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是漢語最美好的精粹,隐藏着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也是我們傳承傳統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每每讀到那些詩句,就能感受到其背後的美,感受到文字背後的靈魂與人生,或豪放,或婉約,或精緻,或壯闊,讓我們的心與之交融。
“詩言志”,多為歌頌家國、英雄、故鄉;“詞言情”,多為懷思抒情。這是因為兩者的發展環境不同,詩的發展得益于當時朝廷上下一緻的推崇而飛速堀起,被贊譽為“言志的”正體,從而雄霸幾朝文壇。而詞是一個借助民間,由文人推動起來的文化現象。代表作《花間集》的誕生,就是文人推動的一個例證。後期蘇轼、辛棄疾、李煜等一大批詞作者,或繼承發揚,或有意無意的打破傳統拘朿,或兼而有之。客觀上也成就了創新,成為變革一代的詞作者。尤其是蘇轼所創新詞,用“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方式,打破了花間派的原有格局,雖然這一變革遇到了很多阻礙,卻也實質性地改變了詞的發展方向。
在詩詞的創作中要堅定守規,卻也必須容新容變,應鼓勵多創作,在創作中求共識,在共識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再續三百首》便是以此為根本創作而成的。
在《再續三百首》的創作中,作者依舊采用平水韻、詞林正韻及欽定詞譜,屬個人習慣,而用詩詞的方式歌頌祖國,歌頌英雄,歌頌家鄉,則是真正向往的嘗試。
作者嚴永光,漢語言文學專業。1949年出生遼甯大連,曾任衢州市政府辦公室任工業市長秘書,計劃經濟科副科長,1996年退休。現為衢州市詩詞與楹聯學會、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中華詩詞學會等會員。署有中國書籍出版社《詩詞三百首》。
詩詞能不能口語化?其實現在的古語也就是當初的口語,當初的口語、俚語,如今的現代語,這都與詩詞的發展脈搏是相一緻的。也就是說,詩詞可以口語化,但也要有古典詩詞的韻味。《再續三百首》的創新即可以迎合大衆的接受程度,也能夠撒播一些古詩詞的養分,雖創作艱辛,但熱愛祖國、崇拜英雄的情結讓作者義無反顧的朝着詩詞之路走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