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教師的辛苦與幸福

教師的辛苦與幸福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9 11:51:23
新學年緻教師:願您在工作的瑣碎中,追尋教育的幸福 | 新學期·啟航②

文章‬來源:陶玉祥 鄭英 人民教育

教師的辛苦與幸福(願您在工作的瑣碎中)1

新學期來了,學生們犯起了“開學焦慮症”,但其實不少老師也有些焦慮不安。進入工作以來,一些年輕老師可能都傾訴過工作上的苦惱,有的苦惱甚至成為老師們精神和心靈上的負累。那麼,工作到底是痛苦的源泉,還是幸福的源泉?答案一定不是前者,可能也尚未實現後者,但明确的是,我們都應該努力地追尋後者,讓工作成為幸福的源泉。對于老師們更是如此,教育本身就蘊含着豐富而動人的幸福,工作或許繁瑣,但教育一定是幸福的,隻是需要老師們去發現、去挖掘、去體味。在新的學期,願各位老師能夠在尋常工作的瑣碎中,提升創造力,修煉審美力,培育思考力,修煉柔軟心,養成好關系,最終使所得歸于歡喜,讓幸福淌于校園。倘如此,工作期間經受的“苦”都會甘之若饴。

01

提升創造力,在尋常中制造驚喜教育面對的多是尋常瑣事,而尋常事是最容易消磨樂趣的,何況還是瑣事。但作為老師,隻有在尋常裡找到快樂,才能在教育這片沃土上積極主動地創造成果。一位學者認為,使工作變得有趣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技能的運用,二是建設性,而後者是幸福之源更為重要的一個因素。如何在教育中體現建設性?在熟悉的地方捕捉一些别樣的新奇,往重複的事裡添加一點新鮮的東西,或是把瑣碎的事用另一種方式來呈現,便能源源不斷地制造出神奇和魔力,也就會有綿綿不盡的樂趣和驚喜。舉一個細節,每一個日子本都是中性的、尋常的,是日曆上的一個數字。但教育中,許多本是平平無奇的尋常日子若能加一番巧意構思,便會變得不尋常起來。比如,有關孩子們生日的那些日子,倘若我們能用心經營——舉辦生日會、“私人訂制”禮物、親子連線……這些日子就會成為一個個閃閃發光的日子。因為每個人最在乎的日子便是自己的生日,尤其孩子,在乎他們的在乎,便容易赢得他們的心。一些放置在普通背景下的尋常事件和尋常時刻,如果我們能創造性地賦予某種獨特意義,便能使它們呈現出藝術化的過程,充盈着美感和活力。當我們内心時刻流淌着各種浪漫的創意時,教育就會處處有驚喜。

02

修煉審美力,在熟悉中發現美麗詩意并不一定在遠方,它也可以在我們熟悉的地方。在生活的周遭,凡事凡物都是有意義的,隻是工作的忙碌或煩惱無形中遮蔽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漸漸失去了發現美的敏感性,久而久之,便對美遲鈍乃至無感。我們身處的校園,天天置身其中,與它朝夕相見,可恰恰正是這樣的“熟視”,反而造成了“無睹”。每天去食堂必經的路旁,那棵垂絲海棠何時開出了第一朵花?課間操候場時陪伴身邊的銀杏樹,何時變得一身金黃?雖然這些問題并不會對工作帶來明顯影響,但如果我們對這些從來都嗅而不覺、視而不見,那校園生活的趣味和美好也就随之流失了。審美,說到底是對美的留心,對美的領略,進而形成一種創造,對美敏感,為美感動,讓美産生。美,永遠存在于細心發現者、感受者的眼睛裡,而時刻保有審美的眼光,便會覺得凡物皆為可觀。對教師而言,當一個教師用審美的眼光看待孩子,就會用慢速快門來記錄孩子們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就容易包容孩子們的缺點,更多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和動人時刻;就會尊重并珍視孩子們的差異,幫他們實現自己的價值與華彩,須知參差多态才是富有生機的美。這樣的過程,不也正是老師們在創造教育中的美嗎?審美的感官還需要修養。美學家朱光潛說:“精于審美之人,往往有獨立的人格,他能看輕一般人所看重的,也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輕的。在看輕一件事物時,他知道擺脫,在看重一件事物時,他也知道執着。”在工作中,少一些功利的心态和眼光,學會在入世與出世之間尋找一種平衡。君不見,當一種事物與自身利害不大相關時,我們便會用安閑的心去欣賞,用審美的眼光去領略,美感油然而生;但一旦關乎利害,便會以實用的态度去看待,少了一份欣賞和領略的心思。

03

培育思考力,在細微中拓展寬度先舉一個常見的教育現象,課堂上,每個班級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孩子特别愛表現,總是搶着發言,幹擾了其他同學的思考,也容易影響到課堂的秩序和節奏。對此,可以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其一,厲聲喝止,或用犀利的眼神制止,孩子“安分”下來,課堂變得有序;其二,課後找這個孩子談談,希望他能把表現機會讓給其他同學,孩子應允,課堂變得有序;其三,課後問這個孩子,農田裡什麼樣的玉米會留到最後?孩子若有所思後,告訴孩子最好的玉米會留到最後,因為要用來做種子繼續發揮它的“能量”,進而再悄悄告訴他,他本可以是最後出場的“種子”,所以不必急着出場,孩子欣欣然,課堂變得有序。三種方式都讓課堂變得有序,看起來是一樣的結果,實則相去甚遠。第一種是采用壓制,第二種是道德要求,第三種是基于孩子天性的順勢引導,三種處理方式代表三種思維方式,高下立判。我們可以想見,第三種方式在孩子心裡産生的觸動不亞于一場“心靈地震”,但“震”得舒心、深刻,更樂于接受。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會走得更遠。我們的教育,面對的多是這樣具體而微的事,少有鴻篇巨制,但對每一件事的應對和處理,都折射出一個教師的精神高度和思維方式,也深切影響着孩子們的心靈成長和人生寬度。回到開頭描述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常常會感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依然沒什麼成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行為上的勤奮遮蓋了思維上的懶惰,而思維是行為的校準器,升級思維方式才能讓努力擁有引擎和動力,方向對的努力才能如虎添翼。

04

修煉柔軟心,在平淡中播散善意農民種地時,不管種什麼,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整地——撿拾石頭,鏟除雜草,淺耕滅茬,起壟作畦。一道一道工序下來,隻為讓土地變得柔軟,因為在柔軟的土地上,作物才能深深紮根,才能強根固本,才有豐收的可能。某種意義上,心也是一塊地,故說心地。這塊地也需要時常松土、除草、滅茬、翻耕,以保持柔軟。心地柔軟了,才能生長出溫暖、良善、慈悲等質素,才能讓人變得光明、真誠、悲憫。可以說,一切正面積極的品格,其底子都是一顆柔軟的心。教育是心靈的事業,尤其需要師者擁有一顆柔軟的心。當一個教師擁有一顆柔軟的心,他就更有可能懂得一些孩子的隐蔽痛點和難言之苦,願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溫柔地守護,從而更容易打開他們的内心,破譯他們的成長密碼。一個真實的案例。秋遊午餐時,老師留意到一位男孩離班級大本營遠遠的,隻見他從書包裡拿出一個塑料袋,裡面裝着家裡帶來的饅頭和白開水,一個人默默地吃着。到第二學期春遊,老師也帶上開水和饅頭,午餐時借故與男孩一起,師生兩人便一起啃着饅頭就着白開水。老師對男孩說起自己求學時生活上的艱難,告訴他投入學習後的充實感足以對抗生活上的窘迫,命運的刻刀終究掌握在自己手裡。男孩頻頻點頭。此後,男孩經常與老師書面往來,訴說心裡話。老師則靜靜聆聽,默默指引。修煉一顆柔軟心,它不需要刻意的或是策略性的計劃,隻需要我們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在人和人的真實互動中積極踐行,矜于細行,不辭小善,順手行善。

05

養成好關系,在交往中互相滋養

人不是孤立自存的個體,而總是處在一定的關系之中,關系的質量是考量生活質量的終極指标,也是考量幸福指數的重要參數。尤其在教育關系中,師生之間的關系真真切切地決定着彼此校園生活的溫度、質量和方向。

雖說師生平等,但在關系的構建上教師是事實上的主導方。所以,教師應當在與學生的日常交互活動中率先表達我們的真誠和善意,并一以貫之,讓彼此的情誼在往複流動中朝着美好的方向循環遞進,形成一個迷你的美好教育生态。

一位老師能夠一直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一定是因為他總是随時随處、自然而然地表達自己的善意。

“那次您和我們一起在風雨操場排練節目,結果下課時下起大雨,您帶着幾個男生冒着雨沖回教室,拿了雨傘來‘救’我們,自己卻淋濕了。”“那次我在公交站等車,剛好您經過,便捎我一起去學校,還問我早飯吃了沒,那是我今生特别難忘的一個時刻。”……

而好的關系也一定是雙向奔赴。當老師懷着真誠和善意對待孩子們時,我們的點點細行也在他們那裡得到回應。

“老師,聽您聲音有些啞,這是用雪梨熬成的棒棒糖,您可以潤潤喉。”“老師,我看您辦公室燈還亮着,可能還沒吃晚飯,我書包裡正好帶了個蘋果,拿給您墊墊肚子。”……

好的關系靠養,在一種好的關系裡,雙方都會不知不覺投入其中,自然而然成全對方,彼此扶持,相互滋養,這樣的關系就會成為各自人生的養料,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夠感受幸福,收獲魅力人生。

親愛的老師們,你們是幸福的,工作固然時而繁忙瑣碎,但教育卻在繁瑣之中蘊藏着無窮的美妙和樂趣。這份美妙和樂趣不在别處,就在教育教學中,在校園生活中,在師生相處中,在尋常工作中,在具體的教育主題、對象、條件和情境之中。

新的學期,也是新的幸福之路。願老師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綿綿用力,發現教育的幸福,追尋教育的幸福,相信一點一點的持續疊加,必定會在細水長流中彙聚出令人詠歎的價值。

文章作者|陶玉祥 鄭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