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裡
【注:本文有劇透】
《獨行月球》7月28日晚間在全國舉行大規模點映,點映票房将近1個億,這對于受疫情影響還未完全恢複常态的電影市場來說,是一個提振信心的利好消息。
此前不少朋友看過電影均給出較高評價,極大擡高筆者的觀影期待,第一時間嘗鮮,雖未覺得是驚豔,倒也不會覺得失望。當前的電影市場尤其需要這樣合格的類型片、喜劇片,所以大家打分時手松一些完全可以理解。
《獨行月球》海報
“含騰量”很高
從片名就可以看出,雖是喜劇片,但《獨行月球》帶有科幻設定。在未來的某一天,為防止隕石擊中地球,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在月球進行一個“月盾計劃”,以月球為盾,讓月球抵擋隕石,從而保護地球。
獨孤月(沈騰 飾)
馬藍星(馬麗 飾)是月球基地的指揮官,獨孤月(沈騰 飾)是基地裡的維修工。在計劃大功告成之時,巨大隕石提前降臨襲擊月球,基地全員撤離,獨孤月一不留神被落了下來,成為月球上最後的人類。
馬藍星(馬麗 飾)
但獨孤月并不是月球上唯一有生命的生物。陪伴他的還有科研人員落下的一隻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揍人的袋鼠。喜劇版的《火星救援》或《荒島餘生》由此開始。
金剛鼠
從喜劇成色看,《獨行月球》相當充分。沈騰已然國内最具号召力的喜劇演員之一,但從2019年春節檔的兩部喜劇作品《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之後,沈騰在諸多喜劇電影中的戲份都很有限,包括去年春節檔大賣的《你好,李煥英》。至于一些“含騰量”不高的喜劇電影,更有借着沈騰搞“忽悠”的嫌疑。《獨行月球》是沈騰時隔三年又一部挑大梁的喜劇電影,“含騰量”高達100%,這一點觀衆可以放心。
開心麻花熟稔地通過“耍帥——打臉”的反差制造喜劇效果,主人公前一秒還各種擺譜、炫技、誇下海口,下一秒立即就摔個狗啃泥。這樣的喜劇手法,與沈騰的适配度極高。觀衆對沈騰形成相對穩定的喜劇形象認知:小人物,有虛榮、浮誇、油滑等小毛病,但長得特别讨喜,伶牙俐齒,根子裡是善良和正義的,大是大非面前拎得清。我們從心底裡喜歡這樣的角色,他是善良的、無害的、心眼大、有喜感的,他的每一次出糗和出醜可以讓我們毫無負擔地發笑。
《獨行月球》裡,獨孤月無數個耍帥時刻,下一刻迎來的就是對他的“打臉”。
月球上的那一隻金剛鼠,意外成了獨孤月的“歡喜冤家”,它專門負責給獨孤月潑冷水,獨孤月被它整得越慘,觀衆笑得越歡。電影中,沈騰與馬麗直接的對手戲雖然不多,但氣場還是那麼合拍。常遠、黃長倫等挑大梁主演喜劇電影時效果往往很災難,但在開心麻花的喜劇電影中飾演配角時,表現要出彩得多。
所以,單純從笑點上說,《獨行月球》應該不會讓主流觀衆失望。
獨孤月以為月球上有妙齡女郎,結果發現是隻袋鼠
喜劇 科幻
當然,笑點也要依附于一個好故事才會成立。喜劇是剛需、喜劇也一直有穩定的市場,但成功的喜劇電影并不多,歸根結底是好的喜劇劇本創作難度系數很高。
開心麻花很取巧、或者說聰明的一點是,它們的劇本大多是由成熟、成功作品的改編而來。比如《西虹市首富》改編美國喜劇電影《布魯斯特的百萬橫财》,《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改編自日本喜劇電影《魔幻時刻》,《獨行月球》則改編自韓國集科幻、爆笑、催淚于一身的爆款漫畫《獨行月球》。
瞄準漫畫《獨行月球》,除了它本身強大的“笑中帶淚”喜劇基因外,科幻元素也讓這部喜劇電影顯得“别出心裁”。《獨行月球》是開心麻花至今投資額最高的電影,因為它的科幻設定、科幻元素、科幻場景并不是随便玩玩,而是可以當作正兒八經的軟科幻電影來看的。據說電影90%以上的鏡頭涉及特效,這應該不是誇張。雖然對于科幻迷來說,《獨行月球》還不夠硬核,但它也的确是《流浪地球》以來最像那麼回事的國産科幻電影了。
科幻 喜劇,無論是對于喜劇電影還是對于科幻電影,《獨行月球》都提供了新的思路。
普适性的故事内核
喜劇電影要大賣,要麼就是全程靠笑點,把搞笑做得純粹而極緻,但返璞歸真可太難了。要麼還是喜劇的老套路,“笑中帶淚”,笑聲中包裹住普适性的價值理念,充分地感染觀衆、打動觀衆。《獨行月球》采用第二種路徑,撇開科幻與喜劇不談,這個故事的内核就是:當一個普通人陷入絕境時,他會如何支撐下去?
獨行月球的獨孤月,陷入一個“絕境”:他不僅是月球唯一的地球人,當他以為地球也被隕石擊中并毀滅後,他以為自己是宇宙中唯一的人類。這是一種莫大的、超出正常人心理承受範圍的孤獨。所以,獨孤月的第一階段就是破罐子破摔、躺平、擺爛,想方設法要了此殘生。
當他意外接收到“信号”,發現地球上可能還有人類時,他重新燃起活下來的希望,憑借強大的意志力、執行力和聰明才智,找尋重回地球的方法。
獨孤月燃起鬥志
在又一次短暫的幻滅後,地球上的人類集體向月球上發出亮光,真正給了獨孤月慰藉、力量與希望。他又建立起與地球、與人類的羁絆。在最後關頭的生死抉擇,他幾乎是沒有遲疑地做出決定。一個普通人成為拯救人類的英雄。
電影中提出一個“中間人”的概念——普普通通的人設、庸庸碌碌的日常,關鍵時刻卻能成為勇敢的逆襲者,以小我成就大我。事實上,“中間人”雖是個新稱呼,但跟我們平時常說的“小人物”并無本質差别。而這種小人物到大英雄的成長史,影視劇中也拍得足夠多了,《獨行月球》的故事講述具備打動人的力量,歸結于兩方面因素。
一方面,它設置一個觀看的視角,不僅僅是觀衆在觀看,電影中地球上的人都在觀看獨孤月獨行月球的經曆。也即,獨孤月在月球上的經曆就像《楚門的世界》一樣全程直播給地球人。而此時的地球人也正遭遇生存絕境——地球被隕石擊中,空氣污染已不适宜生存,人類隻能生存在地球上,維持最低等的生存。全人類的士氣無比低沉。
人類也陷入絕境
一群絕望的人,觀看一個絕望的人在逆境中求生,電影中他們波瀾起伏的觀看反應,提升電影外的我們的投入感、沉浸感與認同感,獨孤月絕境中彰顯出的人的堅韌、不屈、不妥協、不認命,顯得真切可感。經曆過疫情封控的我們,這種共情體驗會更強烈。
獨孤月做到了
另一方面,科幻設定下的星辰大海,讓觀衆相當感性地感受到宇宙的無窮盡,太空探索的艱辛,以及人類挑戰未知的勇氣和冒險精神。這讓獨孤月的英雄成長記顯得可信服,個别橋段多少有那麼一點《流浪地球》或《星際穿越》的味道。
無論是獨孤月還是後來再次登月的馬藍星,寄寓了人類永不會止息的探險精神;星辰大海的征途中遇到的坎坷和曲折,印證人類在宇宙面前的渺小和永遠的敬畏,但也由此折射出那些勇敢的探險者身上最高尚最珍貴的情操。獨孤月做出抉擇的那一刻,中文版的《country road》響起,非常催淚、非常悲情,卻也是無比浪漫高燃的英雄主義,彰顯人類偉大的自由意志與犧牲精神。
所以無論是電影的類型還是電影的故事本身,其實都很适合疫情時代觀看。在笑聲中宣洩壓抑的情緒,在淚水中感受崇高的洗禮,獲得慰藉與鼓勵。
電影的高燃時刻
《獨行月球》并非完美無瑕的作品。獨孤月和馬藍星的感情,是在我們代入了沈騰與馬麗的情形下才能get到,否則就電影自身的邏輯,獨孤月宇宙級的單戀如何變成雙向奔赴的愛情是存疑的;獨孤月是沈騰近年來最複雜、最具深度的一個角色,沈騰大概率會有表演獎項的提名,隻不過除了他,其他人幾乎全員工具人了;另外,叙事節奏還是可以更快一些……
含騰量那麼高,再加上沈騰、馬麗再攜手,導演真想投機取巧的話完全可以弄個更容易的本子,《獨行月球》沒有走這樣的捷徑。科幻 喜劇的探索或許顯得稚嫩,但電影選擇一條更難走的路。對于這樣完成度不錯的喜劇創新,市場應該會給出正向回饋。
本期編輯 鄒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