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金融使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金融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是一個時代課題,也是一個行業命題“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健全實體經濟中長期資金供給制度安排,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金融産品和服務,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踐行金融使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金融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是一個時代課題,也是一個行業命題。“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健全實體經濟中長期資金供給制度安排,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金融産品和服務。
2021年以來,中國平安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揚曆史主動精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打造出可圈可點的創新樣本。
發揮綜合金融優勢,助力“白鶴” 起飛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過程中,中國平安發揮集團綜合金融優勢,聯合旗下産險、銀行、證券等子公司,以金融手段助“白鶴”起飛。
作為“西電東送”的重大工程、長江“清潔能源走廊”的重要一環,白鶴灘水電站是僅次于三峽水電站的中國第二大水電站。數據顯示,自2016年起,平安銀行連續4年累計投入52.3億元資金,支持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庫區民衆遷移、安置地基礎設施建設、周邊地區産業發展等;平安産險發揮保險“穩定器”作用,承保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工程右岸建築工程一切險,保險保額達61.19億元,承保份額70%,為電站主體工程建設提供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保險保障;平安證券作為聯席主承銷商承銷了規模達200億綠色可交換債券,債券募集資金不低于70%用于白鶴灘、烏東德水電站建設。
懷瑾握瑜,與時代同行。在平安集團内部,有一個由董事長馬明哲領銜的綠色金融委員會,統籌相關戰略、規劃、制度等制定和審議,據介紹,截至2021年,平安累計向實體經濟投入保險資金1.23萬億,累計為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的公共設施建設提供保險保障服務。同時,平安力争至2025年實現投資 信貸規模4000億元、綠色保險保費總額2500億元的總體目标。
精準滴灌,陪伴小微企業穩步前行
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精準“滴灌”助小微企業成長,做優、做強實體經濟。
“長三角城市安全數字化監測實驗室”是中國平安集團旗下保險服務的案例。
這個實驗室是由平安産險與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合作建立的項目,基于安責險信息管理平台,應用“物聯網 AI 區塊鍊”技術,結合大數據建模為企業高危行業場景提供全流程物聯網監測服務,為政府、企業的安全防控痛點提供科學預測預警,提升其風險處置能力,同時保險兜底實現風險閉環管理。這一模式有效提升了企業安全生産管理效率。平安産險在安責險承保方面有14年的探索和實踐,創新打造了“科技 服務 保險”安責險新模式,據了解,2021年,平安産險共為近15萬家企業提供超萬億的安全生産責任風險保障。
針對小微企業如何能奮輯争先,平安也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如平安産險于2012年起就組建了專業團隊,研究小微企業面臨的“經營難”“風險抵禦能力低”等問題,有針對性地開發了符合小微企業需求的保險産品,并結合小微企業需求,打造平安企業寶APP,并推出企業風險防範、法律咨詢、财稅辦理、員工培訓等衆多增值服務。
為解決中小民營企業長期發展問題,平安證券針對出現困難的民營上市公司或其股東,通過一企一策,創設有針對性和差異化的金融産品,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平安證券在投資銀行事業部專門成立了六大行業組并配備專業行業研究員,在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及半導體等領域組建專業投行團隊,同時也加大引入具有産業背景的高端人才和行業專家,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更加專業的投行服務。
聚焦創新驅動,平安“急時雨”當春乃發生
科技引領轉型,數字化轉型驅動正在重新定義生産力和生産方式。中國财政學會政府與社會融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起雷認為:“金融的作用有兩方面,一是幫助企業找到好項目,二是幫助企業把好項目做好。”
對于中小企業的支持,平安銀行有一套“專精特新”的生态平台,平安銀行風險控制部門制定專精特新企業專項授信政策,交易銀行部和普惠金融部研發服務方案和适用産品,逐步建立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服務生态,提供包含資金結算、企業貸款等綜合金融方案,多層次匹配各類企業的綜合需求。
以北京為例,中關村等科創企業聚集的産業園區,是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彙集區域。平安銀行北京分行成立了“專精特新”工作小組,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用科技來幫助企業在産品和商業模式上不斷創新。2021年為120餘家中小企業提供授信額度超過70億元,授信餘額12億元。2022年計劃将規模擴大到500家以上。
近年來,平安将多年金融經營管理經驗與當前人工智能、區塊鍊、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科技結合,賦能了大量傳統商業生态。平安利用數字化手段改進了對小微企業的授信審批和風控模型,幫助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支持,在服務旅程中幫助小微企業将經營數據轉化為統計報表、财務分析、業務洞見,讓企業主掌握經營情況,指導經營決策,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平安産險發布全國首個農業保險綜合信息平台,實現"農險數據一張圖",為政府提供精準決策及防災、減災、救災的一站式數字化支持。平安銀行發布"平安一号"衛星,部署"星雲物聯網平台",目前已為實體經濟提供1300億元融資,其中超過50%投向偏遠鄉村的農業、産業。
風勁帆滿海天闊 俯指波濤更從容。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慢工出細活”的事情,要花時間、有耐心、費力氣,如同啃硬骨頭一樣,啃下一個個業務場景、創造一個個标杆案例,将“服務實體經濟”落到實處。平安堅持踐行新發展理念,聚焦“綜合金融 醫療健康”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貢獻了平安力量。(彥聰)
來源: 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