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曾是牙牙學語的嬰兒,從出生一直到成年,我們始終在努力掌握自己的母語。科學家發現,學習一門語言或許沒有那麼難,人類覺得難是因為搞錯了方法。
不管是30字的長句還是4個字的成語,一個成年人可以輕松地組織語言,但其實,我們使用的正式語言,并不比嬰兒發出的“啊”“呀”和“咕咕”之類的音節更複雜。人類從嬰兒期開始,就開始将聽到的一切單詞内化入腦袋,賦予它們正确的意義。
一項新研究表明,從出生一直到18歲,人類學習語言主要靠記住詞義。3月27日發表在《 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志上的一項報道說,一名使用英語的普通成年人可能會記住大約1250萬條與語言有關的信息,也就是1.5MB(兆字節)。
“字節”是指用0和1二進制存儲的信息,這是計算機等數字設備中使用的典型存儲格式。雖然人類大腦以不同的格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和存儲,但信息量跟電子設備是一樣的,都可以用字節來表示。
這一項令人驚訝的研究,單就數碼存儲格式來說,我們的語言知識隻有1.5兆字節這麼大,相當于一分鐘時長的mp3音樂文件,或者一張不大的照片。
研究人員估計,在最好的情況下,一個人學習母語時,每天能記住1000到2000條信息。在最壞的情況下,每天也能記住大約120條信息。
根據該研究,存儲在大腦中的這1250萬條語言信息中的大部分與語法無關,而與詞義有關。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斯蒂芬·潘塔多西表示:“很多關于語言學習的研究都集中在語法上,比如詞序,但我們的研究表明語法隻代表語言學習的一小部分,而主要的難點在于學習所有單詞的含義。”
他補充說,這也是人類與AI(人工智能)的區别所在。“機器知道哪些詞彙應該放在一起,以及它們在句子中的位置,但它們并不明白詞語的含義。”
也就是說,學習語言的關鍵是記住詞義,而不是整天背語法。AI熟練地掌握語法,但它們并不明白每個詞的意義,它們能表達意思,流利地跟人類交流,但實際上,它們隻是會使用語言技巧的程序,而并不明白語言的精髓。這也是人類跟機器的區别。
想要學好一門語言,多背單詞吧,掌握的單詞越多,越明白句子的含義。雖然背單詞看上去一直是學習外語的“笨”辦法,但卻是最有效的。
參考文獻:《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皇家學會開放科學)
你對語言隻占用大腦1.5MB的空間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随手關注、點贊、轉發,支持原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