紀律,培養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習慣。
今天給大家介紹兩個指标:最大回撤和夏普比率。
它們不僅可以衡量基金的“性格”是激進還是穩重,也關系着大家的體驗是大起大落還是平穩向上。
最大回撤: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所謂基金的“回撤”,簡單來說就是基金的虧損幅度。
舉個例子:
牛基花1000元買入一隻基金,一段時間後漲到1200元,後來市場不好跌到了800元,那麼這段時間内,這隻基金的回撤就是:(800-1200)/1200=-33.33%。
再做個延伸,基金從1200元跌到800元,跌幅是33%。
但是想從800元再漲回1200元,漲幅就需要達到(1200-800)/800=50%。
不難看出,基金的回撤越大,回到前期高點的難度也就越大。
而“最大回撤”,指的就不僅僅是一輪回撤了,它是說,在一定的曆史區間内,比如說過去一年,基金業績從局部高點到局部低點,所有回撤的最大值是多少。也就是說,出現最糟糕的下跌有多深。
所以我們在選擇基金時,不能隻參考曆史業績,更要看為了得到這個業績,曆史上承受了多大的風險。
就像我們常說的,凡事“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理想的方式,應該是在自己可承受的最大風險範圍内選擇一個收益盡量大的方案。
如果一隻基金的收益很好,但其最大回撤率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風險承受範圍,那麼在做選擇時就需要謹慎。
總結一下,最大回撤總體反映出基金經理的風險把控能力。在同樣的市場情況下,一般來說,最大回撤越小,說明基金越抗跌;反之,則表示基金的抗跌能力較差。
夏普比率:每多承擔一分風險,可以拿到幾分收益
和最大回撤一樣,夏普比率(Sharpe Ratio)也是基金投資的一個重要風險指标。
從1966年提出到現在,夏普比率被廣泛運用于基金業績與運作情況的考察中,衡量基金風險調整後的超額收益,幫助我們判斷基金的“性價比”。
很多人都知道,在投資中收益和風險一般成正比,但你知道嗎?對于不同的基金來說,收益和風險的關系并不是恒定的,在面對相同風險時的收益表現也不盡相同。
而夏普比率體現的就是這個标準,即在基金的曆史運作中,投資者每多承擔一分風險,可以拿到幾分超額收益。
所以,夏普比率的數值越高,也就表示該基金在同一風險下能夠帶來更高的超額回報。
基金的夏普比率可以用公式直接計算:
夏普比率=(預期收益率-無風險利率)/投資組合标準差。
當然了,更簡單的方法是打開基金交易軟件,直接查詢基金在某一時期内的夏普比率。
一般來說,夏普比率的數值越高,也就表示基金在同一風險下能夠帶來更高的超額回報。
最後還要提醒兩件事:
首先,無論是最大回撤還是夏普比率,都要和同類基金比較才有意義。
如果拿着純債基金的指标和股票基金比,就未免不合适了,因為股票基金的風險本來就大于純債基金。
假設大家在收益率相近、風格類似的兩隻同類基金中糾結,那麼不妨關注在同一個區間内最大回撤率較小、夏普比率較高的那個,因為能漲抗跌才是好基金。
其次,最大回撤和夏普比率都不是孤立的指标,也要和其它指标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量。
大家在選擇基金産品時,不妨先按照常規做法,從過往業績、基金經理、投資策略等角度入手,篩選出幾隻優秀的備選基金。
在糾結不定的時候,再用最大回撤、夏普比率輔助投資決策。
風險和收益是一個硬币的兩面,真正理性的投資者,不會隻把收益高低作為判斷基金好壞的唯一标準。
我們在投資中,更需要做好風險和收益的平衡,這樣才能更好地鞏固投資紀律,避免追漲殺跌,從而争取在長期投資中獲得更好的結果。
感謝關注廣發基金,教你從0開始成為基金投資達人,明天我們繼續不見不散!
免責聲明:本文資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意見不構成推薦、要約、要約邀請,也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客觀冷靜,量力而為。基金、理财産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不等于基金、理财産品實際收益,投資須謹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