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成果發布?長三角一體化: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成果發布?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長三角一體化: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任鵬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日前,記者就三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來的變化及未來趨勢等問題,對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上海财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教授進行了訪談。
記者:今年10月20日起,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地公安正式啟動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跨省通辦”試點工作,類似這樣優化公共服務供給的例子還有很多。您如何看待一體化給長江三角洲地區居民生活帶來的變化?
張學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2019年《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的批複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使得長江三角洲地區再次成為全國改革新高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更加注重以人民為中心。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以一章的篇幅專門闡述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如何“加快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提出了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标準體系,提升公共服務便利化水平,推動教育、醫療合作發展的具體舉措。
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是創造高品質生活和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基本條件,也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
記者:今年3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正式發布。您認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對上海和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意味着什麼?
張學良:總面積7000多平方公裡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核心腹地,與長三角城市群16個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甯波、無錫、嘉興、常州、南通等地)距離均在300公裡之内,是上海連通長江三角洲各地的橋頭堡。
從空間上看,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就相當于一顆“紐扣”,紐扣扣準了,上海毗鄰區、上海大都市圈與長江三角洲地區不同層級空間的各類資源要素就能經此彙聚、交融與配置。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開放能級提升,有利于上海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建設國内大循環中心節點以及國内國際雙循環戰略鍊接。
上海建設雙循環的中心節點,首先要有載體。對内,這裡是其他城市與上海對接的重要門戶;對外,這裡更是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核心樞紐。持續放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功能,有利于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有助于加快實現内循環與外循環的相互促進,推動形成長江三角洲地區全面、協同開放新格局。
記者:在一體化過程中,上海與其他省市建立了怎樣的關系?
張學良:可以說,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大樹底下好乘涼”的跨省域毗鄰區協同發展格局下,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正在進一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特别是上海的龍頭作用不斷顯現。
具體來看,今天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達到了什麼程度?各個城市之間的聯系,誰與誰最為緊密呢?我們的研究表明,長三角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前10對城市分别為:上海和蘇州、上海和杭州、上海和南京、上海和嘉興、杭州和甯波、上海和甯波、上海和常州、上海和南通、甯波和舟山、上海和無錫。從中可以發現,上海是名副其實的中心城市。前10對城市中,除了甯波和舟山、杭州和甯波之外,其他8對都與上海相關,大家都願意與上海“交朋友”。
然而,長江三角洲地區不同城市之間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地理距離較遠,難以接受上海核心城市的輻射,這就需要從更小空間尺度的都市圈層面加以推進。未來,要充分發揮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甯波五大都市圈核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帶動更多周邊城市融入網絡中來,不斷提升長江三角洲地區網絡密度、完善内部網絡結構。要通過率先探索都市圈層面規劃對接、設施互通、公共服務共享等舉措,打破要素的跨區域流動障礙,使得核心城市的溢出效應跨越行政邊界,在更大的範圍内産生跨區域聯動效應,進而塑造更為全面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記者: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您認為怎樣才能做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
張學良:如果以2035年長三角城市群建設成為世界級城市群來計算,GDP年均增長率需保持在6%以上,經濟總量才能由現在的3.4萬億美元左右提升至10萬億美元。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更需處理好質與量的關系,既要保持高質量前提下的适度增長,也要有适度增長速度保障下的高質量發展,要以量的提升來促進經濟集聚水平,進而帶來質的飛躍,這是長三角城市群建設強勁活躍增長極的責任與使命。
“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間,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增長和發展要做好“四篇文章”:一是“生态文章”,找到實現路徑,将“綠水青山”真正轉變為“金山銀山”;二是“民生文章”,找到市場機制,實現教育、醫療、養老等高品質公共服務;三是“文化文章”,深入挖掘和利用文化資源,提升區域整體文明水平與品牌競争力;四是“創新文章”,在技術創新和産業轉型升級中助力經濟内生增長與高質量發展。
一個可行的路徑是,深化探索新型城市合作模式,包括毗鄰區合作、示範區合作、新型“飛地經濟”、城市對口合作、跨區域跨流域生态補償等。通過城市功能統籌、交通對接、産業與創新協同、公共服務共享、環境共治等,不斷提升區域一體化水平。
總之,要将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科技創新優勢、資源生态優勢、文化文明優勢、戰略疊加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發展的優勢、增長的優勢,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闆,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05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