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化認同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認同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1 09:58:51

文化認同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作者: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院長 渠長根,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文化認同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文化認同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弘揚中華文化固基)1

文化認同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

作者: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院長 渠長根

在民族國家社會轉型進程中,引發工具理性凸顯與傳統文明斷裂二元對立的現代化不斷挑戰着複合民族共同體内部文化認同的傳統根基與闡釋原則,并由此導引着民族成員前所未有的文化反思和價值質疑,進而推動着民族文化認同重塑為時代命題。中山大學詹小美教授與青海大學武永亮教授、楊玢副教授等共同主編的《“中華文化認同論”研究叢書》(新華出版社2018年版)正是在時代背景中基于長期研究基礎上對民族文化認同這一重大問題的深度探索。

《“中華文化認同論”研究叢書》共有三本著作,分别為《曆史記憶認同論》、《民族交融認同論》、《文化傳播認同論》。三本份量十足的佳作,為我們解疑着文化反思的時代困惑,回應着價值質疑的現實迷茫:《曆史記憶認同論》在曆史記憶的時空重現中釋義着國家認同的空間指向,《民族交融認同論》在民族交融的關系構型中辨明着文化認同的主體意義,《文化傳播認同論》在文化傳播的時代場景中推動着價值認同的實然達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文化是共同體的基因圖譜和精神支撐,它以民族為載體依附于具體國家而存在,由此出發,文化既是人類創造世界的主觀方式,又是民族存在的現實圖景。在複合民族共同體既定限域内,文化認同不僅生發着多元主體民族認同的價值本源,而且凝聚着其政治認同乃至國家認同的價值共識。事實上,全球化與“去中心化”的現實場域使得文化認同與國家認同對于民族國家而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迫切。中華文化所導引的精神合力不僅徹底摧垮了多元族群曆史形成的固有隔閡與心理局限,在民族共同體内部拓展着由“我”到“我們”的歸屬确證,彙聚為中華民族集體認同和民族國家整體認同的價值本源,而且在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曆時展演中升華為對中國共産黨執政地位的高度認可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價值認同。

基于理論厘清與實踐澄明之上,《“中華文化認同論”研究叢書》着力于在文化——民族、政黨——政治、道路——國家向度鍊接中探尋民族文化認同内生邏輯和外延關系的現實演進。國家與民族的互動,不僅指向了文化認同的邏輯源點,而且指向了文化認同的價值旨歸。曆史記憶、民族交融、文化傳播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曆史形塑的重要内容。作為民族共同體集體認定的共有“曆史”,曆史記憶指謂了共同體成員所共享往事的過程與結果;作為民族共同體族際互動的現實行為,民族交融指謂了和諧共生、命運與共、同舟共濟的民族關系構型;作為民族社會主體交往的文化互動,文化傳播指謂了多元主體借助符合系統所進行的意圖表達、信息傳遞和價值共享。共居的地域空間催生着共同的文化形成,一體的文化走向積澱着共享的文明傳承,文明的世代相傳凝聚着共通的價值訴求,在民族國家的記憶再現與民族文化的價值整合中築牢“五個認同”的價值共識與心理自覺,恰恰是《“中華文化認同論”研究叢書》的主旨目的。

在文化多元和價值困惑的現實境遇中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固本強基“五個認同”,既是中華民族曆時形塑的應然之義,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發展的必然指向,《“中華文化認同論”研究叢書》對此作出了積極探索。在此,希望叢書編者就關涉問題研究繼續拓展深入,争取更大的成果收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