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日本文化,包括但不限于傳統服裝,都受中國漢唐兩朝的影響十分深遠,特别是唐代。
因此,中國服飾和日本都是一脈相承,不少都有十分雷同之處。
不少人都表示自己“傻傻分不清”,究竟哪件是唐裝、漢服以及和服。
在幾年前,作為非專家的普通人,常常也鬧出把漢服誤為作和服的鬧劇,讓人啼笑皆非。
中國的唐裝(漢服)與日本和服究竟有什麼區别?
【從“唐衣”、“吳服”到“和服”】
首先,第一個概念必須先說明清楚。
提到唐裝,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是下面這種馬褂樣式的,但是這其實是一種誤區。
馬褂之所以叫“唐裝”,是因為清朝統治時期,漢民族的傳統服飾被禁絕,大部分華人穿的都是清朝馬褂式的衣服,而海外華人又被稱為“唐人”,所以這種改良版的馬褂被稱為“唐裝”了。
其實,這種實則上是流行于清朝的馬褂式“唐裝”被稱為 “僞唐裝”更合适,因為它與真正的唐裝毫無關系。
我們這裡要說的唐裝,指的則是 唐制漢服,這是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重要款式,流傳最廣,其特征是交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
和服,則是日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它是在依照中國唐代服裝的基礎上,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形成的。
而當時,日本所大規模學習的唐裝漢服,就是:
吳服,意為從中國的吳地 (今江浙一帶)傳來的。
在日本的奈良時代,同時期則是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派出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藝術、律令制度、衣冠制度,當然,也包括了唐朝的華麗服裝。
在引進唐服的初期,日本的和服,幾乎就是唐服翻版,甚至那時候和服都能直接稱呼為 “唐衣”。
漢服與和服,直到今天都有兩個特别明顯的共同點,是很容易被普通人認為是同一種服裝的。第一個共同點,就是上面提到的:
交領。
就是衣服的領部,是兩邊重疊交叉閉合的設計。這樣一個特色貫穿漢服與和服。
此外,和服和漢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相同點,那就是這兩種服裝的紋樣設計,都喜歡使用植物的自然紋樣,尤其以大花型紋樣表現為主。
因為大花型圖案造型飽滿,色彩華麗。
和服紋樣的分布,可以是布滿整件和服也可以是位于下擺部位,還可以在肩部或從肩到胸部的位置上, 分布位置不拘一格,這和漢服的衣裙也很相似。
【唐服靈動,和服莊重】
但是,和服雖由唐裝、漢服發展而來,但經過了漫長的曆史時期,早已發展出自己的民族特色。
因此,和服和唐裝,還是具有一定的區别。
除了比較明顯的,女性和服會有一個 “小枕頭”背在腰後外,也有一些十分明顯的區别。
就是,在裁剪上:
和服屬于平面裁剪,幾乎全部由直線構成,即以直線創造和服的美感。
和服裁剪,幾乎沒有一根曲線。
如果把和服拆開,人們可以看到,用以制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個 完整的長方形。
對于這個特點,你可以說,和服能突顯出
日本民族性格中的“一根筋”或刻闆。
和服的一個特點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着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給人以衣不合體的印象。
因為,它可以因人而異,在腰間調節尺寸。
但是,其缺點也是很明顯,和服穿在在身上後,基本上呈直筒形,缺少對人體曲線的顯示,比較“硬朗”。
但另一方面講,它卻能顯示莊重、安穩、甯靜,也符合日本人的氣質。
和服的這樣的一個特點,就使得其整體風格,和傳統的漢服唐裝存在差較明顯的區别。
漢服的線條是曲線,有些款式展開鋪平了是方形,但穿在身上都是流暢的曲線,顯得婀娜飄逸,美在靈動;
而 和服的線條是直線,展開鋪平了都是直線直角,像幾個大方塊組成的,穿在身上也都是直線條,不顯身材,拘謹甯靜,美在端莊。
除了整體風格的區别,唐裝與和服在一些明顯的細節,也是很容易看出區分。
1、線條
唐裝的線條基本都是曲線,穿在身上都是流暢的曲線,顯得婀娜。和服是直線的,穿着呈直筒形,缺少對人體曲線的顯示。
2、腰帶
唐裝的腰帶較之和服細,用來束腰,多餘部分自然下垂。和服腰帶又大又寬,後面還有個小包(腰帶的打結)。
3、下擺
唐裝下擺基本上呈正“八”字,從上往下顯得較為寬松,行動自如。和服的下擺基本上都是緊貼着大腿的曲線往下收,呈倒“八”字。顯得很窄小,因此身着和服得邁小碎步。
唐裝 與 和服 現狀就從現在的服裝價格來說,漢服與和服也足夠能體現,一個相對平民化,一個則是貴族化的區别。
一套正式和服動則上萬,但漢服一般幾百到上千塊錢就有比較好的。
日本人在平時也不會特意穿和服,以便裝為主。
這樣做一來是因為穿和服很麻煩,行動不便;二來,日本人主要是在婚喪嫁娶以及重要節日(成人禮)的時候穿和服,平時鮮少會穿和服,而賞櫻對日本人來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所以沒必要穿得過于正式。
在日本,雖然說是否穿和服完全是個人的自由,但沒啥正事穿着和服的話,還是會給人一種違和感。如果你發現在賞櫻的人群中有穿和服的,十有八九是外國人。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唐裝(漢服)和和服的區别有一定的了解了吧,以後就不要分辨錯誤了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