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高中化學教材對乙醛、丙酮的溶解性是這樣描述的;它們“能跟水、乙酸、乙醛、氯仿等互溶。”乙醛和丙酮作為有機物易溶于有機溶劑,同學們是不難理解的。但為什麼它們又易溶于水呢?
乙醛和丙酮易溶于水,是與其分子結構有關的。由于它們的分子中都含有極性基團羰基>C=O,在羰基中,氧原子的電負性較大,吸電子能力較強,把C=0中的π電子強烈地拉向自己一邊,使羰基氧原子帶上部分負電荷,碳原子帶上部分正電荷。由于碳氧雙鍵的電子雲,特别是π鍵電子雲偏向氧原子,使乙醛、丙酮分子内電子雲密度的分布不均勻,使它們成為極性分子。羰基的極性大,親水的;且非極性的基團小,非極性成分(甲基)的含量不大,因此,易溶于極性的溶劑水中。
同時,乙醛和丙酮分子中含有氧原子,還可以與水分子形成氫鍵,增加了它們與水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所以,乙醛和丙酮都是易溶于水的。
但随着烴基R的碳原子數增大,酮的溶解性的會不斷降低,直至不溶。醇類、羧酸類也是同樣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