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雅昌講堂。
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收藏着一副著名的《洛神賦圖》宋代摹本,這副畫作,長572.8厘米,寬27.1厘米,絹本設色,這副畫的原作是東晉畫家顧恺之的代表名作,不過,由于歲月流轉,東晉時期的原作,如今已經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之中,現存的幾幅洛神賦圖,都是宋代時期的臨摹本,但是這并不影響這副傳世名作的意義和價值,洛神賦圖是人類繪畫藝術史上,是第一副純粹的藝術創作。
洛神賦圖
東晉著名畫家顧恺之繪制(宋摹)
絹本,設色
縱27.1厘米,橫572.8厘米
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他所表現的既不是宗教題材,也不是塑造人物楷模,既不是記錄曆史事件,也不為傳播政治主張,這副名作,唯一要表現的,是我們人類最為永恒的主題,那就是愛情。畫中表現的愛情,來自人和神之間,陰陽相隔,人神共聚,即顯得凄美惆怅,時而又攝人心魄,那麼這副《洛神賦圖》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說到《洛神賦》,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曹植的代表作,曹植,字子健,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生前曾經被封為鄄城王。這位鄄城王曹植在黃初三年,來到京城洛陽,朝見魏文帝。也就是他的哥哥曹丕。曹植在返回封地鄄城的路上,路過洛水河的時候,面對這清澈平靜的河水,和兩岸秀美的風光,不禁想起了一個古代故事:據說伏羲的女兒宓妃,名字叫做甄宓,曾經在洛水河中,溺水而亡,化作了女神,人們稱之她為“洛水之神”簡稱為“洛神”。
與此同時,曹植又想起來了春秋時期,楚國人宋玉,在《神女賦》中,描寫楚襄王,追求一位神女,卻遭到這位神女無情拒絕的故事。這一時間,曹植靈感突發,一氣呵成,寫下了這篇千古傳誦,脍炙人口的《洛神賦》,這篇洛神賦,寫的是什麼呢?
洛神賦圖(局部)
曹植在洛神賦裡,以他的視角,描述曹植一行人,離開京都洛陽,準備回到封地鄄城,河水兩岸的群山,逐漸的消失在了身後,曹植一行人,穿過轘轅關,經過了通谷口,登山眺望,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大家夥也是人困馬乏,于是就在洛水河邊休息,解開馬匹,卸下了車子,曹植穿過了樹林就來到河邊,低頭凝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不覺得一陣一陣的精神恍惚,思緒飄散。
洛神賦圖(局部)
當曹植擡起頭時候,大吃一驚,就見對面的不遠處,有一位身材婀娜的少女,就站在洛水河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