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崇祯皇帝到底有多少可用之臣

崇祯皇帝到底有多少可用之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2:38:15

崇祯是亡國之君,曆史評價自然不會高,雖然他并非昏聩、也不驕奢,甚至有過一番勵精圖治,但明朝确實亡在他手裡,至少證明他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

康熙的曆史評價顯然比崇祯要高得多,收台灣、平三藩、開啟康乾盛世,怎麼也算是一代英主、好皇帝。後世的文學作品也少不了對康熙的美化,恨不得讓他再活五百年。

崇祯皇帝到底有多少可用之臣(此方面遠勝英主康熙)1

可是當1840年英國艦隊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時,我們才發現中國已經落後歐洲兩百年,軍事、科技、政治,乃至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都被人家遠遠甩在了身後,從而陷入了100多年的沉淪。

其實,我們本來是有機會趕上歐洲的,從崇祯和康熙兩位皇帝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中華文明的自我更新能力到底是如何被中斷的?

崇祯皇帝到底有多少可用之臣(此方面遠勝英主康熙)2

最受康熙信任的傳教士南懷仁,獻給康熙一套譯著《窮理學》,彙集了大量明末翻譯的歐洲科技著作,希望能得到刊行。如果得到批準,清初的文人将領略到較為完整的西方科技發展水平。

但是,康熙答複:“此書内文辭甚悖謬不通。”明珠等奏曰:“其所雲人之知識記憶皆系于頭腦等語,于理實為舛謬。”就這樣,《窮理學》不但沒有被刊印,反而散失成為殘本。

康熙和他的一幹名臣們不相信“知識記憶皆系于頭腦”,明朝的文人卻早已深以為然,無論是朝堂上的君臣,還是鄉間的舉子,都對歐洲人帶來的新知識興趣勃勃。

崇祯皇帝到底有多少可用之臣(此方面遠勝英主康熙)3

明末科學家徐光啟1631年向崇祯上奏:“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先須翻譯。”原來“翻譯”一詞那時便已誕生。這一主張得到崇祯的全力支持,明廷官方和民間由此展開了對歐洲科技思想書籍的大規模翻譯。

除了中國一向重視的天文曆法外,《坤輿格緻》系統翻譯了采礦學和相應的化學知識,《主制群征》介紹了神經系統,涉及“知識記憶皆系于頭腦”,還有人體的神經結構。

崇祯皇帝到底有多少可用之臣(此方面遠勝英主康熙)4

最重要的是《崇祯曆書》的編寫,這不僅僅是一本曆書,而是集西方科技大成的大型叢書,包含天文、幾何、算術、計算工具等内容。這套書在1634年編成後,與歐洲的差距極小。

又一個傳教士湯若望把《崇祯曆書》改頭換面成《西洋新法曆書》獻給清廷,然後一直用了兩百多年。而歐洲科技這兩百年間突飛猛進,徹底甩掉中國。

所以,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進程被清朝打斷,是造成近代中國落後的主要原因之一。讓老百姓豐衣足食、天下太平固然重要,但在這個強敵環伺的世界上,僅僅做到這一點肯定是不夠的,況且這一點也沒有真正做到,所謂的英主明君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