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清照求歡的詞

李清照求歡的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07:37:42

姚順忠

在中國,李清照可謂是家喻戶曉的詞人,但由于曆史資料的缺失,詞人的生世衆說紛纭,十分必要還曆史本來面目。前段時間,筆者因受江蘇炎黃文化研究會《炎黃文化》雜志之約,撰寫李清照與南京的有關文章,查閱大量零星資料以及前人的記述,對李清照的親屬關系進行了梳理,繪制了《李清照親屬關系圖》,全圖如下:

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清晰看出李清照與宋代文學大家蘇東坡、歐陽修、陳師道的關系,也可以看出李清照與宋代權貴趙挺之、謝克家、秦桧等人的家庭淵源。為增強圖譜的可信度和說服力,現将有關考證略作說明。

一、李清照與秦桧關系說明。

從圖表看,李清照與秦桧有幹系,但沒有血緣關系。說他們有幹系,主要是因為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先後娶過兩位姓王的老婆,一位是宰相岐國公王珪之女,另一位是 “贈開府儀同三司” 高官王拱辰之孫女。

李格非娶王拱辰之孫女,可見正史《宋史.李格非》,其中明确記載:“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女清照,詩文尤有稱于時,嫁趙挺之之子明誠,自号易安居士。”

李格非娶王珪之女,雖然不見正史,但據有關文獻資料記載,也确信無疑。宋代文人兼醫家莊綽《雞肋編》雲"岐國公王珪,元豐中為宰相。父準、祖贅、曾祖景圖皆登進士第。又漢國公準子四房,孫婿九人:餘中、馬玿、李格非、lv闾丘籲、鄭居中、許光疑、張焘、高旦、鄧詢仁皆登科。鄧、鄭、許相代為翰林學士。曾孫婿秦桧、孟忠厚同時拜相開府。"莊綽的記載,隻說明李格非是王準的孫女婿,沒有記載哪一房兒子的女兒嫁給了李格非。宋人李清臣撰《王文恭公珪神道碑》卻有明确記載:“女長适郓州教授李格非,早卒。次适前權太常博士闾丘籲,次許嫁前進士鄭居中,并封蓬萊縣君。次尚幼。孫男三人,昭承奉郎,次晏,次晟”。

問題是李清照究竟是哪一個王氏所生,如果是王珪之女所生,那麼就與秦桧之妻王氏有血緣關系,是親表姐妹。如果如《宋史.李格非》記載,是王拱辰孫女所生,那麼就與秦桧之妻王氏沒有血緣關系,但鑒于父親李格非前妻為王珪之女,也應該有點幹系,可以稱為“假表姐妹”。

筆者認為李清照當為王拱辰孫女所生,理由如下:首先,王珪之女“早卒”。這是《王文恭公珪神道碑》記載的,絕不會有錯,但早卒有沒有留下子女不得而知。其次,就李清照出生時間分析,不應該屬王珪之女。學界現在公認李清照出生在元豐七年三月,也就是1084年三月。而據《宋史.王珪》記載,王珪去世在元豐八年五月,也就是1085年五月。那麼,李清照出生時間與王珪去世時間隻差一年零兩月。如果李清照是王珪之女所生,那就是說王珪之女起碼1084年3月還在世,這個時間還在世到王珪去世時就稱不上“早卒”。由此,筆者推定,李清照不可能是王珪之女所生,而從《宋史.李格非》所說,是王拱辰孫女所生。那麼也可以說李清照與秦桧之妻王氏沒有血緣關系。

二、李清照與歐陽修關系說明。

李清照非常喜歡歐陽修的詩文,曾經仿歐陽修作“庭院深深”詞數首,那麼李清照究竟與歐陽修有沒有關系呢?

要弄清李清照與歐陽修的關系,必先弄清歐陽修與王拱辰的關系。據歐陽修本人撰《簡肅薛公墓志銘》記載,薛奎有女五人,“長适故職方員外郎張奇;其次适故開封府士曹參軍喬易從,早亡;次适太原王拱辰,早亡;次适廬陵歐陽修;次又适王氏。”可見王拱辰先後娶薛奎第三女和第五女,歐陽修則娶第四女,所以坊間流傳歐陽修曾經戲言:“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可見歐陽修與王拱辰都是薛奎的女婿,他們是連襟關系。宋史記載李清照是王拱辰孫女所生,但究竟是哪一房薛氏夫人的孫女,沒有記載。但據鄭雍《和義郡夫人薛氏墓志銘》載:“有孫女三人,長适左奉議郎校隊秘書省黃本書籍李格非”,“和義郡夫人”即薛家第五女,即王拱辰的第二任薛氏夫人。薛家第三女即王拱辰第一位薛氏夫人封“宜芳郡君”,其墓志銘為王拱辰親撰。由此可見,李清照是王拱辰第二位薛氏夫人的孫女所生。

另,蘇轍在《歐陽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銘》中載:“歐陽文忠公夫人薛氏,資政殿學士、尚書戶部侍郎簡肅公諱奎之女也。”也與《簡肅薛公墓志銘》中的記載互為佐證。

由此可見,李清照應該稱王拱辰為外高祖父,那麼按照中國人的姻親習慣,應該稱歐陽修為姨高祖父。

三、李清照與蘇轼關系說明。

李清照與蘇轼的關系,圖表沒有标明,隻在李格非名下标了“蘇門學士”,但這隻是從衆說。李格非與蘇轼究竟是不是老師與學士的關系,還拿不出更有力的證據。《宋史.李格非》記載“李格非,字文叔,濟南人。其幼時,俊警異甚。有司方以詩賦取士,格非獨用意經學,著《禮記說》至數十萬言,遂登進士第。調冀州司戶參軍,試學官,為郓州教授,郡守以其貧,欲使兼他官,謝不可。入補太學錄,再轉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蘇轼。”

可見,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蘇轼,是有正史可做依據的,但奇怪的是李清照并不認這個“祖師爺”,她在《上樞密韓公詩二首》詩序中稱“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也就是承認父親李格非是韓琦的門下。筆者百思,問題就出在一字之差,《宋史.李格非》記載的是“受知于蘇轼”,而不是“受識于蘇轼”,“知”可以理解成“知己”,而“識”隻能理解為“賞識”。

從蘇轼和李格非年齡及出道時間來比較,知己的可能性比較大。蘇轼出生于1036年,李格非大約出生于1045年,兩人年齡相差約十歲,差距不是太大。但是蘇轼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而李格非是宋神宗熙甯九年(1076)進士,兩人出道時間相差19年,如果以政治資本算賬,也可以算是兩代人了,這也許就是學界有人說李格非是蘇門學士的根據。筆者認為,官場學士千千萬,并不是出道比蘇轼遲,文章又被蘇轼看好,就是蘇門學士。

再從“元祐黨人碑”排名來看,蘇轼排“曾任待制以上官”第一名,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分别排“餘官”第一、二、三、四名,可見蘇門學士是首當其沖的,而李格非排“餘官”第122名。

另據蘇轼做官颍州時《祭歐陽文忠公文》記載:“入拜夫人,羅列諸孫;敢以中子,請婚叔氏”,也就是說蘇轼曾經為二兒子蘇迨求娶歐陽修的孫女,這個孫女是歐陽修的二兒子叔弼的女兒。這麼婚事得到了薛氏夫人的應允,這樣看來,李清照和蘇轼家還是有親戚瓜葛的,不過比較遠了。

從以上考證可以看出,李清照與蘇轼之間因為父親的關系,是有幹系的,按輩分算,蘇迨娶歐陽修孫女,李格非娶王拱辰孫女,那蘇轼起碼比李清照長兩輩。

四、李清照與陳師道、謝克家的關系。

李清照嫁趙挺之之子趙明誠,正史有确切記載,無需考證。那麼,因為這樁婚姻,李清照與陳師道、謝克家的關系,還要略作說明。

《宋史》記載“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彭城人”,對其評價極高,稱其“高介有節,安貧樂道”,還記載了他與趙挺之的過節,“與趙挺之友婿,素惡其人,适預郊祀行禮,寒甚,衣無綿,妻就假于挺之家,問所從得,卻去,不肯服,遂以寒疾死。”

“友婿”就是連襟,陳師道與趙挺之作為連襟,本來關系應該親密,偏偏陳師道很讨厭趙挺之,連老婆從趙挺之出借來的衣服都不肯穿,情願凍死。不管他們之間關系如何,但按輩分,李清照與趙明誠應該稱陳師道為姨父。

趙挺之與陳師道共同的嶽父是北宋最會選女婿的郭槩。《東坡全集.卷五十五》記載:“又挺之妻父郭槩為西蜀提刑”語。陳師道家貧,經常依附嶽父家生活,現在山東省曹縣有《披雲樓》碑記,說披雲樓是北宋建築,北宋陳師道曾在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嶽父郭概家居住,作《披雲樓記》。《大清一統志》載:“披雲樓,在曹縣,北宋知州郭概建,陳師道有記”。

那麼郭概還有一位女婿,叫謝良弼,他的事迹曆史沒有過多記載,但謝良弼長子叫謝克家,但可是南宋不可或缺的人物。關于謝良弼和謝克家的史料,專家多有考證,可參閱左景仁先生的《李清照鄉居青州事略考》,這裡不再贅述。由此可見,李清照和趙明誠有個宰相姨兄弟,那就是謝克家,李清照能夠安度晚年,應該得到了謝克家的照顧。

李清照求歡的詞(李清照的關系網)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