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小夥伴們,當你們打開郵箱,是否出現過下面這種情況?
沒錯,這些就是已經被标記為“SPAM”(垃圾郵件)的内容。
但你知道嗎?在“SPAM”被引申為“垃圾郵件 ”之前,Spam實際上就是火鍋裡經常吃的午餐肉。
從美味的午餐肉到垃圾郵件,甚至到如今的“炸圖刷屏”,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Spam”這個詞的“前世今生”吧。
Spam™—美味的午餐肉
實際上,Spam™在國外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午餐肉品牌。
其中,™是商标、logo的後綴,翻譯過來可以理解為 “XX牌”的意思。例如Coca-Cola™。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活中有許多出圈産品,因為太過于熱門,它們的品牌名就代替了某種産品。如:
Q-tips™——棉簽
Tupperware™——(特百惠)微波爐碗
Band-Aid™——(邦迪)創可貼
Post-It™——(報事貼)便利貼)
“Spam”作為這家公司的名稱,音譯過來我們可以叫它“斯帕姆午餐肉有限責任公司”。這家公司成立于上世紀30年代,主要生産罐裝肉,相傳因為價格實惠,多次多量被選為軍用物資。
據說該産品名稱“SPAM”來源于單詞“Shoulder of Pork and Ham”(豬肩肉和火腿)的縮寫;也有另一說是因為“Specially Processed Assorted Meat”——特殊加工過的混合肉。這樣我們可以很好地理解這種罐頭午餐肉的來源。
例句:
Still,it's a good idea to vary your diet and not eat spam every day.
當然,不要每天都吃午餐肉,變化一下你的食譜還是好的。
Spam——垃圾郵件
但為什麼把“Spam”叫作“垃圾郵件”依舊衆說紛纭。
有一種說法是:Spam作為一種罐頭午餐肉,價格經濟實惠,在戰時成為軍用物資。經過源源不絕地供應,軍人頓頓吃午餐肉;加上這種午餐肉肥肉和澱粉含量較高,沒什麼營養,被視為垃圾食品。所以現在的美式英語裡Spam有“垃圾”的意思。
另外一種說法是:1970年,在BBC的電視肥皂喜劇"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中有一出這樣的劇情:餐廳的侍應生不停地兜售Spam牌的午餐肉,顧客耳中總是聽到“SPAM, SPAM, SPAM, SPAM... lovely SPAM, wonderful SPAM”的噪音。從此,Spam成了垃圾廣告的代名詞。
那麼,演變而來成為垃圾郵件的“Spam”與傳統的“Junk e-mail”又有何不同呢?
實際上,稱為Spam的垃圾郵件主要指那些廣告垃圾郵件。特指那種,點開來會彈出廣告(Pop-Up Ads)的郵件。
如:我是渣渣輝,是兄弟,就來貪玩藍月。
接到了Spam垃圾郵件的用戶不僅浪費了時間,影響了情緒,還增加了受騙和被釣魚的可能。
Spam——炸圖刷屏
不過随着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新的Spam又再次重現江湖。這一次Spam被引申為“刷屏”之意。
在美式英語中,之前并沒有專門的詞用來形容 "刷屏"。不過已經委身于“垃圾電子郵件”的它,已經沒有比它更适合用來形容被刷屏時的心情了。
例句:
Spam! Stop spamming!
不要刷屏了!
關于Spam一詞的介紹就到這裡。随着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我們日常能接觸到許多網絡熱詞,如内卷、破防、躺平等等。
随着日益加強的文化交流,其他語言也會有許多新興熱詞(Buzzwords),如同Spam、Lie down一樣在不同環境下被賦予新的意義。
外媒翻譯的“躺平”,是加了雙引号的“Lie down”,如若不結合語境,外國人還是會理解其為“躺下的動作”,而非我們口中的“躺平”。
例句:
Tired of Running in Place, Young Chinese "Lie Down".
厭倦了原地踏步, 中國年輕人選擇“躺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