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滿樓
三百多年前,在張獻忠大西軍覆亡後,四川很多地方都流傳着這樣一首童謠: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
這說的是張獻忠死前曾将劫掠的巨量财寶藏在一個标有石龍、石虎的隐秘之處,誰要找到這地方,那勢必成為巨富。
近日,四川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取得重大進展。
據考古人員介紹,目前已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其中不乏明朝藩王及大順嫔妃受封的金銀冊、西王賞功金銀币及大順通寶銅币、銀錠、刀劍箭镞等物。
如此看來,“張獻忠江口沉銀”之說并非空穴來風。
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春,在李自成覆滅明政權、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之際,張獻忠也在四川攻城拔寨,其相繼攻取涪州、重慶、成都等地,并逐漸略取全蜀。
之後,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圓了自己的“皇帝”之夢。
大西政權建立之初,軍紀一度嚴明,但張獻忠及所部十餘年來流寇數省,“饑則聚掠,飽則棄餘,已因之糧,不知稼穑,地生之利,未問屯種”。
因此,雖說建立了政權,但張獻忠等人于治國并無經驗與才能,不久也就故态複萌,恢複了殺掠本色。
為了維持自己的軍隊,張獻忠秉承的原則是“自己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其手段也很單一,那就是一個字——“搶”。
其入川之後,兵鋒所過之地,荼毒四方,百姓逃亡,禍不可言。
張獻忠縱橫血海十餘年,每日提着腦袋搏生存,因而他并不懼怕殺人,反而以殺人為樂,以殺人為慣例、為手段。
據載,張獻忠為人狡谲兇殘,“一日不殺人,辄悒悒不樂”。
在明王朝、李自成相繼覆滅後,被清軍、殘明軍隊及地方武裝圍困的張獻忠更是以一種“末日情緒”般地大殺濫殺。
相關記載,如《蜀碧》、《蜀警錄》、《蜀難叙略》、《聖教入川記》等,可謂血淚斑斑,比比皆是。
毫無疑問,張獻忠入川造成了川民的極大浩劫。
清初張烺在《燼餘錄》中說:
“蜀民至是殆盡矣。今統以十分而計之,其死于獻賊之屠戮者三,死于姚黃之擄掠者二,因亂而自相殘殺者又二,饑而死者又二,其一則死于病矣”。
作為禍亂之首的張獻忠,其責任不容推卸,而四川人口的銳減,引發了長達近百年的人口大遷徙,史稱“湖廣填四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