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産房助産士有哪些謊言

産房助産士有哪些謊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9 20:11:42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12日訊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待産室一隅,矗立着一隻喇叭桶狀小木棍,這是一個胎心聽診器。不打眼的小身材,在20多年前有大作用,是當時醫護人員聽診胎心的一種工具。科室一直完好地将它留存下來,每當年輕的新助産士、護士們入職,胎心聽筒就要重新“上崗”。

産房助産士有哪些謊言(武漢30萬市民第一聲啼哭)1

木質胎心聽筒。通訊員馬遙遙 攝

“用耳朵聽,是産科護理人不能丢的技術”

如今已有了更快更精準的電子胎心儀,為什麼還要留用20世紀的老物件?

“使用木質聽筒一隻手扶着聽筒,一隻手掐表數數,在這樣的條件下,鍛煉出護士、助産士分辨出胎心細微變化的敏銳洞察力。”有22年護理經驗的産科護士長沈蘇桃說。

“上一輩助産士靠一雙手觸摸嬰兒,一雙耳聆聽胎兒的心跳聲,一雙眼覺察蛛絲馬迹的異常情況,一張口對産婦進行健康宣教、鼓勵他們。”

聽胎心、理變化、查原因,是沈蘇桃1999年在當時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産科實習時,學到的第一課。每次查房,帶教護士用聽筒掐着表聽一遍後,再讓她聽一遍,驗收學習成果。

她至今還記得“4步聽診法”:一“摸”胎兒頭,找到背部聽胎心;二“貼”孕媽肚,根據腹壁的脂肪厚度調整用力大小;三“辨”心跳聲,确保聽到的是胎心“滴答,滴答……”像鐘表一樣的這種聲音,而不是副主動脈“咚咚咚……”的聲音;四“數”跳動數,正常心跳是120到160次,心跳過快過慢都必須第一時間處理。

産房助産士有哪些謊言(武漢30萬市民第一聲啼哭)2

沈蘇桃護士長用胎心聽筒示範“四步聽診法”。通訊員李蓓 攝

23年過去了,醫院現在普遍使用多普勒胎心儀,心跳次數直接顯示在儀表盤上,省了“摸”“數”兩道步驟,沈蘇桃也從實習護士成長為護士長。

聽胎心的培訓、掌握用聽筒聽診仍然是她教給新入職護士們的第一課。“對胎兒的健康來說,每一種胎心聽診方式,都是産科護士最基本的操作、不能丢的技術。”沈蘇桃說。

“醫療器械20餘年來一直在更新,但背後的靈魂是護理人高度的責任感和靈敏的反應力。”

“守護老物件,背後是對護理精神的傳承”

“我們守護的是兩個生命,肩上的責任很重,一定要細心再細心。”常囑托年輕助産士的産科老前輩朱文娟護士,今年1月正式退休了,她是沈蘇桃的帶教老師。

“朱老師平時人很和藹,但隻要進了産房就變得十分嚴格,如果我們的動作做錯了,就會嚴厲地用動作提示我們,受了批評之後,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了。”沈蘇桃回憶起23年前在産房的護理學習說。

因為一代代老一輩護理人的薪火相傳,對年輕的助産士毫無保留帶教,将多年臨床積累的過硬的護理、助産操作技能,悉數相傳,幫助年輕助産士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為産婦提供高水準的貼身護理,讓中心醫院産科始終是百姓信賴的“生命孕育之門”。

20世紀60年代,中國婦産科學界有“北有林巧稚,南有高欣榮”的說法。武漢市中心醫院的婦産科在省内外享有盛譽,不少産婦慕名到中心醫院生産。據不完全統計,60多年來共有約30萬武漢市民的“第一聲啼哭”在此響起。

在高欣榮等科室老一輩專家的言傳身教下,“擔當”二字成為武漢市中心醫院婦産科的傳家寶。

“在我心裡,木質聽筒是一份我們和老一輩助産士的深度鍊接,當年曾經帶教過我的許多優秀的護士、助産士,如今已經退休,他們使用過的老物件是留給我們的精神寄托。我希望讓年輕的助産士,在感受産房老物件、學習老診法的同時,将我們引以為豪的護理精神一直傳承下去。”沈蘇桃說。

(記者江夢晴 通訊員馬遙遙 李蓓)

【編輯:餘麗娜】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