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二字對中國人來說,充滿魔力。
它不是冰冷的數字、刻度,在中國人的世界裡,時間是自然的禮物,是一種詩意的存在,是美的生活。
“嗨,你好,現在是北京時間12點30分。”現代人大多這樣子介紹時間,但你知道古代中國對時間的雅稱有多美嗎?
在他們心中,
時間是流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間是春雨,“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時間是白發,“十裡長亭霜滿天,青絲白發度何年”;
時間是聲音,“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時間還可以是很多東西,日落日出,一弦一柱......
時間是詩意的存在。
來源:清可
什麼是一年?甲骨文中,年是一個人背着稻谷回家,從新生到成熟就是一年。然後周而複始,一歲一枯榮,春風吹又生。
在堯舜時,一年叫一載。有開始之意,意為周而複始,年年輪轉,從不改變。
在夏朝,一年叫一歲。仿佛時間也随着人的成長,一步一步長大。
在周朝,一年叫一祀。年終歲尾,他們舉辦祭祀儀式,表達對一年豐收的慶賀。
一年中,被分成四個季節,春夏秋冬來計一年的流逝。
春天叫芳華。它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萌動,是“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莺恰恰啼”的莺莺燕燕,是“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的繁花盛景。
夏天叫蕃秀。“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大地蔥茏,這是一個飽滿的充滿激情的時節。
來源:清可
秋天叫三秋桂子。“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桂花香了,秋天就深了,月也圓了,這是一個思念的時節。
冬天叫雪落。北京變成北平,西安變成長安,蘇州變成姑蘇......一場雪落,人間成了一首浪漫的詩。
也許季令的變幻不是很準确,有時春晚,有時冬遲,但可以吃,可以看,可以叮囑思念,這樣的變幻是一件美的事情。
來源:清可
一年謂一歲,一歲十二月,“月”是怎麼來的?古人擡頭看,白天有灼目的陽光,夜晚有清白似霜的微光,稱為月光,承載着它的便是月亮。
長久以來的觀察,人們發現月的陰晴圓缺,總是一個周期變化,便以月之名有了月份。十二月為一個輪回,在這循環往複之中一歲一枯榮。
一月正月,“正月朔日,謂之元旦”。這是一年的開始,東風解凍。
二月杏月,“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二月剪開春天的發梢,大地複蘇。
三月桃月,“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人間迎來繁花盛景的三春。
四月麥月,四月中,小麥灌漿飽滿,小得盈滿。
五月午月,天氣燥熱,蟲蛇繁殖,炎炎仲夏要來了。
六月荷月,“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汗流浃背的夏天,也美得清塵脫俗。
七月蘭月,蘭花吐露芳華,也是“七月七日”乞巧的相遇。
八月桂月,人間仲秋。有豐收,有滿月,有桂香,花好月圓。
九月菊月,深秋霜濃,收獲完畢,菊花傲霜頭,點燃蕭索的冷清秋。
十月陽月,也叫小陽春。“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異常和煦的日子,堪比陽春三月。
十一月冬月,短暫的溫暖之後,一場雪落,冬天更嚴峻了。
十二月臘月,臘者接也,一年之尾又要慶祝新歲。
來源:清可
古人的一天分十二個時辰,一時辰兩個小時。每個時辰除了以地支表示以外,如子時、醜時、卯時......還有更雅緻的名字。
平分日夜謂夜半,子時23:00-1:00。一半屬于今日,一半屬于明天。
人雞俱安謂雞鳴,醜時1:00-3:00。公雞清啼人熟睡,都在各自的時間裡舒适。
太陽一線謂平旦,寅時3:00-5:00。漆黑的夜裡乍現天地一景。
守得天明謂日出,卯時05:00-07:00。新的生活正式開始。
一天早餐謂食時,辰時7:00-9:00。這是一天中最早的期待。
神采奕奕謂隅中,巳時9:00-11:00。一個人精神最飽滿的時刻。
日照中空謂人中,午時11:00-13:00。太陽耀眼,人要休息。
陽光西斜謂日仄,未時13:00-15:00。與隅中相對,一天的第二個黃金時刻。
來源:清可
慢慢散步謂晡時,申時15:00-17:00。适合運動行走。
飛鳥歸林謂日入,酉時17:00-19:00。夕陽西下,人亦歸家。
日月交互謂黃昏,戌時19:00-21:00。有些邂逅發生在此時,“人約黃昏後”。
靜靜休息謂人定,亥時21:00-23:00。即人靜,好好睡覺。
在這十二時辰中,有日出日落,星起星沉,也有雞鳴人眠。人與自然一起輪轉,順時而為,配合得就像一首浪漫的詩。
時間是一束光。
早晨的陽光,叫曙光、朝陽。太陽東起,一切美好剛剛發生,充滿希望。
傍晚的陽光,叫餘晖,殘陽。太陽西斜,“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然後唯有黃昏,陽光才會變成橘色,充滿溫暖。
時間是一個影子。
萬物在陽光之下,都有自己的影子,有時深,有時淺,有時長長一線,有時短短一點。
于是人們利用陽光與影子,發明了日晷,計算時間。日者,光也;晷者,影也。
故宮太和殿上便有一塊漢白玉石制成的日晷,一個筆直的鐵針垂直圓心。早上太陽低,影最長;中午太陽最高,影隻有一點;夕陽西下,影子再次變長,這就是一天。
可見陽光給予溫暖的同時,也有黑暗,但不必懼怕,日日夜夜,朝朝暮暮,都是我們的時間。
清晨的時間,叫鐘聲。日出之際,大地蘇醒,有人爬上鐘鼓樓,撞擊大鐘,發出一聲一聲輕柔清亮的聲音,穿過薄霧,叫醒了千家萬戶的人們。從此炊煙袅袅,街巷滴滴答答響了起來。
傍晚的時間,叫鼓點。打鼓人眼瞧着夕陽一西下,他便奏起密集的鼓點,一聲聲如催促,勞作的人們紛紛回頭,心領神會,已到日暮歸家時。
來源:清涼地兒-了琹
深夜的時間,叫打更。更夫手持打梆子,每一個時辰,即兩小時打響一次,聲聲夜鳴,陪伴人們溫柔入睡。
所以,古人的時間是一種聲音。作家劉心武在《鐘鼓樓》寫到:“鐘鼓樓高高地屹立着,不斷迎接着下一刻、下一天、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
來到我們這一代,生活在現代科技裡,除了刺耳的鬧鈴,已經很久沒有聽到溫柔的聲音了。
來源:清涼地兒-了琹
時間是一炷香。
“翠葉藏莺,珠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從開始到成灰,這就是一炷香的時間。但要“靜逐”,才能在香柱上冒出煙來,細細地纏繞向上,如一道遊絲。時間是安靜的語言。
來源:清涼地兒-了琹
時間是一盞茶。
這一盞茶可以是一人獨飲,做着自己喜歡的事;也可以三兩成趣,舉杯話桑麻,唠叨唠叨日常。時間就是你投入的生活。
來源:清涼地兒-了琹
時間是一彈指。
這個時間來自佛家,拇指與中指壓覆一起向外一彈便是,它很短暫,就像一葉落,一花開,一風過。
來源:昔物所
這些無法量化的都是時間,它不具體不清晰不明确,無法說盡,卻意猶未盡。中國人的時間,是一種敏銳的感知。
正如那句話所說:“有時候,我們需要全心投入地愛一個人,才會理解時間究竟意味着什麼。”當我們全心全意投入生活,就有了時間。
來源:昔物所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人的時間成為了非遺,二十四節氣申請世界非遺成功。
但對于中國人而言,時間不止時間,它讓我們在流年往複的日子裡,感知光影變化,感知草長莺飛,吃到鮮美的瓜果,最後目送雪落,一年輪回。
中國人比任何人都明白時間的意義,它是生活,是春夏秋冬,是美,是詩意。
來源:昔物所
飛花令
飛花令是古人的文字遊戲
得名于唐代詩人韓翃
《寒食》中的名句
“春城無處不飛花”
青春深圳将在“詩意青春”欄目
推出“飛花令”環節
邀您在評論區留下
含有令牌中指定漢字的古詩詞
以詩會友
共賞詩詞之美
本期飛花令的令牌之字
·
·
·
END
編輯:周秋婷
校對:王超逸
審校:餘治國
來源:物道
▼關注"青春深圳"微信、抖音、快手、B站、視頻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