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今年的副熱帶高壓

今年的副熱帶高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3 20:25:01

今年的副熱帶高壓?核心閱讀目前,南方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基本結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強大,是造成今夏高溫天氣最直接的原因這與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有關,在季節尺度上也與西北太平洋海溫異常等因素有關,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今年的副熱帶高壓?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今年的副熱帶高壓(副熱帶高壓今夏為何異常)1

今年的副熱帶高壓

核心閱讀

目前,南方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基本結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強大,是造成今夏高溫天氣最直接的原因。這與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有關,在季節尺度上也與西北太平洋海溫異常等因素有關。

8月30日18時,中央氣象台解除高溫黃色預警,南方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基本結束。這輪高溫是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綜合強度最強的一場高溫,持續時間、40攝氏度以上範圍、極端性等均刷新了曆史紀錄。

今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強大,是造成持續性高溫天氣最直接的原因。什麼是副熱帶高壓?今年西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為何異常強大?

副熱帶高壓異常,是造成持續性高溫天氣的最直接原因

近日,四川盆地、陝西、重慶等地連續迎來強降水,高溫終于減退。

今年夏天的高溫熱浪事件開始時間早、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大、綜合強度強。氣象監測顯示:6月13日至8月30日,區域性高溫事件持續79天,覆蓋範圍超過500萬平方公裡,全國有23個省份出現40攝氏度以上高溫,366個國家氣象站的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曆史極值。

由于高溫持續時間較長,一些河流在主汛期出現幹枯現象。在長江流域,多處水位創有記錄以來曆史同期最低,洞庭湖、鄱陽湖提前“入枯”。同時,高溫天氣也給人們生産生活帶來種種不利影響,如用電需求激增、水電産能下降、農業生産受阻、森林出現火災等。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陳濤表示,今年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範圍偏大、強度偏強,是造成持續性高溫天氣最直接的原因。在它的控制下,我國南方地區整體受下沉氣流控制,天空晴朗少雲。白天在日照輻射的影響下,近地面加熱強烈,熱空氣滞留在地面,吹不走、散不出,因此出現大範圍的持續性高溫天氣。

不僅我國,今夏的北半球,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和伊朗高壓均階段性增強,形成大範圍的環球暖高壓帶,在北半球多地形成高溫天氣。

“夏季出現高溫熱浪事件,從氣候态角度來講是正常的。但今年夏季高溫熱浪事件持續的時間、強度和影響範圍,都已經達到超強的水平。”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分析,持續性大氣環流異常是持續性高溫的“罪魁禍首”。今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且異常西伸,西側到達青藏高原東部。同時,副熱帶高壓的南、北邊界均外擴,面積非常大。夏季我國南方大部地區高溫事件持續時間長,結束時間比常年明顯偏晚。

強大的副高帶阻斷了低緯度海洋上的水汽向南方地區輸送

副熱帶高壓是什麼?為何高溫酷暑事件中常有它的身影?今年它為何會異常強大?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高級工程師章大全介紹,大家熟知的副熱帶高壓,一般是指對我國影響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它常年存在,位于大氣對流層的中低層,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系統。由于赤道地區太陽輻射較強,大氣受熱上升,向溫度較低的南北兩極流動。在地球自轉的影響下,在南北緯30度附近沉降,之後氣流回到赤道,形成了一個大氣環流圈,被稱為哈德萊環流。氣流在南北緯30度附近的副熱帶地區下沉時,便形成副熱帶高壓。

受海陸分布等因素的影響,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分裂,呈若幹個高壓單體,分别為北太平洋高壓、北大西洋高壓、伊朗高壓,其中北太平洋高壓的西段——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對我國天氣氣候有重要影響,其階段性“北跳”與我國東部季風區的雨季起止時間和雨帶位置直接相關,而異常進退和穩定維持是導緻我國天氣氣候異常的重要因素。每年“梅雨”結束後,西太副高主體直接控制長江中下遊地區,下沉氣流導緻晴熱少雲,太陽輻射很強,通常出現高溫伏旱天氣。

今年副熱帶高壓異常強大,導緻長江流域持續高溫少雨,比常年高溫伏旱天氣更多更強。從影響因素來看,一方面與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有關,另一方面,在季節尺度上也與青藏高原熱力異常、拉尼娜現象以及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海溫異常有關。

今年夏季,青藏高原加熱作用顯著,青藏高原上空南亞高壓異常偏強,西太副高加強西伸并且與高原西部的伊朗高壓打通。強大的副高帶阻斷了低緯度海洋上的水汽向我國南方地區輸送,受副高控制區域持續高溫少雨。從海洋條件來看,今年夏季處于拉尼娜狀态,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低,西太平洋和南海海溫偏高。熱帶海溫異常通過海氣相互作用有利于西太副高持續偏強、偏大,導緻今年高溫發生範圍廣,黃淮、江漢、川渝等地都被覆蓋在内。

提高适應氣候變化的意識,積極應對

陳麗娟認為,今年高溫事件的極端性特征和氣候變化的背景是密切相關的。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中指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20世紀中葉以來已經觀測到了許多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變化,其中高溫熱浪的多發是非常顯著的特征。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警示,提示我們要更加深刻地認識氣候變化,從各個方面提高适應氣候變化的能力。”章大全說,“這幾年,我國在農業生産、洪澇災害、建築設計等方面應對氣候風險和減災防災的能力都在提高。但另一方面,也應提高全社會适應氣候變化的意識,利用氣候預測産品未雨綢缪應對氣候風險,努力将社會經濟影響和損失降到最小。”

專家解釋,在氣候變暖大背景下,今年夏天的高溫熱浪打破了曆史紀錄,具有一定的極端性。但從氣候周期性規律來說,由于地球氣候系統有自我調節功能,極端事件發生概率的上升并不意味着相同類型的極端事件每年都會發生。

另一方面,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和各行各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這要求氣象部門進一步提升預報準确率,同時将預報對象向下遊進行拓展,發展基于災害風險評估的氣候風險預測,以便于決策部門和社會公衆更加科學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

來源:人民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