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
“上饒小學生被刺死案”有了一審結果,那個沖進教室刺死女兒同學的王某建,被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這個結果不算出人意料,連王某建本人都當庭表示服判不上訴。
可去看看這則新聞下面的跟帖,依然有巨大的争議。有人論斷,“這不是一個父親的正義複仇,是一個心理不健康男性的故意殺人案件”;有人還在追問:“如果你女兒在學校被男生作踐,對方家長耍橫,老師不管,學校和稀泥,你隻是個普通老百姓無權無勢,我想問問你,怎麼正确對待?”
類似追問是當初此事剛在網絡傳播時,很多人同情甚至支持這個父親的原因。把這個疑問和情緒用在個案悲劇上,當然是不理性的。無論孩子之間是否有欺淩現象,家長都絕不應該持刀去刺殺另一個孩子。可是抛開個案,類似疑問确實能激起所有父母的情感波瀾。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我該怎麼辦?
經常被曝光的校園霸淩事件,強化了父母們的不安全感。而這種群體不安全感,是有可能演化為非理智行動的。
不久前我帶孩子在家附近的商場閑逛,一個教孩子“功夫”的培訓機構沿路拉客。孩子被他們的玩具吸引,就跟着老師去教室體驗。當時正好在上課,兩個四五歲的孩子在對戰,都戴着手套和頭套。一個孩子兇悍,一拳一拳砸到對方臉上,挨打的孩子顯然柔弱些,隻顧着避讓。教練和家長像看角鬥士一樣在旁邊喊:“還手啊,打他,打他!”雖然戴着護具傷不着,但我想那個柔弱的孩子,應該滿眼都是對方的拳頭,滿心都是恐懼吧。
父母為什麼要帶孩子遭這個罪?旁邊不停遊說我的機構老師給出答案:現在幼兒園孩子多,個性不一樣,老師也照顧不過來,家長要提高他們自我保護的能力。話雖委婉,但足夠讓我明白核心意思——有人欺負你時,你要有能力揍回去。我心裡隐隐覺得不對勁,那些習慣了用拳套揍人還被鼓勵的孩子,到了幼兒園會不會更富有攻擊性?而天性柔弱的孩子,即便來學,恐怕也隻會增加恐懼和挫敗感,難以提高自我防護力。
可是面對機構老師不斷渲染的安全焦慮,不得不承認,我當時已經頗為猶豫,是不是應該讓孩子經受這樣的訓練。這就像是在搞“軍備競賽”,别人升級了武力,我們不升級會不會吃虧?最後因為孩子不樂意,也就作罷了。想想家長的安全焦慮,竟然“培育”出了一門生意,也是挺諷刺的。比如,我的一個朋友把自己上幼兒園的閨女帶去練跆拳道,他就明說了:“這孩子平時太乖,被欺負了都不知道還手……”
當然,會沖動到要去殺人的家長,永遠是少數。但“孩子被欺負後怎麼辦”的困惑,總是纏繞着多數家長。我們當然可以呼籲父母要理性,理性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經受的同伴摩擦,理性處理可能會出現的欺淩沖突。但理性的前提,還是學校的工作要更精細,對孩子們的沖突有更及時的介入、更好的協調,學校的疏導工作多了,家長私下的“軍備競賽”或者暴力報複才會少。
(來源:澎湃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