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是有老婆而不顧家的人。
“女婿”簡稱“婿”,指“女兒的丈夫”。 “婿”形聲字,從女,從胥,胥亦聲。“胥”本義為“市場管理員”,“胥”整日在市場的人群裡繞來繞去忙碌,一會兒出現一會兒又不見。由此引申為“在外忙碌,無暇顧家的人”。 “婿”是“女”和“胥”結合,表示“有老婆而不顧家的人”。意思是表示古代男女結婚後“有老婆而不顧家的男人”很普遍。比如百姓家男人一般因服徭役或從軍出征而告别新婚妻子離開幾年而顧不得家,富人家的男子結婚之後常去街頭茶館酒樓消磨時間,或去朋友家裡打牌下棋,不知道回家幫助妻子做些家務。 “女婿”後來專指“女兒的丈夫”,以此表達丈母娘的不滿。 看來“女婿”是從來不是好扮演的角色了。另外,古代“女子之夫為壻。”,現在還有“女婿兒”在華北的部分地區的方言裡指“丈夫。”
“嶽父”是唐玄宗到泰山後的新詞。
“丈人”、“丈母”,“嶽父”、“嶽母”是對妻子的父母的稱呼。“丈”本是長度單位,1丈等于10尺,古代男人身高長到一丈之後才算成人,因此成人男子也叫丈夫。并且古時對老年男子的尊稱為“丈人”,後來引申為指“對妻子的父親”。 “丈人”又有“嶽父”、 “泰山”的别稱。 “嶽”本是指高山。那麼怎麼叫“丈人”為“嶽父”呢?這裡有一段典故。
《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裡記載了如下故事;唐玄宗到泰山舉行封禅儀式,宰相張說擔任封禅使。張說的女婿鄭召,本來是個九品小官。按照過去的慣例,舉行封禅儀式後,三公以下的官員都可以升官一級。隻有鄭召突然間升到五品官。在宴會的時候,唐玄宗看到鄭召官職上升太快,感到奇怪,就問他是何原因。鄭召啞口無言。旁邊的說:"這是泰山的功勞啊!" 唐玄宗知張說徇私,很不高興,不久把鄭召降回原九品。後來,人們知道此事,就把妻父稱"泰山"。又因泰山乃五嶽之首,又稱為"嶽父"。當然“對妻子的母親”也自然而然地跟着叫“丈母”、“嶽母”了。
“連襟”是彼此理解妻子的苦衷人。
“連襟”是姊妹之夫的互稱或合稱。其義是“謂彼此知心。”“連襟”出自唐 駱賓王 《秋日與群公宴序》:“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爾連襟,共挹青田之酒。” “襟”字本義指衣服領口相交的部分,又指衣服的胸前部分。襟的位置正對胸口,所以又比喻為胸懷,抱負。 “連襟”意思是互相能理解相處彼此妻子的苦衷。的确男人相處妻子的苦衷是連襟之間最能了解的。 “連襟”與女人的妯娌相對的,他們根本不是一家人。逢年過節時串串親戚,倆連襟坐一塊喝一杯,搓搓麻将,也是并不錯的光景。
“妯娌”是很難互相相處的女人。
“妯娌”是兄、弟之妻的合稱。已婚婦女稱呼丈夫兄弟的老婆為妯娌。出自《爾雅·釋親》。所以妯娌之間的關系,其實是弟兄關系的一個延伸。“妯”字從由,由亦聲。“由”為“軸”省。“軸”指輪軸或門軸,是旋轉中心。“妯”字“女”、“由”結合,表示“家庭的旋轉中心——主婦、内當家”。 妯是長子的媳婦。娌是次子至末子的媳婦。古代家族三世同堂,長子的媳婦是内當家,家族地位顯要,在脂粉隊裡的首要人物。“娌”字從女,從裡,裡亦聲。“裡”指“裡邊”、“内部”。“女”、“裡”結合表示“靠裡邊站的女人”之意,是脂粉隊裡排行靠後的人物。古代人家列隊迎賓的隊伍排列順序是公公排在頭裡,站位在大門外;其次是兄長;再其次是諸弟;最後依次是婆婆、妯娌、兒童。“妯”站位在婆婆之後,“娌”之前。“娌”是弟媳,站位“妯”之後、兒童之前,在裡屋門口。 “妯娌”同是女字旁,右邊框架的組成部分也相似,但彼此又是對着幹的,一個朝上,一個朝下。朝上的“妯”,身段穩重,神态像是鼻孔沖天,得理不饒人;朝下的“娌”則顯得小而嬌氣,恃寵而嬌,有小狐狸的媚相。傳統觀念裡,妯娌之間的關系和婆媳之間的關系一樣難處。本來是不相幹的兩個女子,因為嫁了兄弟倆而在一個屋檐下過活,朝夕相對服侍婆婆、做家務活,難免産生各種矛盾。所以妯娌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全家的家庭氣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