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二胎寶媽,如今二胎寶寶仍在腹中,今天就唠唠婆母娘大人帶老大時候出的那些“幺蛾子”,也算是給自己提個醒:這種事情千萬不要再發生在二胎寶寶的身上了!
職業女性的“委曲求全”身為80後的女性,那可真真地得做到家庭事業兩不誤,要結婚生子,也要賺錢養家。年輕時有無數的夢想,憧憬過高山大河,可如今還是要蓬頭垢面,回歸生活。
記得我奶奶那個時候,和我爺爺結婚後,因為爺爺工作調動,跑到了距離家400公裡的地方安家。這在那個時代可是貨真價實的“遠嫁”,于是奶奶一輩子探家不過三五次,年紀大的時候回家看兄弟姐妹,那臨别的時候真叫淚灑如雨啊!
如今交通多便利,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劃的。李白詩裡說“千裡江陵一日還”,如今可真的是實現了,千裡之遙在飛機上睡一覺就到了。别說隔山跨海,就是去趟外國都來得及。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我選擇了“遠嫁”。應驗了我奶奶一直叨叨的那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因為沒人看孩子,自己的父母又因為特殊原因沒法遠行。而生活壓力太大,不忍辭職回家帶娃後老公獨挑大梁太過辛苦,百般思量之下,決定“請”來婆母娘大人照顧寶寶。
老公是獨生子,婆婆和公公也想得開,覺得就要跟着兒子過,于是也不用三請四請,一個電話,老兩口就把家裡的耕地一處理,卷着小包袱,鎖上農家院兒的門就來了。
早就聽說奶奶爺爺帶娃會産生無數崩潰瞬間,我本着就事論事的原則,覺得自己的婆婆還是比較好商量的,一廂情願的認為這些事情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事實證明,我好像是......錯了!
為了老爺子面子辦的百天宴,把我累了個半死其實我家大兒還是比較省事的。
出生的時候雖然我是初産婦,但因為本身“人高馬大”,孩子也不是很胖,不過是頭天下午肚子疼,第二天去醫院早上8點就出生了。
不能說生孩子不疼,隻能說我比較幸運,沒有經曆過人家那種三天五夜的折磨。不過那個時候是10年前,鮮有人用“無痛分娩”。
婆婆有高血壓,還不會做飯,那個時候想找個月嫂太難了。我的月子做得稀裡糊塗,但是因為早有預料,所以我也就不太計較這些。順産後基本當天下地,三天後我就正常洗刷,也是拼的年輕身體好,一切都很完美。
本以為過了月子應該就一切好辦了,沒想到三個月的時候,公公突然提出要辦“百日宴”,還要把遠在二百公裡外的農村親戚都給叫來。
我那個崩潰啊!
他們在此地人生地不熟,老公又上班,辦百日宴的酒店隻能我去選去定,更有意思的是他們家人口太多,一下子要來好幾十口子,還要考慮交通等問題。好在當日就回去,不用考慮住宿,要不然我估計我能直接給他怼回去,讓他自己弄。
折騰了足足一周,選好日子定好酒店,然後開始各種寫請帖快遞回去。本以為親戚們如約而至吃一頓飯做鳥獸散就可以了。沒想到當時“迎賓”的活兒也歸了我,公公婆婆上座等賓客,抱着孩子一副“太上皇”的模樣。當然老公也沒比我好到哪裡去,四處安排車,不停打電話,接了這波接那波。
我倆累的,真的像“三孫子”一樣。
可能是因為城市裡的飯店一般菜量都不大,所以定桌之前公公還特意讓我“大方點,别讓人家吃不飽”。聽得我就來氣,我什麼時候小氣過?你不是怕不夠吃嗎?我讓你們“吃不了兜着走”。所以所選飯店和菜量都特别适合北方人的“氣場”,那大盤子大碗上的,讓這些親戚們真的每桌都吃不完,還真有打包走的。
因為本市是海濱城市,所以海鮮比較多,正好當時也是開海旺季,為了照顧親戚們的“胃口”,我直接全部點了海鮮。
可是我忽略了一件事情,我還在喂奶,吃海鮮要慎重。
等親戚朋友們坐定,老爺子帶着我老公桌桌敬酒,我婆婆和一堆女眷在一起大快朵頤。我開始換工種做“适應生”,抱着孩子一桌一桌展覽。
從“迎賓”到“适應生”,折騰了足足一上午,我已經是餓得前胸貼後背,中途找地方給孩子喂了一次奶,更是感覺自己被掏空了。
其中也不知道是婆婆那邊的人還是公公那邊的人(我真分不清,因為公公兄弟姐妹8個,而婆婆的兄弟姐妹有7個),也是個五十多歲的老太太,看我累得一個勁兒擦汗,扶着牆不動彈,于是一把把我拉過去,奪過孩子抱在懷裡,對我說:“妮兒,你先吃點東西,你看你們倆忙的。”
我真是大受感動,也是真餓了,讓服務員給我一把筷子就開吃了。吃到什麼算什麼,辣炒鱿魚,雞蛋蛏子,蛋黃焗螃蟹,清蒸大蝦,什麼都往嘴裡劃拉。
沒想到沒過幾天,孩子突然來了個“濕疹大爆發”!
滿臉滿身都是疙瘩,還流着黃色的水。我心中懊悔不已,但也沒有其他辦法。隻能抱着孩子一家一家醫院的跑,中西西醫看了好多種。
最後在一個中醫皮膚科開了不少中藥,從此孩子走上了每天用中藥泡澡之路。被藥水泡的,當了一段時間的“小黃人”。
可喜可賀的是,濕疹終有有所好轉,一片片的結疤然後好了起來,孩子又重現了嬌嫩的皮膚。最後一次去看大夫的時候,大夫囑咐: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腸胃,吃得不對容易加重濕疹,特别是不易消化的東西可千萬别吃。
沒想到大夫一語成谶,很快我就遇上了這種吃得不消化,導緻濕疹二次複發的問題。而這是我婆婆給我制造的第一個“幺蛾子”!
四個月加輔食,看到寶寶的粑粑,我差點吓哭了寶寶四個多月的時候,我的産假進入了尾聲,而不湊巧的是老公這個時候接到了半年出差的任務。
于是我們兩個人都很快回歸了工作崗位,把帶孩子的大任權權委托給了婆母娘大人。好在沒讓她把孩子帶回家,要不然還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兒呢。
那大概是老公出差一個周之後,我有一天下班回來,發現脖子下面的口水巾上有淡黃色的“異樣物體”,一開始以為是吐奶,放在鼻子下面嗅了嗅竟然是一股餅幹的味道。
我忙問婆婆:媽,你給孩子喂什麼了?
婆婆:下午沒事,泡了點餅幹給他。
什麼?我手裡的口水巾差點掉地上。
我氣不打一處來:四個月的寶寶你怎麼能喂餅幹?還不到加輔食的時候。
婆婆:怕什麼?我那個時候都給他爸爸嚼饅頭喂。
我一捂腦袋,差點哭出來。畢竟不是自己的媽媽,我讓她趕緊回屋,我開始查看寶寶有什麼異常反應沒有。
當天的前半夜沒事,不過後半夜寶寶就開始啼哭不止,婆婆還打開我屋子的門問孩子怎麼了?我心想怎麼了,你還真是沒數,還不是拜您老人家所賜?
第二天淩晨的時候寶寶拉了粑粑,黃綠色的,還有未消化完的餅幹。我吓得又一次差點哭了,拿着尿不濕去給婆婆,告訴她你這樣會害了孩子的。
婆婆看了也是一驚,但最後還是嘴硬地說:行了,以後不喂了,誰知道你們這娃這麼嬌貴?
什麼叫嬌貴?四個月不能添加輔食是常識,更何況對于一個濕疹還沒好利索,脾胃功能不好的嬰兒寶寶呢?
果然不出我所料,接下來的幾天,寶寶的皮膚又開始起濕疹,我又一次跑去了醫院拿中藥,熬來給他擦洗。
拿來中藥的當天我就和老公通了電話,因為此類事情不能再發生,我一夜不睡或者多跑幾次醫院倒是次要,主要是孩子受罪。
老公決定打電話親自找他媽媽聊聊,并且“三令五申”一切喂養計劃完全讓婆婆根據我的話來做,如果不懂的,就要先問再做。
估計濕疹再發也讓婆婆嘗到了教訓,雖然電話裡也是喋喋不休地重複着“從前,以前”,但最終還是按照老公的話來做了。
這場“四個月加餐”風波就算平息了,并且直到現在吃什麼不吃什麼,我依然掌握着寶寶飲食的決定權。其實我一個新手媽媽真的不懂那麼多,隻能多學多看多打聽,凡事講依據,不講“從前”,終于把自己訓練成了一個“比較懂”的媽媽。
以後婆婆沒有盲目給孩子加餐,但接下來卻出現了“香蕉皮抹臉”的鬧劇。
香蕉皮抹臉半年後老公出差回來了。
在他回來後我真的是輕松了不少,在帶娃上他一個大老爺們其實比我細心,晚上還特别樂意哄孩子,加上孩子比較大了,我睡囫囵覺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
由于我奶水本就不是很“高産”,再加上上班,很快孩子就從混合喂養變成了奶粉喂養,7個月左右開始加各種輔食,腸胃功能漸漸轉好,除了偶爾會在嘴角起一些濕疹,已經沒有大礙了。
一個白白嫩嫩的寶寶抱在手裡是多麼的喜悅,看着他的笑容和臉蛋是多麼純真,就連偶爾淘氣用口水吹泡泡你都會覺得妙趣橫生。這大概就是為人父母的樂趣吧。
有一天和老公下班回來,發現婆婆床上逗寶寶,并用一塊黃色的奇怪東西擦寶寶的臉。我趕緊拽了老公去看,老公走近一看,一把給奪了下來:那竟然是一塊香蕉皮。
而婆婆正用香蕉皮裡面的部分給孩子擦臉,擦的孩子臉上黏糊糊的。
這次不用我發作,老公已經開始蹦了。
說起孩子皮膚敏感,不能亂用東西擦,更何況濕疹還時不時地冒出,這東西又不是護膚品,堵塞毛孔怎麼辦?
婆婆見一向好脾氣的兒子發這麼大的火,也跟着吆喝起來:你懂什麼?香蕉皮對皮膚好。
我聽見老公甩了一句:真的那麼好?那還買什麼護膚品?都擦香蕉皮好了!
我不管他們去吵,抱着寶寶去屋子裡用溫水和濕巾清理皮膚,防止感染或者阻塞。
虛驚一場,雖然這次沒有造成什麼後果,但也的的确确讓我見識了婆婆“作妖”的能力。
永遠不要忘記,那是你的孩子!此後的日子裡,帶娃更加小心。
不過幾年來還是免不了和婆婆公公争吵了幾次。比如有一次,他們帶孩子去街上玩,孩子跑也不拉着手,而街上車來車往,十分危險。
比如公公在外面打零工,竟然拿回來老闆給他的飯菜,還差點給孩子吃。誰都看得出,那是席面上的殘羹剩飯。可能60年代出生的,經曆了太多艱難時刻,所以他們對糧食的感情特别深厚,加之要把好東西留給孫子的想法,就帶回來給孩子吃,腦子裡絲毫沒有“細菌”“病毒”等概念。
有一次吵得差點讓他們回老家,狠狠心咬咬牙,如果看不好孩子,又何必讓他們在這裡給我添亂呢?大不了辭職不幹,我自己帶。
不論什麼職業生涯還是升職加薪,女性當了母親往往孩子就是決定一切的最重要因素,以後氣急了真的會這麼想,不行我就自己帶。
其實我們家還算好的,吵吵鬧鬧的依舊還在一起過着,而且還過得過去。如今的我,除了在考慮二胎出生後要避免這些事情,更重要的是要十分明确地提醒自己:這是你的孩子!你要自己看!
工作忙也好,事業緊也好,現在很多人埋怨老人不帶娃,或者不好好帶娃,而且不聽勸。兩代人的帶娃理念不同,這是肯定的。但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孩子生下來要養,要教育,這一切都是父母的責任。無論姥姥姥爺還是爺爺奶奶,在帶娃的這條路上,始終都隻能幫助我們打輔助,而不能完全地依賴給他們。畢竟我們才是孩子的父母,才富有責無旁貸的責任。
再者,婆婆不是媽。特别是遠嫁的時候,會因為生活習慣和理念的差異太大而造成帶娃觀念的偏差。這種偏差有時候甚至是一種背道而馳。
不過不要緊,不是有老公嗎?
無論老公的脾氣秉性如何,相信在愛孩子這一點上,他們和孩子媽媽是一樣的。他們其實可以成為我們和公婆溝通的橋梁。如果你家老公也像我老公一樣,和我有相同的育兒理念,那麼肯定是比較好溝通。如果是另外一種,那麼可能需要你跟他說明為什麼你會這麼想,這麼做。相信他們會為了孩子,好好和父母做一次溝通的。
如果你不想做全職媽媽,還希望孩子在你身邊養大,和婆婆或者媽媽同住可能是唯一比較好的選擇。但世上沒有完美一說,當然這種選擇給你帶來便利也帶來煩惱。
這就是我家的故事。
其實每一家都有類似的故事,每個媽媽也有類似的煩惱。沒關系,我們一起面對吧,相信寶寶會成長得越來越好,而我們也會越來越成為一個育兒高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