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禮就是互相拜訪的禮。與今人不同,古人的見面禮節較為繁瑣,不是一件随意的事。古人有等級觀念,所以士與士相見、士與大夫相見,以及大夫與天子相見,都必須遵守不同的禮儀規定。且為了體現自己的恭敬謙下,如果是同等級的人相見,還要在禮節上故意擡高對方,這就叫“禮者,自卑而尊人”(《禮記·曲禮》)。事實上,這句話也是士相見禮的靈魂所在。
【01】士相見禮相關常識
1、士相見禮的禮物
古人互相拜訪時必須送禮,但與今人不同,古人的禮物是要講寓意的。
雉 雞
古代士人之間互相拜訪,所用的禮物主要是雉雞。之所以選擇雉雞,是因為雉雞有其獨特的個性。雉雞是一種難以家養的動物,不食嗟來之食,往往抓住後不久便會餓死。《白虎通》描述這種動物說:“士以雉為摯者,取其不可誘之以食,懾之以威,必死不可生畜,士行威介,守節死義,不當轉移也。”古人認為,雉雞的這種特性好比高潔之士的品性,故而被賦予了士精神的象征。此外,還有一個技術問題需要一提,即死了的雉雞容易變質發臭,所以一般夏天贈送的雉雞都是事先風幹過的。
[宋]李迪《楓鷹雉雞圖》
大 雁
大雁是古代大夫互相拜訪時所贈送的禮物之一,大雁的特性是“飛成行,止成列”,意即守規矩、能自律,象征大夫在四方供職時,品性優良,恭謹慎獨。
[宋]佚名《寒汀落雁圖》(局部)
羔 羊
羔羊是古代卿大夫互相拜訪時經常贈送的禮物,羔羊的特性是群而不黨,且能以領頭羊馬首是瞻。卿大夫的地位尊貴,權力很大,而君主專制最忌諱權貴們結黨營私,這樣往往容易造成與君權的抗衡,從而威脅到穩定。羔羊的特性恰好能象征卿大夫緊随君王、群而不黨的品質,因此得以被标榜出來。
[宋]李迪《春郊牧羊圖》
古人送禮,講究的不是禮物本身的價值高低,而是禮物的道德意蘊。凡事皆要突顯道德品質,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取向。
2、士相見禮的意蘊
古人見面不同于今人,即使雙方再熟悉,也必須講究禮儀規矩。所謂規矩,就是遵守等級秩序,等級不同的人該如何相見,等級相同的人又該如何相見。之所以要嚴明禮儀,一方面出于傳統社會維護等級秩序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因狎昵而造成公私不分的情況。
傳統的士相見禮主要保存在《儀禮》之中,主要包括等級相同者的相見之禮、等級不同者的相見之禮,以及非正式場合下與國君相處的禮儀。等級相同者相見之禮都是雙向的,也就是甲拜訪過乙後,乙必須回訪,以示尊敬,從而充分體現“禮尚往來”。而不同等級者相見,高等級者不必回訪。此外,非正式場合下與國君的會面也不可随意,必須遵守規範禮儀,比如向國君行禮的方向,談話的内容,視線的焦點,都必須遵循既定的儀則。
事實上,《儀禮》所記載的相見之禮不但有些繁瑣,甚至有些與今人的生活習慣格格不入。比如在先秦,當甲拜訪乙時,乙要表示不敢接受甲的登門拜訪,要甲回家,等候乙的登門拜訪。甲于是堅持要拜訪乙,乙則再次表示不敢接受甲的親自拜訪,請甲回家等候。雙方再三謙讓後,乙才讓甲入門。這套謙讓的方法放在今天,好像是故意給客人吃閉門羹,似乎很不禮貌,然而在先秦,這卻是主人表達對客人的尊重。當賓客向主人贈送禮物時,主賓雙方還要三番四次地謙讓。授與不受,往來數趟,然後主人才收下賓客的禮物,這在今人看來也頗為不解,但在當時,卻表達了士人之間辭讓的美德。
總的來說,《儀禮》記載的相見之禮主要是貴族間的禮,在嚴明等級的同時,突顯士人的道德品質,高貴而又謙遜。至于庶人,則不需要遵守這些儀則,這是囿于“禮不下庶人”的曆史局限。
随着時代變遷,庶人是否要講禮,也被認為是件重要的事。明代洪武五年(1372),太祖朱元璋特别為庶人制定了相見之禮,洪武十二年(1379)又進行了補充。明代涉及庶人的相見禮規定:凡是鄉裡序齒,或民間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平時相見、宴請或節日拜訪,年幼者應該先向年長者行禮。在座位次序上,年長者當居上。而後又有所補充,規定退休官吏隻有在宗族、外祖家和妻家序尊卑時行家人禮;若設宴,則必須單獨設一席,不許坐于無官而年長者之下。退休者相見,應當依照原有之官位高低排序。官位相同,則按照年齡排序。退休者與異姓無官者相見,隻受禮而無需答禮。庶民拜訪退休官員,應行官禮。如有侮辱退休官吏的行為,當依法治罪。顯然,在補充規定中,國家權力被置于絕對地位,官員與庶人通過禮儀被嚴格區别開來。洪武二十六年(1393)又規定:凡子孫弟侄甥婿見尊長,學生、徒弟見師父,奴婢見主人,若久别,當行四拜禮;若近别,行作揖禮。此外的親戚長幼,若久别,則行二拜禮;若近别,則行作揖禮。
不難看出,明代為庶民制定的相見禮儀,雖名為禮儀,但目的并不是為了引導庶民更有“禮貌”,其本質隻是要維護社會的等級秩序。因此從其禮儀的氣韻上來看,便遠不及先秦士人相見時那般莊重而典雅了。
【02】士相見禮儀
1、士與士相見之禮
士攜帶雉雞拜訪另一位士。
當賓客到主人家大門口求見時,首先将雉雞的頭朝左捧着,說:“某也願見,無由達。某子以命命某見。”(“某某一直想來拜見您,但無緣實現。今日我很榮幸能按照您的吩咐來見您。”)
主人自謙地說:“某子命某見,吾子(吾子,古時對别人的尊稱,相當于“您”)有辱。請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見。”(“某某曾命某人前去拜訪您,您卻屈尊前來。還請您回家,某某将親自登門拜訪。”)
賓客回答說:“某不足以辱命,請終賜見。”(“您的命令,某某實在不敢當,還請讓我見一見您。”)
主人再次自謙地說:“某不敢為儀,固請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見。”(“某某不敢和您客套,還請您一定回家,我立刻登門拜訪。”)
賓客也再次回答:“某不敢為儀,固以請。”(“我也不敢和您客套,請一定讓我見到您。”)
主人于是答應客人的請求,說:“某也固辭,不得命,将走見。聞吾子稱摯,敢辭摯。”(“我的堅持,未得到您的準許,我馬上出門迎接您。聽說您帶了禮物,實在不敢當,還請收回。”)
賓客自謙地說:“某不以摯,不敢見。”(“若不帶禮物,是不好意思來見您的。”)
主人客氣地回答說:“某不足以習禮,敢固辭。”(“我實在不值得您送大禮,還請收回。”)
賓客則更客氣地說:“某也不依于摯,不敢見,固以請。”(“不攜帶大禮,我實在不好意思見您,還請您一定要收下。”)
主人于是答應收下禮物,說:“某也固辭,不得命,敢不敬從!”(“我堅持不收禮,但未得到您的準許,豈敢不從命!”)
一番謙讓的話說完以後,主人正式在大門口迎接賓客,雙方互行再拜之禮。
[明]陳洪绶《晉爵圖》(局部)
主人作揖,請賓客入内,自己從右側門進入,賓客則捧着雉雞從左側門進入。
主人在庭中,行再拜之禮,準備接受禮物。賓客則行再拜之禮,奉上禮物。
禮畢後,主賓雙方才能自由交談。
當賓客準備返家時,主人送賓客到大門外,雙方行再拜之禮,然後告别。
出于禮尚往來,拜訪之禮後,主人必須擇日回訪,回訪時所送的禮物就是原來的那個雉雞。
此時,原來的主人登門,說:“向者吾子辱,使某見。請還摯于将命者。”(“您曾屈尊光臨寒舍,使某人能見到您。此次前來,請允許某人把雉雞還給您的傧相。”)
此時的主人自謙地說:“某也既得見矣,敢辭。”(“某人與閣下已相見過,不敢勞煩閣下登門,還請閣下收回禮物。”)
此時的賓客也自謙道:“某也非敢求見,請還摯于将命者。”(“我也不敢勞煩您見某人,隻是請允許我将禮物歸還您的傧相。”)
主人再次自謙地說:“某也既得見矣,敢固辭。”(“某人與閣下已相見過,實在不敢勞煩閣下登門,再次請閣下收回禮物。”)
此時的賓客繼續自謙地說:“某不敢以聞,固以請于将命者。”(“某人不敢以還雉雞的事打擾到您,所以再次請您的傧相能收回禮物。”)
于是主人答應客人的要求,說:“某也固辭,不得命,敢不從!”(“某人已經一再推辭,但得不到您的準許,豈敢不從命!”)
于是賓客捧着雉雞入門,與主人在庭中行再拜之禮後奉上,主人行再拜之禮後收下。
當賓客要返回時,主人送賓客至大門外,行再拜之禮後辭别。
[明]陳洪绶《晉爵圖》(局部)
2、大夫相見之禮
大夫(又稱下大夫)相見時,帶着雁作為禮物。雁的身上裹着有紋飾的布,用繩索系住腳。和士相見時捧雉雞的方式一樣,大夫要讓雁的頭朝向左方。
大夫拜訪與回訪時的禮節與士相見時的禮節一樣。
卿大夫(又稱上大夫)相見時,帶着羔羊作為禮物。羔羊也是用繪有紋飾的布包裹起來,四足要兩兩相系,且繩子要在羔羊背上交叉,再徑回胸前打結。捧羔羊的方法和前兩種一樣,使羊頭朝左方擺。
[清]郎世甯《開泰圖》
卿大夫拜訪與回訪的禮節與大夫及士相見之禮節也是一樣的。
3、等級不同者之間的交往禮儀
新臣見國君之禮。新臣入朝,初次見國君時,要攜帶摯作為禮物。随着越來越走近國君的堂下,容貌要表現出越來越恭敬的樣子。
士大夫見國君之禮。士大夫首次見國君時,要把禮物放在地上,不能直接交給君王。士大夫需再拜并叩首,國君則以一拜之禮作答。如果不是首次見面,則國君不必還禮。
庶人見國君之禮。庶人見國君,一般發生在國君巡行或田獵的場合。庶人以鹜作為禮物,見國君時,進退必須疾走,以示敬意,而沒有過多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國君在接見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時,可以接受對方的禮物,但不必回訪,也不必把禮物再送回去。
如果是外邦之臣見國君,其基本禮儀是一樣的,隻是在禮畢後,國君要派使者将進獻的禮物再送回外臣處。使者要說:“寡君使某還摯。”(“寡君派我将禮物奉還閣下。”)外臣則回答:“君不有其外臣,臣不敢辭。”(“君不願以外臣為臣,不敢推辭。”)于是,再拜叩首後收下禮物。
[唐]閻立本《職貢圖》(局部)
士拜見大夫時,除了常規的禮儀外,因為地位差異而有特殊的規定。如士初次登門拜訪大夫時,大夫不必到門外迎接。士進門後,大夫隻需向士行一拜之禮。當士告辭時,大夫以再拜之禮送别,但無需送至大門口。
至于士給大夫贈送禮物的禮儀,比起同等級間的送禮與還禮有更複雜的講究。按照對等的士相見禮規範,賓要三次獻摯,主人則要三次辭摯,但最後主人還是要收下禮物,等到回訪時再送還。然而,當士為大夫贈送禮物時,如果大夫接受禮物而不回訪、還摯的話,就會有僭越國君禮之嫌疑;但如果回訪、還摯的話,又等于是矮化了自己的等級。為了避免這一尴尬,當賓主在三次禮節性地獻摯與辭摯後,大夫最終不接受禮物。
4、燕見之禮
燕見就是非正式場合下的私人會面。雖然是非正式場合,但也必須以君南面為正。燕見時,如果國君恰好不在南面之位,則要取國君在正東面或正西面時行禮,切不可随意選取角度行禮。
燕見時和國君交流,其談話的内容應該總是圍繞君應當如何使用臣下來進行。另外,與卿大夫交流時,應該總是圍繞如何事奉國君的話題;與長輩交流時,應該主要圍繞如何教育子弟的話題;與年輕人交流時,話題應該始終圍繞如何孝悌于父母兄長;與普通人交流時,主要讨論忠信慈愛與為人處世;與士以下的官吏交流時,應該多談論如何忠誠守信。
在與卿大夫交談的過程中,視線應當始終落在對方的臉上,意思是密切觀察對方的神色,做好應答的準備;回答完以後,将視線下移到卿大夫的胸前,意思是給對方思考的時間,以示尊重;談話結束,再次看着對方的臉頰,意思是等待對方對自己的肯定。談話時,眼神不可遊移,必須全神貫注。如果是與父母交談,那麼目光可以遊移,但切不能高過其面部,也不能低于腰帶。高過父母的面部,顯得高傲,是為不敬;低于腰帶,顯得憂愁,會讓父母擔憂,是為不孝。如果對方不再說話了,若他站立,就看着他的腳;若他坐着,就看着他的膝。
陪同在國君身邊時,如果國君打哈欠或者伸懶腰,并詢問時間早晚的話,就要及時問侍從飯菜是否準備好了。如果國君不能安坐,顯得有倦意時,可以請求告退。如果是在夜晚陪坐的話,當國君詢問時間或要吃葷腥解乏的話,也說明他有倦意了,此時應該請求告退。
[明]劉俊《雪夜訪普圖》(局部)
和國君一起飲食時,要等國君先祭祀,然後在國君開動前對每種菜肴都遍嘗一口。等到國君命令可以飲食時,方才飲食。如果當時膳宰在場的話,則由膳宰遍嘗飲食,然後等待國君的命令。如果國君賜酒,臣子必須離席,對君再拜叩首,接受酒爵,獻祭,然後飲盡,待國君飲盡後,把空酒爵交還侍從。退席時,跪着取鞋,然後退到隐蔽處穿上。如果國君要相送,應該立刻回答:“君無為興,臣不敢辭。”(“請您不要相送,否則我不敢告辭了。”)國君若堅持下堂相送,那麼不敢回頭再次告辭,徑直出門去。
◎本文轉載自“中華書局1912”(文章摘自《中國古代禮儀文化》,作者周贇),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