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北京提供司爐工勞務排行

北京提供司爐工勞務排行

品牌 更新时间:2024-06-20 19:45:56

北京提供司爐工勞務排行?張北縣有這樣一群人,夏季農忙時節,他們是奔波在田間地頭的農民,冬季農閑時,他們搖身一變,成為專業的司爐工他們有一個統一的稱謂——張北司爐工,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北京提供司爐工勞務排行?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北京提供司爐工勞務排行(聚焦張北司爐工)1

北京提供司爐工勞務排行

張北縣有這樣一群人,夏季農忙時節,他們是奔波在田間地頭的農民,冬季農閑時,他們搖身一變,成為專業的司爐工。他們有一個統一的稱謂——張北司爐工。

每年一到供暖季,張北司爐工們就在當地就業服務局的安排下,離開家鄉,前往首都北京,到各個供暖企業上崗就業,為北京千家萬戶送去溫暖的同時,實現打工種地雙豐收。2021年9月,張北司爐工被人社部授予“帶動就業類勞務品牌”稱号;同年10月13日,代表河北參加了第三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

打工種地兩不誤,一年四季有收入

10月25日7時許,天剛亮,外界溫度接近0攝氏度。在張北縣就業服務局門口,3輛大巴車一字排開,第一批共計130名司爐工拿着24小時核酸檢測報告,整裝待發。

“今年天兒冷得比較早,北京那邊發了通知提前供暖,我們也比往年提早出發了。”51歲的徐玉和45歲的劉素清,是張北縣饅頭營鄉新地灣村的一對夫妻,也是此次司爐工隊伍的成員。他們告訴記者,每年這個時候,忙完了家裡的農活,二人就到北京做起司爐工,一待就是4個半月,中間包括春節也不回家。

“今年是我們要在外地過春節的第6個年頭了。”劉素清說,過去夫妻二人以務農為主,由于當地土壤貧瘠,莊稼收成并不穩定,并且一到冬季就沒有了收入來源。

“眼瞅着兩個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年邁,家庭生活開支也越來越多。”2016年,徐玉和劉素清抱着試一試的心态,報名參加了張北縣就業服務局開設的燃油燃氣司爐工培訓班。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他們成為了正式的司爐工。

“縣裡為我們安排了北京的司爐工作,一個冬季,我們夫妻二人可以拿到3萬多元的工資,雖然回不了家過年,但依然感覺很幸福,很滿足。”劉素清笑道。

作為最年輕的司爐工,90後王進寶這次出發前特意買了一些家鄉特産。

王進寶是張北縣兩面井鄉小贲紅村人,初中畢業後一直在外打零工,月均工資2000多元。

2017年,他來到張北縣就業服務局學習燃油司爐技能,并順利拿到司爐工上崗證書。同年10月,他由就業服務局組織到北京燒鍋爐,月收入達到8000元。“現在當司爐工一個采暖季的收入比過去一年收入都多,往後的日子更有盼頭了。”王進寶信心滿滿。

“打工種地兩不誤,一年四季有收入”“張北司爐工,寒冬暖京城”“夏天當村民,冬天當市民”……據張北縣就業服務局局長趙紅松介紹,張北籍司爐工供暖季到京就業,供暖季結束後返回張北縣務農務工,已成為張北縣解決當地失業人員再就業、鞏固脫貧成果、幫助增收緻富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今,張北縣每年向北京輸送司爐工達1000餘人,人均增收近1.8萬元。張北司爐工也成為當地重點打造的就業服務品牌。

掌握一技之長,促進勞務經濟發展

“當初選擇司爐工作為張北縣勞務技能培訓重點,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經過多次市場考察後慎重決定的。”趙紅松表示,張北距離北京較近,有着地理位置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

在選擇合适的工種上,張北縣就業服務局通過對北京勞務市場用工情況多次調研發現,供暖季的北京缺乏大量司爐工,且司爐工對學曆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冬季沒事幹在家的大量勞動力學習操作。

為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輸出難、穩定難、增收難等問題,張北縣最終探索出一條“錯季打工”新模式,即村民夏天在村發展種植、旅遊業,冬季到北京從事司爐工作,該模式也得到了北京市西城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張北縣首先把培養技能型人才作為帶領群衆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從1995年起,該縣面對全縣适齡人員正式開啟司爐工技能培訓工作,北京市西城區人社局每年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對張北司爐工進行操作技能培訓,大幅提高了外出司爐工的職業技能水平。

曆經30年的發展,張北司爐工從最初的燃煤司爐工已發展到現在的燃油燃氣司爐工,從賣苦力轉變為掌握勞動技能、考取司爐操作證書的技能人才。培訓人員範圍也從最初的張北縣郝家營鄉拓展到全縣12個鄉鎮,培訓總人數達到2000餘人。

2010年,為進一步打造司爐品牌,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培訓質量,張北縣就業服務局組建了自己的師資團隊,近年來每年新增培訓人數300餘人。該局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先後與北京市40餘家供熱企業簽訂了長期勞務合作協議,占北京市供熱市場司爐工的10%。張北縣勞務輸出呈現出“培訓能輸出,輸出能就業,就業能增收”的良性局面。

跟蹤服務有保障,安心工作無顧慮

張北司爐工之所以能夠成為一支穩定的勞務輸出隊伍,除了赢得供暖企業的信任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張北縣就業服務局堅實的後續跟蹤保障服務,讓他們少了後顧之憂,可以安心工作。

“之前我們在輸送過程中,發現許多勞務人員僅工作了幾天就折返家鄉。通過溝通了解到,他們大多數人擔心工資待遇、安全健康等方面沒有保障,導緻人心不穩定。”趙紅松說。

為使農村勞動力輸得出、待得住、能緻富,張北縣就業服務局在搞好培訓、輸出的同時,主動為勞務人員提供更多周到的保障服務。

“我們在北京設立了自己的‘駐京辦’,并安排專人負責為在京司爐工提供與供暖企業協調對接和維權等服務,處理雙方出現的各種問題。”趙紅松告訴記者,“駐京辦”一方面建立了回訪機制,通過對本縣在京司爐工定期進行回訪,随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态和工作需求,協調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事宜;另一方面建立了維權機制,為司爐工提供政策咨詢、争議調節、權益保障、應急救助等跟蹤服務,解決在工作中發生的工傷、工亡事故。

趙紅松向記者講述了兩件事。

2017年,張北縣張北鎮西樹灣村脫貧勞動力劉進桃的丈夫因一場大病緻使半身癱瘓,喪失了勞動能力。為了生計,劉進桃參加了燃油燃氣司爐工培訓班,并順利到北京首華建設經營有限公司供暖一處燒鍋爐。“駐京辦”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積極與北京首華建設經營有限公司協調溝通,劉進桃得以帶着丈夫在京安心工作。

今年年初,張北縣三号鄉興盛茂村村民霍永金在卸安全閥時不慎扭了腰。在“駐京辦”工作人員幫助下,事件得到了及時處理,霍永金也得到了工傷賠款。

“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讓張北司爐工們在外務工期間留得住、幹得好、叫得響。”趙紅松表示。(河北日報記者 解楚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