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有人在讨論,說現在的榮耀與華為的關系,
就是當年李一男領導港灣與華為的複制版,尤其說到,現在榮耀與華為業務高度重疊,都是制定了以手機為主的、1 8 N的戰略,與當年港灣網絡經營的主業,和華為高度重疊,是一模一樣的。
李一男是誰?港灣網絡又是什麼公司?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請自行腦補。那麼,回歸到問題的核心,榮耀是港灣的翻版嗎?你看,港灣網絡,當年就是做了與華為一模一樣的業務,華為不得不成立“打港辦”,最後被華為收編了
我的理解是,這兩種關系,是完全不同性質的關系,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榮耀被分出來,是基于老美打壓華為,華為沒辦法,因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技術積累和人才儲備,都是非常優良的資産,不能讓這麼好的團隊就地解散呀,而把榮耀品牌分出去,并換回2000億的現金,正好為華為在芯片研發等工作上,留足了資金的儲備
同時,榮耀品牌分出來後,也就不再受到老美新規則的限制了,這樣,榮耀手機也就可以采購、全球的各種芯片、包括5G射頻等等了,你看, 昨天消息,華為還轉讓了不少專利技術給榮耀
你說,這還不夠明顯嗎?這怎麼能跟港灣網絡相比呢?雖然在2000年,華為基于當時、多重因素和壓力之下,任正非内部講話,鼓勵一些高管出去創業,我們從22年前的、一份名為《管理優化》的華為内部報紙,記錄了任正非和李一男當時的那次離别。在這張報紙頭版位置,紅色字體的《任總在歡送李一男内部創業座談會上的講話》清晰可見。
并在報紙的下方,是署名為“李一男”的《内部創業個人聲明》。随後,李一男北上北京,成立了港灣網絡公司,主要從事系統集成業務,代理華為的路由器及數據通訊産品,建立華為數據通訊産品的培訓基地,同時,集成一些與華為沒有沖突的産品,但後來,随着港灣網絡漸漸在業務上,與華為形成了直接競争關系,華為後來成立“打港辦”,并在2006年收購港灣,這是一次被人稱為、“江湖恩仇錄”的并購,也就是華為内部創業的一個失敗的案例。所以,我的總結,榮耀品牌和人員的剝離,是基于外部因素産生的結果,最後還給華為換回了2000億,形成了“補血”的效果,而港灣網絡成立後,也有一批華為人、跟着李一男剝離了華為,但最後結果與華為期望的不一緻,還形成了“放血”的效果,同時,現在是榮耀做的都ToC的業務,這個市場容量足夠大,雖然業務與華為有重疊,也基本不受影響,這與當年華為和港灣争奪的、ToB業務的市場,是完全不同的一種性質了,所以,榮耀和華為關系,與當年港灣與華為的關系,差别是很大的,你們認為呢?歡迎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記得點贊加關注,回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