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受益,滿招損”是中國傳統的一句古訓,意思是說,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
老子說:“不自以為是的人,才能夠對事情判斷分明;不自誇的人,他的功勞才會被肯定;不驕傲的人,才能夠成就大事。”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沉穗的谷子,越是低下頭。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忘了“成由謙遜敗由奢”的道理,經常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什麼時候都高昂着頭,不看腳下的路,結果使自己跌跤。有的剛剛做出點小成績,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于是向組織提條件、要待遇;有的人從普通群衆成長為領導幹部,以為是自己的本領大,看不起上級、看不起下屬、看不起群衆。自己身份變了,漸漸多了官僚氣、少了“平民心”;有的人走上領導崗位後,長期被别人誇贊、吹捧,自己就飄飄然忘乎所以起來,結果被人“捧殺”。
對上級謙遜,是一種本份;對平級謙遜,是一種和善;對下級謙遜,是一種高貴;對所有人謙遜,是一種安全。
我們不妨看看中國曆史,所有大成者都懂得這個道理。例如上古的賢君大禹從不驕傲自誇,他說:“别人的長處都值得我學習啊!”每聽到别人對他的善言相勸,常感激的下拜。他廣泛聽取别人的意見,成功的治理了黃河,功垂青史。周公才華蓋世,不但不驕傲不吝啬,還非常謙恭的禮賢下士,唯恐天下的賢人沒有得到任用。他循天道制定了禮樂制度。
唐太宗是我國曆史上最善于納谏的君主,他說:“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護短而永愚”,他不僅虛心納谏,而且勇于求谏,真正做到了聞過則喜,從而使貞觀時期形成了“直士盈朝,從善如流”的清明政治局面。曆代的聖賢明君都敬天、敬德,心守謙虛而尊人約己,導人向善,為人們樹立了道德的楷模,為百姓增添福祉。他們何曾以自己的道德向人矜誇呢?他們尚且能夠如此的謙遜,人們為什麼不去學習、效法他們呢?
晉朝的石崇與王恺,兩個人鬥富,比誰更有錢。王恺做了紫絲步障長四十裡,石崇就做了錦步障長五十裡。王恺誇耀皇上賜給他的徑尺珊瑚,石崇拿起鐵如意就把珊瑚擊碎,然後拿出家中的許多珊瑚,都是長達二、三尺高,以一株賠給了王恺。後來石崇因為犯罪,家破人亡的時候,歎氣說道:“你們殺我的目的,不就是想要得到我的家産嗎!”石崇到臨死之前才醒悟,如果他能夠早些知道的話,必定就不會自誇了。而驕傲自誇的災禍,就是如此的殘酷,所以一言一行,怎麼可以不謹慎小心呢?而且富貴才能又有什麼足以為恃的呢?若是以此來驕人,姑且不談他災禍是否已至,首先就已經喪失了自己的心而不知羞恥了啊!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态,一種風度,一種修養;更是一種處世的胸襟、智慧、謀略;也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須要寬容于人,進而為人們所悅納、所欣賞、所欽佩,這是人的立世之根基。而低調做人,就是在社會上加固立世之根基;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低調做人,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入社會,與人和諧友好地相處,也可以讓人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
學會低調做人,就是要不喧鬧、不嬌情、不造作、不故作吟呻、不假惺惺、不卷入是非、不招人嫌煩、不招人嫉妒,即使你認為自己満腹經倫、才華橫溢,能力超群,也要學會抱樸藏拙。學會寬容,剔除心中的私欲和雜念,淡泊明志,有所追求...
《尚書·大禹谟》曰:“惟德動天,無遠勿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是古文化對低調為人者的最好诠釋,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智慧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