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家長會指的是打破家長會的傳統模式,使“一言堂”的單調乏味不再出現,充分調動家長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家長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4個家長會體驗遊戲,避免傳統家長會教師的滿堂灌和家長的言聽計從。
一、換位體驗,讓家長學會與孩子平等對話
體驗遊戲:
全體家長變成“孩子”,教師化身為孩子的“家長”。家裡開飯了,“家長”一邊給“孩子”盛飯,一邊闆着臉訓斥“孩子”:“你看你,吃飯不像吃飯的,還在說話。”“鄰居家的小明比你強,今天又得了一個五角星。”“這個不吃,那個不吃,你要吃什麼?”
“孩子”開始時有些悶悶的,好像不知所措,而“家長”的訓斥還在進行。有些“孩子”開始抗議“我沒有說話”,“家長”立即厲聲喝道:“我說話你還犟嘴?”“孩子”似乎想到了自己平時的語言,漸漸變得垂頭喪氣了,懊惱的表情出現在一些“孩子”的臉上。
效果分析:
換位體驗遊戲,讓家長穿越時空,變成了孩子,當他們以孩子的身份親身體驗吃飯時被訓斥的感受,他們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受過多大的委屈。
白天孩子總是在幼兒園,家長沒時間和孩子交流,于是,想着利用吃飯的時間和孩子說說話,可說着說着,就情不自禁地說到了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優秀上來,這其實是家長教育功利性的體現。
現在通過體驗遊戲,體會到孩子經常被這樣訓斥,會傷害自尊,使孩子産生逆反心理。家長們恍然大悟,紛紛表示以後吃飯時,要和孩子好好交流,一起享受溫馨時光。
二、心理體驗,讓家長了解一些簡單的幼兒心理學
體驗遊戲:
教師對家長說:“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大家不許說‘老虎’,如果你們說了‘老虎’,就會變成‘老虎’。”
老師說完上面這段話後,請全體家長說出實話,現在頭腦中想得最多的是哪兩個字,大家不約而同脫口而出“老虎!”
效果分析:
幼兒心理學告訴我們,幼兒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心理體驗遊戲讓家長認識到,不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最好的方法是淡化,不提這件事,而不是在孩子面前一遍又一遍重複着不許做這件事。孩子的自制力有限,越是限制孩子,孩子因為逆反心理,反而越要去嘗試這件事,結果适得其反!
心理體驗遊戲還告訴家長,幼兒心理學是一門大學問,現在的家長都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不妨學一點幼兒心理學、教育學,以便更好地和孩子交流。
三、角色扮演體驗,家長不可替代孩子的成長
體驗遊戲:
将家長分成兩組:一組家長蒙上眼睛,扮演失明者,另一組家長扮演攙扶的好心人。在老師的帶領下。一個攙着一個,走過一段有樓梯的路。
很多情況下,攙扶的家長總是很用心,眼睛被蒙上的失明者卻總是猶豫着,甚至摸索着,一定要自己摸到牆壁才肯向前跨出一小步。老師雖然沒有讓大家比賽。但攙扶者總是很着急,想要争第一,總想拉着失明者快一點向前。
效果分析:
成長中的幼兒生理、心理都還不成熟,如果說孩子是遊戲中的失明者,那麼攙扶着孩子前進的人就是我們的家長。通過這個遊戲,我們明白,任何家長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長。孩子讓家長攙扶,是對家長的信任,但家長不能因為這種信任,就剝奪了孩子摸索的過程。
四、聯想式體驗,讓家長發現孩子是天生的創造者
體驗遊戲:
在地上畫兩條線,讓家長從這根線走到那根線,可以走、跑、青蛙跳,每次方法都不一樣,别人用過的方法不能再用,如果用了相同的方法就要受罰。
家長們開始向前走、後退着走、橫着走、單腳跳、雙腳跳,再後來,秧歌步、翻跟頭、彈簧步等都來了。
效果分析:
如果不是親身體驗,家長可能不會相信,最後走出了70多種花樣,家長們驚歎:人的潛能和創造力是無限的。教師引導家長們相信幼兒的創造力更是無限的,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出理解、支持、引導的發展空間。
體驗式家長會能解決家長平時所面臨的對孩子教育有心卻用不到點子上,有勁卻使不上力的困惑。讓家長們認識到,關心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和孩子交朋友,為他們創造寬松、和諧的成長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