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手機内存的時候,往往會有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許多人會把存儲空間說成是内存,這就造成了相當程度上的困擾。
普通人犯這樣的錯誤也就罷了,但一些專業的媒體甚至廠商也犯這樣的錯誤,那就不能忍了,請看這張圖。
在某度上搜索“内存不足”的視頻,結果關于手機的無一例外都在講存儲空間,你真正想找的内存問題根本就沒人解答。
所以,有必要科普一下,什麼是内存。
對于内存的定義,找計算機文獻的話,比較晦澀難懂,所以我們直接看網上的百科。
首先我們看維基百科上關于“計算機存儲器”的相關說明:“計算機存儲器可分為内部存儲器(又稱内存或主存)和外部存儲器,其中内存是CPU能直接尋址的儲存空間,由半導體器件制成。”
再來看百度百科關于“内存”的定義:
百度百科關于内存的定義
所以,“内存”就是CPU能夠直接操作的存儲器,處于CPU的勢力範圍,對CPU來說,它是“内部人士”,所以叫内存。相對應的,CPU不能直接操作的存儲器,則是外存。“内”還是“外”,是相對于CPU來說的。很顯然,你手機上用來存照片視頻聊天記錄的這些空間,并不是内存。
可能有人會說,手機是手機,電腦是電腦,你不能用電腦的術語來套到手機上。
其實,無論是電腦,手機,還是路由器,電視盒子,智能家居,它們本質上都是計算機,隻要是計算機,都遵循相同的架構,如下圖所示。
計算機存儲架構
當一個進程啟動之後,所需要的數據會從存儲設備中提取到内存中,CPU直接跟内存來打交道,而不能越過内存直接到存儲設備裡操作。很多科普文都打過這樣的圖書館比方:内存相當于是書桌,而存儲設備相當于書架,你把書本放到書桌上,才可以直接讀,而不能跑到書架上去讀書,那不是你的勢力範圍。那為什麼要設置“書桌”這種東西呢?那自然是為了效率,書放在書桌上,随手就能打開。
内存也是一樣,内存與外存最大的區别,就是讀寫速度相差巨大。用作内存的存儲設備,稱為“随機存儲器(RAM)”,它是斷電後就失去數據的,讀寫速度非常快。而外部存儲設備,通常都是“隻讀存儲器(ROM)”,它的特點是斷電後依然會保留數據,這種特性也決定了它的讀寫速度比較慢,CPU直接跟它打交道的話,會急死人的。無論是電腦上的機械硬盤,固态硬盤,還是軟盤,光盤,磁帶,U盤,或者是手機電視裡面用來存東西的非易失性閃存(無論它是UFS還是EMMC),存儲卡等,都是外部存儲器。内存與外存缺一不可,因為操作系統文件是需要保存在外存中的。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運行内存”這個詞,有人把手機的存儲空間稱為“内存”之後,又為了跟真正的内存作區分,就把真正的内存稱為了“運行内存”,簡稱“運存”,把存儲空間稱為“存儲内存”,這些名詞怎麼看怎麼别扭。于是你經常會聽到某手機運存12GB,内存128GB這樣的說法,這純屬是脫褲子放屁。正如上文所說,那12GB是CPU的勢力範圍,就叫内存,不管它運不運行,都叫内存。而那128GB的閃存空間,就是上文所說的ROM,是外存,隻能用來存儲數據,而沒有運不運行的說法。你可以把它稱為“容量”,“存儲空間”,“ROM”,甚至“硬盤”等等,就是不能稱為“内存”。
那把存儲空間稱為内存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在功能機時代,手機的容量非常小,通常需要安裝SD卡來擴展容量,那時候不少新商家就把SD卡稱為“内存卡”,久而久之,大家都把存儲卡稱為“内存卡”了,到了智能機時代,“内存卡”逐漸取消,而内部存儲空間也把這個稱呼順延了下來,被稱為“内存”。有人說,稱它為“内存”,是因為它處于機身内部,是相對于SD卡等外部存儲而言的。那照此說法,電腦裡的硬盤也是在機身内部的,硬盤是不是也可以稱為“内存”?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
一個錯誤的稱呼并不能因為說的人多了就變成正确的,正如“空穴來風”這個詞很多人都用錯了,并不能改變它的原義。
但商家可就高興了,你越是弄不清楚,他們越能混水摸魚。甚至某些流氓軟件頻頻恐吓你“内存不足”,趕緊安裝他們的“内存清理”功能,結果你清來清去原來是在删你的文件。
更有甚者,有人提供“增加内存”服務,你高興壞了以為可以流暢玩遊戲了,結果他給你換的是閃存,對玩遊戲毫無影響。
從今天起,别再把容量稱為内存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