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個瓜果飄香的季節,許許多多的水果都成熟了,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蘋果、金燦燦的柿子挂滿枝頭。最讓人垂延欲滴的還是味美汁多的梨。梨可生食,也可蒸煮後食用,尤其在秋天梨有助于緩解“秋燥”,因此倍受人們喜愛。但在中醫眼裡,梨的果、葉、皮、肉都有着不同的藥用功效。
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梨有圓形的,也有基部較細尾部較粗的“梨形”梨,因其品種不同,皮色也略有差異,可見黃色、綠色、黃中帶綠、綠中帶黃、黃褐色、綠褐色、紅褐色、褐色,個别品種亦有紫紅色。不同種類的梨,其味道和質感雖有不同,但無論哪一種梨,因其果實味美汁多,甜中帶酸,且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纖維素,深得百姓喜愛,尤其秋冬季節,人們在吃梨時總想着煮點梨水或榨梨汁喝,這都是因梨能生津潤燥,能緩解因秋冬季節氣候幹燥引起的“秋燥”。家住揚州錦苑小區的李奶奶更是把梨當寶貝,她說:“吃梨能治咳嗽、便秘。”李奶奶介紹,她的小孫女每到秋冬季節容易咳嗽,她便會把梨去核,放入冰糖,蒸煮過後給小孫女食用,止咳的效果非常好。
“由于梨能生津清熱、潤肺化痰,所以曆代醫家常用于治療秋燥、陰虛咳嗽和傷津劫液之證。”揚州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高鵬介紹,早在《食療本草》中就有記載,胸中痞塞熱結者可多食生梨。因受風而突然聲啞者,生搗汁多次服;《本草綱目》又說,梨能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本草通玄》則有記載,生梨可清六腑之熱,熟梨滋五髒之陰。從食療角度,梨生食生津清熱潤燥,熟食則滋陰化痰止咳,民間老百姓就是根據梨的生與熟作用的着力點不同,采用了不同的食用方法。
高鵬還介紹,梨的果、葉、皮、肉都有着不同的藥用功效。如梨皮性甘、澀、涼,有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滋腎補陰的功效,可用于暑熱煩渴,咳嗽吐血,發背疔瘡;梨葉性甘、澀、涼,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于食菌中毒,小兒疝氣,霍亂吐利不止等;梨樹根性甘、淡、平,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于肺熱咳嗽及疝氣;梨果肉味甘微酸、性涼,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解酒的作用,用于熱病傷陰或陰虛所緻的幹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熱所緻的煩渴、咳喘、痰黃、熱驚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腫痛、消化不良等症;而梨籽是一種不可溶纖維,含有的物質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症,同時具有潤肺消痰、降火解毒等功效,用于熱嗽、瘡毒、便秘等。
高鵬強調,入秋後,天氣會變得越來越幹燥,此時人體内各組織均感水分不足,如果加上寒涼刺激,易引起頭痛、流淚、咽幹、鼻塞、咳嗽、胃痛等一系列“秋燥”症狀。此時吃一些應季又便宜的水果,非梨莫屬。但梨屬性涼多汁水果,脾虛便溏、慢性腸炎、胃寒病、寒痰咳嗽或外感風寒咳嗽以及糖尿病患者忌食;婦女生産之後亦忌食生梨;女子月經來潮期間以及寒性痛經者忌食生梨。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文|江蘇省揚州市中醫院湯紅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