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以熹妃的身份榮耀回宮,端妃重新下注。
大家看《甄嬛傳》的時候不知有沒有注意過,當甄嬛鳳凰涅槃,以熹妃的身份榮耀回宮的時候,端妃并沒有出場迎接。當時迎接甄嬛的大緻分為三派:皇後率領的敵對一派(祺嫔,安陵容),眉姐姐和敬妃是友軍,而葉瀾依、康常在和貞嫔是吃瓜子看熱鬧的圍觀派,而端妃,哪一派都不屬于。她自然不是甄嬛的敵人,但也不能算是甄嬛的朋友,否則她就需要解釋這三年來為何對朋友的苦難經曆不聞不問,但是她又是和甄嬛認識甚至結盟過的,自然也不能假裝是淡定圍觀派,所以甄嬛回宮那日不出場,才是最好的選擇。這也可以說明端妃在宮裡的地位比較超然,她不出席重要的場合,皇上和皇後也沒有怪罪。
但是端妃可以一直端着架子不見甄嬛,甄嬛卻不能一直不見端妃。甄嬛入宮之後,曾到三個地方去拜碼頭(主動拜訪),一是太後,二是皇後,第三個就是端妃。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甄嬛剛一回宮,端妃的身份和地位是高過甄嬛的。這也是端妃期望的,她需要甄嬛主動親近她,來開啟再一次的結盟,以表示她和甄嬛一直是同盟關系,而不是上下級關系。兩人以姐妹之禮寒暄,端妃依舊淡定而胸有成竹,甄嬛卻不如三年以前那般真摯了,臉上帶着招牌似的假笑。雙方都想着再把以前的同盟關系續上,但是都需要一個合适的契機。
甄嬛此次來找端妃有什麼目的?
除了拜碼頭以外,她還有一件為難的事情想要端妃幫忙出出主意。
甄嬛的親生女兒胧月,從小養在敬妃的身邊,甄嬛回宮之後,胧月卻不肯認甄嬛為“母親”,執意到留在敬妃的身邊。
甄嬛無奈之下,想請端妃幫忙忙,勸勸敬妃或是出主意,怎麼樣才能讨回胧月。
誰知,端妃并不同意甄嬛想要領回胧月親自撫養的目的。
從利弊方面考慮,端妃的建議是,用兒女之情拴住敬妃的心,讓敬妃死心塌地和甄嬛結盟,免得被皇後離間。
端妃的意思很明白,眼下因為甄嬛想接回胧月,敬妃的心十分不安,天下的情字本就難以窺破,何況是“母女之情”。如果甄嬛執意要接回胧月,那敬妃恐怕要“傷心死了”。而人在絕望之下,什麼蠢事都可以做出來。所以,在那個時候,端妃就預測到,如果甄嬛強行奪走胧月,為了挽留胧月,敬妃可能會做出非常不理智的行為(告發崔槿汐)。而一旦敬妃背叛甄嬛,那甄嬛的實力就會大損,沒有敬妃在前面幫襯着,光靠眉姐姐,根本不可能鬥的過皇後。端妃是想要和甄嬛結盟,但是她更希望她選擇的盟友,有強大的實力和人脈,她不希望甄嬛還如以前那樣,因為幼稚和意氣用事,被陰狠的皇後吊打。
果然,端妃的擔憂不久之後就發生了。甄嬛雖然口頭上答應端妃,但是行動上還是想和胧月快點相認,敬妃為了胧月,一時情急,中了皇後的離間計,告發了崔槿汐和蘇培盛的私情,皇後如獲至寶,在甄嬛還在懷孕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動手,想要處置崔槿汐。大家看看,當甄嬛知道是敬妃告發此事之後,甄嬛詫異而又憤怒的眼神,這件事處理不好,敬妃和甄嬛的結盟就要分崩離析了。而端妃在這個時候,就在考慮怎麼救崔槿汐了。因為隻有救了崔槿汐,才能讓甄嬛和敬妃免于分裂,同時自己也送給甄嬛一份大禮,可以和甄嬛重新結盟,同時讓甄嬛一入宮就欠她一份大人情。
皇後這件事,雖然辦的有理,但她不占一個“情”字。
當皇後說出要“存天理,滅人欲”的時候,端妃的眼睛亮了起來,她找到了皇後話語中的漏洞,也找到了皇後辦事的私心。
皇後要處置崔槿汐和蘇培盛,到底是滅了誰的人欲,表面上看是要讓太監和宮女都無欲無求,好好服侍主子,但是根本上,皇後卻是想要滅皇上的人欲。
蘇培盛服侍皇上三十幾年,是皇上身邊不可或缺的親信,乍然被拘,皇上肯定百般不适應,原本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事情,卻因為皇後想要打擊甄嬛的私心,被皇後抓了典型,這分明是要皇上不顧自己的利益,來顧全皇後心中的“公理”。
這種想法在一開始就是不可能成功的,端妃找到這個漏洞,就想要用孔孟之道來反對皇後的程朱理學。所以在甄嬛找她之前,她就一直在看《孟子》,說明她成竹在胸,一開始就想好了怎麼去勸皇上。而甄嬛一來,她就暗示她:“妹妹宮裡出了不小的事,還有心情到我這裡來?”明明是她一早就想好計策要救崔槿汐,但還是暗示甄嬛先開口,等于确認欠了她一個大人情之後,她才真正付諸行動。
到了勸皇上的時候,端妃的話也非常有技巧。皇後既然搬出“存天理、滅人欲”的的程朱理學,端妃就搬出儒家的源頭孔孟之道來對付。有這樣一個典故:孟子講“男女授受不親”,有個學生問孟子,既然男女授受不親,那小叔子看到嫂子掉到水裡是不是要救呢?救了就是破壞了男女大防,但是不救難道眼看着嫂子去死,這樣的難題怎麼解決?孟子就說:如果嫂子真的掉入水中,小叔子去救嫂子隻是破壞了男女大防,但是為了男女大防連人的性命都不顧,那就禽獸不如,不配做人。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孔孟之道雖然重規矩,重禮教,重上下,重尊卑,但是并非完全不講人情,而是在規則的前提下,還是保留着人性的。
所以端妃犀利的指出,那口口聲聲說着“存天理、滅人欲”的人,根本就不是想要什麼天理和規矩,而是絲毫不知變通,想把所有人都一棍子打死,不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無情之人”,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人和皇家的“寬厚”背道而馳。這話厲害吧?原本皇後是站在倫理道德的至高點的,拿着禮教的大棒,想要打擊甄嬛。但是到了端妃的口中,真的不懂規矩的,反而是皇後這個“無情之人”,就算她不考慮甄嬛和眉莊兩個孕婦,也要考慮皇上離開蘇培盛有諸多不便,看在皇上的面子上也應該隐忍。可是皇後偏偏不,打着禮教的大旗,把自己的夫君都給得罪了,這才是真正有違孔孟之道。皇上原本關押蘇培盛,就是因為面子上不好交差(總不能自己包庇自己的親信),如今端妃這麼一解釋,皇上頓時覺得于情于理,都可以放崔槿汐和蘇培盛一碼(宮裡有孕婦,怎麼可以随意打殺,處理下人重要還是皇家子嗣重要?)端妃在救崔槿汐時候體現的寬厚從容,端莊大體,完全是母儀天下的風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遠比宜修更适合當這個皇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