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微信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嗎

微信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嗎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6 15:14:08

微信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嗎(到底是什麼讓你止步不前)1

文/景木兮

朋友說她以前每天微信讀書打卡,看了不少書,但真正記住的卻很少。因為她一開始每天讀夠既定内容就停止,急着去打開。後來又因為太忙,她的“打卡為了學習”慢慢就演變成了“為了打卡而學習”和“為了顯示自己看書快”而打卡。所以後來的十幾本書,她一味追求速度,看得雖然很快,但卻囫囵吞棗。看完之後,真正記住的寥寥。

這就是打卡心态的特性:學不到,假裝一下;學到了,立即停止。所以單純抱着打卡這一任務心态去學習,很少會有強烈的主動性,畢竟在任務心态的驅使下,人們關注的是完成情況,對任務本身沒有更大的熱情。

這種現象的背後邏輯是什麼呢?我們需要先看幾個概念。

01

古時候,人們解釋不了打雷下雨等自然現象,于是就借助神話去賦予它們意義,比如雷公電母等。這就是“認知閉合需求”。

微信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嗎(到底是什麼讓你止步不前)2

所謂認知閉合需求,就是指當人們遇到一個模糊的問題時,就有給問題找出一個明确的答案的欲望。這也是人們喜歡“确定性”,不喜歡“未知”和“不确定性”的表現之一。

認知閉合需求,也可以擴展到行動上,就是“任務閉合需求”。意思是說,如果一件事遲遲沒有完成,心裡就會一直記挂着,直到其被完成為止;且此事一旦完成,做這件事的動機就會立即趨向于零。

比如,現在微信流行的讀書打卡和早起打卡等各類打卡活動,就自帶任務屬性。完成當天任務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打卡,打卡完畢,當天的任務就閉合了,内心的任務閉合需求就會得到滿足。

02

以下我們就以讀書打卡為例談一談。

讀書打卡在開始階段,每天都動力十足、信心滿滿,把既定的任務完成之後,打了卡就感覺很圓滿,代之而來的就是任務完成即停止,不會再做過多探索,因為需求已經閉合。

微信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嗎(到底是什麼讓你止步不前)3

如果遇到意外情況,比如過于疲憊或因事耽擱,當天任務就無法高質量完成,甚至根本無法完成。但由于内心對任務閉合有需求,所以也會先去打個卡。次數多了,動機就轉移了,因為不管是因什麼事耽擱了任務的完成,卡都是要按時打的,不然心裡總有個事記挂着,感覺不舒服。以後很可能就是為了完成任務,要看的書随便掃幾眼就打卡,至于記沒記住、有多少功效則不再是探索對象。

這樣以來,不僅學無所得,而且極容易影響學習熱情,讓我們錯以為“自己不愛學習”。那麼,到底如何學習才能做到堅持熱愛且真正學有所得呢?

03

對于如何才能高效、持久學習的問題,以下有幾個要點可供參考:

①要把“外部打卡”轉變成“内部打卡”

也就是從把打卡展示給别人看轉變成自己在筆記本上打卡進行自我督促。中途就是真的有意外情況耽擱而沒有完成計劃也不要緊,要允許自己有不完成任務的情況出現,隻要後續繼續保持即可。這樣既沒有來自外界的壓力,也不用因計劃太嚴苛而打擊學習熱情。

微信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嗎(到底是什麼讓你止步不前)4

②“沉浸式學習”

也就是說一旦決定學習,就要快速調整自我,進入完全專注狀态。這樣不僅速度快,而且質量高,也更容易讓人産生充實感,正向循環的概率就會提高。

微信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嗎(到底是什麼讓你止步不前)5

有許多人高中畢業後,專注力就變得很差。剛打開書就開始走神或者看手機,注意力很難集中。原因就是大學以前,我們都是受家長和老師“監控”的,不然就會被批評。但一進入大學,我們首先脫離了家長的視野,其次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老師也不再像看孩子一樣嚴格了,這樣一來,表面上看選擇增多了,但實際上對“忽然自由”、尚且缺乏自制力的人的學習來說,卻是很危險的,專注力變差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注力呢?你隻需要做到下文第三點即可。

③及時啟動“元認知”監控

先舉個例子:

筆者本人平時說普通話,一口塑料音,帶着濃濃的家鄉特色。但如果去了一個比較正式的場合,或者見到的人比較“高端”,亦或者是在要做錄音節目的時候,我的普通話水平就會立馬達到考級時候的狀态,變得标準起來,為什麼呢?因為在還沒有開口之前,我就會默默告訴自己“這是一個重要場合,要嚴肅對待”,然後一開口就在自我監控下變成了标準音。

微信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嗎(到底是什麼讓你止步不前)6

這就是“元認知能力”中的一個分支——監控能力。這種能力被稱為人類的終極能力,且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既然它這麼強大且高級,我們又都具備,那為什麼不好好利用讓自己變得更強呢?

其實大家在學習走神的時候,自己都是能夠意識到的,但如果意識到了而卻不去控制,那學習效率就可想而知,努力也就成了假象。意識到自己走神,就立馬要求自己回到正題,這個時候元認知的檢測能力才被真正地利用了。這是許多成功人士的法寶,他們就是靠着這個我們都知道但卻不怎麼用,或者認為用了也效果不大的能力,一點點和常人拉開距離的。

④運用知識,得到反饋,發生改變。

筆者2020年利用業餘時間讀了30本書,對于一個又要忙家庭又要上班的人來說,能看到這個數量确實很不容易。但我當時秉持的觀念就是,先不寫文章,隻有先積累後輸出,到一定程度了才能下筆如有神,否則一切都是妄談。而事實卻是,裡面許多當時我覺得印象深刻且非常好的知識,在書讀過後不到兩個月,就變得很模糊了。

微信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嗎(到底是什麼讓你止步不前)7

這就是,隻輸入卻不輸出,知識沒有通過自己的語言和思考内化到已有的認知體系中,從而造成的養分流失。辛辛苦苦白努力了一場,到頭來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隻輸入不輸出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弊端,就是得不到反饋,無法及時修正或繼續堅持。

學生學習時候,每節課上完都會有相應的作業,作業做完老師點評,這就是及時反饋。如果反饋結果是自己做的全對,那學習勁頭和熱情就會空前增大。如果反饋給出錯誤,就可以及時改正,下不為例。

我們成年人自我提升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個人悶着頭學,不做作業(即不輸出),就無得到反饋,有可能題做錯了還不知道,所以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有可能做的都正确,但卻沒有來自反饋的肯定,時間久了動力也會消耗掉或者直接放棄都有可能。

再舉個近期發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在我看到寫“每日反思”和“每日計劃”效果極好的當天,就開始采取行動。堅持了一周左右以後就發現,寫反思可以對之前的問題進行修正;寫計劃可以讓自己提高工作效率、對時間有較好的把控。這就是對知識的運用,且我從運用中很明顯獲益,這裡的“獲益”就是一種正反饋,我的生活也确實因之而發生了改變

所以,不管是什麼知識,隻要學了之後,去主動輸出它、運用它,那麼在運用的過程中知識就會被自己原有的認知體系所吸收,逐漸變成自己的認知,這樣認知就上了一個台階,随之而來的反饋和改變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⑤複利曲線在學習中的運用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容易出現“三分鐘熱度”,這其實很正常,基本上每個人都有過,因為“三分鐘熱度”是一種自然規律。做事的一開始動力比較大,中途因為困難或枯燥等一系列原因,熱情消減,然後我們會逐漸失去動力,放棄行動。這究其根源,其實是由認知不足而造成的動機不足。

學習提升也是如此。如果想高效持久地學習,就要首先從認知上攻克難關。我們先來看一張“學習的複利曲線”圖。

微信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嗎(到底是什麼讓你止步不前)8

複利曲線顯示了價值積累的普遍規律:前期增長非常緩慢,但到達一個拐點後會飛速增長。

一旦有了這樣的認知,無論是學什麼,閱讀也好,專業知識也罷,哪怕就是堅持早起或鍛煉,我們就不會再急于求成。短期不見效果,也不會心灰意冷,因熱度消減而放棄。因為前期的緩慢增長就如同量變在一點點積累的過程,到了某個臨界點之後,就會産生颠覆式的質變。如此,内在動機也會變得持續而穩定。

⑥不可忽視的“休息”。

無論是要做到以上我們所說的“沉浸式學習”,“元認知監測”,還是“運用知識得到反饋”,都需要精力充沛并注意力集中,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需要休息的時候果斷休息。這看似是一個人人都懂的問題,但隻有弄懂其背後的邏輯和效用以後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微信讀書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嗎(到底是什麼讓你止步不前)9

這其實還是有關“認知”的問題。對此,我在上一篇文章《紮心了:“性格決定命運”和“努力到無能為力”都是假象》中就已經對此做了詳細論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書名号内的藍色标題進行查看,保證您不虛此看。

總之,“努力到無能為力”的意志力堅持,最後除了感動自己以外,隻能徒留一身疲憊。

04

我們今天從“微信打卡”一直講到“如何進行高效且持久”地學習。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END -

-作者-

景木兮,自媒體人,多平台加V認證優質作者,作品可見于各類創作平台,著有散文、書評等50餘萬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