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世界腎髒日,響應主題:人人享有腎健康,跟大家聊聊有關腎髒健康的幾個常見的問題。不多說,直奔主題。
如何知道腎髒有問題?會有症狀嗎?腎髒疾病分成急性和慢性兩種,兩者的症狀有不同,一般來說急性期更容易出現症狀,比如有血尿、尿液減少、下肢水腫或血壓升高等,慢性腎髒病則初期基本沒有太明顯的症狀,或者輕微的不适,這需要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患者的腎功能低于正常腎功能的20%以下,甚至低于15%的時候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往往此時也屬于腎髒病的四期,或者終末階段了。此外,如果腎病導緻了一些并發症的話,也可能會提前出現問題。
急性腎髒病大部分是因為免疫問題、或是原因不明的腎小球腎炎,較常發生在幼兒或年輕人。成人的急性腎小球腎炎則多出現水腫或泡沫尿(蛋白尿),此外,高血壓也是觀察腎髒功能的指标,如果發現血壓高,特别是年輕人,務必檢查腎功能和尿液,以确認腎髒是否損傷。
至于該如何察覺腎髒的功能好壞?建議可注意平日尿液的變化(變多或變少)、定期檢查尿液(有無蛋白尿,有泡沫不一定就是蛋白尿),并注意血壓問題。成年人如果沒有腎病史的話,尿液正常,也沒有腰痛或結石、高血壓等問題,一般隻要3-5年檢查一次就足夠,但如果有上述情況時,則應每年固定檢查一次。
經常聽長輩說吃藥傷腎,哪些藥容易傷腎?如何正确服藥?
嚴格來說,隻要劑量正确,并沒有一種藥物會傷腎。反之,任何藥物都可能影響腎功能。
藥物引起腎髒損傷,通常是病人有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包括心髒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老年人等高風險的人群。因此,任何藥物的使用,都必須由醫師評估并計算藥物的劑量。
此外,藥物也可能不是劑量問題而引起腎髒損傷,這是發生在有特異體質的人身上。目前沒有方法可以預測哪些病人會發生,比較常引起的藥物是抗生素、非類固醇消炎藥、制酸劑等,可能出現的症狀是尿量減少、腰酸背痛、血尿、發燒等。
另外,有一些藥有明顯的腎髒毒性,這需要注意的,比如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當然如果劑量很小毒性也不大,但盡量不要嘗試。
總之,任何藥物(包括中草藥與健康食品)盡量不要長期使用。此外,危險人群在使用包括抗生素、抗腫瘤藥物、消炎止痛藥等藥物時,也須由醫師評估劑量,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才是正确的保腎觀念。
糖尿病患者如何預防腎髒病變?由于糖尿病屬于慢性病,初期沒有症狀,這時候腎小球濾過速率反而是比正常人高,血清中肌酐正常,腎髒也可能會變大。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大約10年或更短),腎髒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功能就開始出現衰退。特别是合并有蛋白尿時,腎髒衰敗的速度會相當快,幾乎是無法控制的。因此,如果想預防腎病變,糖尿病患就必須控制血糖、血壓,且定期檢查尿液、規律運動等。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如果家族中有接受透析的糖尿病患者,腎病變幾率以及透析幾率都會增高,也就是說,糖尿病并不一定會到透析這個階段,但可能有其他因素讓腎發生病變。因此,家族史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必須在治療過程中進行評估。
如果腎功能異常,要如何延緩病情進展到透析的階段?
最能夠即時反應腎功能的檢驗為腎小球濾過率(GFR),目前對于慢性腎髒病的分期,也是以此指标為根據分了五期。一般來說,分期是學術上與治療上的溝通參考指标,并非代表疾病的真正進程,而是要讓醫界了解疾病的嚴重度并做出最适當的治療。因此即使同樣是第三期,治療方向也會依照個人情況而有不同,其中,年齡就是很重要的參數。在制訂治療方針時,應該根據患者年齡、疾病狀況或是否有并發症等情況來決定。
延緩的方法,目前藥物治療主要是控制血壓,特别是建議使用阻斷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的藥物,ARB或是ACEi,也就是沙坦和普利類的藥物,所以說長期服降壓藥一定會傷腎是錯誤的觀念,控制血壓還能夠護腎,這兩種降壓藥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腎髒出現異常後,基本上沒有恢複的可能性,更需要的是維持現狀不進展或者減緩進展,那麼控制好并發症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這種情況控血壓、血脂、血糖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控制飲食(特别是蛋白質)也可以延緩透析的時間,但是過于嚴格的控制而影響生活質量,是否必須在第三期就開始,也是有争議的。近幾年有人使用活性碳來減低腸道代謝的尿毒素,但是對于是否減緩腎功能的惡化仍有一定的學術争議。
那麼,如何評估患者需不需要透析呢?一般建議要看透析能幫助病患些什麼?好比說,如果已經到了第五期,但患者胃口仍好、也能活動,臨床上是不會要求一定需要透析。即使真的需要透析,也會與病患溝通說明透析後的狀況,讓其自行決定。一般建議,腎功能即使到達第五期,但如果能好好控制血壓、飲食,沒有尿毒症狀時,是不需要急着透析,該考察的是透析的必要性。
透析初期當然可以改善病人的許多症狀,胃口和營養狀态改善、肌力和活動增加,生活質量獲得改善,但是,腎功能是不會改善的,長期下來,其實病人的其他并發症,比如心髒血管疾病、骨骼異常、肌少症等就會出現,生活質量也随之下降,所以,能夠做腎髒移植才有辦法改善這些并發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