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特點】
本品具有疏洩肝熱而解郁止痛之功。對于肝胃氣滞所緻的脘腹脅痛、小腸疝痛以及濕熱下注引起的睾丸脹痛等證,均有效。本品殺蟲之力不如根皮,一般用于蟲積腹痛或疥、癬、惡瘡,均能外用。
【功效作用】
一.行氣止痛:①用于氣郁胃痛,症見胃脘脹痛,痛連兩脅,按之痛減,嗳氣頻作,或嘈雜吞酸,可與元胡同用,如川楝子散;也可與蘇梗、川樸、木香同用。②用于胸脅脹痛,多見于肋間神經痛,症見脅痛,以脹痛為主,痛無定處,胸悶不舒,善太息,可與柴胡、青皮等同用。③用于疝氣作痛,症見少腹前陰因寒氣凝滞作痛,可與木香、小茴香、吳茱萸同用,如導氣湯。 二.燥濕殺蟲:①用于蛔蟲引起的腹痛,可與其他殺蟲藥同用。②用于陰癢因濕熱下注者,多為滴蟲病,症見帶下黃濁,陰部潮濕陰癢,用此藥内服及外用熏洗,皆能奏效。③用于疥瘡,單味煮水擦洗,或用谷草烤,一面烤,一面擦洗。④用于頭癬,以本品烤黃研末,與豬闆油或凡士林配成油膏外塗。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胃、小腸、膀胱經。
【功效】行氣止痛,燥濕殺蟲。
【鑒别應用】川楝子長于殺蟲除濕,用于蛔蟲腹痛、濕癢癬症;炒川楝子專于行氣止痛,用于脘腹脹痛及疝氣痛。
【應用注意事項1脾胃虛寒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3~9克,人煎劑。一般生用,治疝氣鹽炒用。外用:研末調敷。
【配伍應用】
1.配郁金:川楝子入肝經,舒肝止痛,其性寒涼,又能清熱,導熱下行;郁金性寒,辛散苦降,人肝肺二經,平肝解郁,活血散瘀。二藥相配,平肝止痛力增,可治肝郁氣滞化火之脅痛、胃痛、腹痛、熱厥暴痛之症。
2.配白蒺藜:白蒺藜功能疏肝而散郁結;川楝子理氣止痛,能導熱下行。二藥配伍,疏肝和胃,用治肝氣郁結,橫逆犯胃諸症。
3.配當歸:川楝子利氣止痛,又兼清熱燥濕;當歸柔肝止痛,且可活血、養血。二藥相伍,一為行氣,一為活血,氣血并治,同入肝經,疏郁止痛,養血柔肝,善治肝、膽、脅肋疼痛諸證。
4.配青皮:二藥都能疏肝利氣止痛,然川楝子善行氣止痛,青皮善破氣消積。二者相配具有疏肝理氣、散結止痛之功,可用于氣滞濕停的少腹脹痛、疝氣腹痛等證。
5.配元胡:川楝子瀉肝利氣止痛,元胡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一偏行氣,一偏活血,二藥相伍,行氣活血、散瘀止痛力增,常用治胸脅、胃脘、少腹氣滞血瘀的疼痛。
6.配小茴香:川楝子疏肝利氣止痛,小茴香溫肝腎,散寒行氣止痛,二藥相配,既可疏肝,又善溫肝腎,散寒止痛,可治寒濕腹痛、寒疝等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