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跟赤裸根本沒啥關系,那些車模,露成那樣都要脫光了,你覺得性感嗎?”
——郝蕾
2002年,24歲的郝蕾飾演《少年天子》裡被廢的皇後,演皇帝的是鄧超。
在片場,郝蕾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場戲,是靜妃把另一個妃子推下水淹死,皇帝匆匆趕來質問她。
導演要求郝蕾演得“恐懼一點”,郝蕾微微仰頭看着導演,
“您說這種恐懼式演法,是我20多種表演方法裡比較普通的一種。”
《少年天子》導演劉恒是業内資深導演編劇,從1977年就在影視文學創作領域深耕,《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也是他的作品。
初出茅廬的郝蕾不僅敢于質疑他和挑戰他,最終還用自己的表演說服了他,塑造了像一團烈火,高傲又心碎,将身邊人和自己都燒得體無完膚的靜妃。
《少年天子》這部戲所有演員全情投入,個個都是20出頭的年紀,為戲瘋魔的狀态,出來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郝蕾演瘋了,她完全活在了角色身上,戲拍完後,她和鄧超戀愛了。
後來她隻用了四個字形容這段感情——驚心動魄。
2015年,鄧超憑《烈日灼心》獲得上海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頒獎人正好是郝蕾。
十多年的光陰隔在兩人中間,愛過恨過早就應該淡然,可是郝蕾全程沒有看鄧超哪怕一眼。
她不避諱給他頒獎,可她也無法裝作一切沒有發生過。
這就是郝蕾,内娛最烈的女演員。
天蠍女,桀骜不馴,愛恨分明。
她是一匹野馬,也是永不屈服的老鷹,郝蕾身上寫滿人性欲望,也寫滿驕傲和倔強。
從年輕時《戀愛的犀牛》裡紅裙的明明到被禁的餘紅,甚至《八角亭謎霧》裡,自我放逐,人到中年依舊缺愛到反叛的玄珠。
額頭帶着傷的郝蕾,表情淡定的說出:
“我被老闆的老婆打了,我睡了他老公啊!”
說這話時,她眼睛都沒離開電視,隻憑說話時微微嘟起的嘴唇和她執着任性的眼神,戲劇張力已經拉滿。
劉亦菲在《夢華錄》裡和陳曉演繹了一段短短幾秒的魚水之歡,已經被觀衆奉為影視經典。
他們不知道,内娛曾經有郝蕾這樣的演員,她可以演出人物的内心,人性的複雜,她可以是美的,優雅的,善良的,也可以是脆弱的,堅韌的,崩潰的,狡黠的,庸俗的。
郝蕾的性感,是骨子裡的。
一
郝蕾是為表演而生的。
3歲時,她就指着電視機告訴奶奶,
“我以後要到裡面去。”
中學時,她就敢笃定的跟同學說,
“你們最好找個本子讓我給你們簽名,以後想要就難了。”
18歲,郝蕾考進上戲。大二那年拍了《十七歲不哭》,所有人都愛志高氣昂的楊宇淩,宇是宇宙的宇,盛氣淩人的淩。
拍完之後,一炮而紅,走在路上很多人認出她,叫她劇裡的名字。
她說:
“本來開開心心,突然間就變了。
很難過,很煩,為什麼我要紅?!”
紅了之後,郝蕾的選擇讓人大跌眼鏡。
她跑去演話劇,因為她的目标不是明星而是藝術家。
2003年,郝蕾出演孟京輝經典作品,《戀愛中的犀牛》女主明明。
據說廖一梅第一次見到郝蕾,就認定了她是明明的最佳人選,因為她身上就有股特任性的勁兒。
“那個勁兒是控制不了身體裡的能量、欲望、荷爾蒙,所有一切對世界的企圖都要從身體裡噴出來的感覺”。
舞台上濕身的段奕宏和曲線畢露的郝蕾糾纏在一起。
明明在馬路的懷抱裡掙紮,對自己愛的人歇斯底裡,對不愛的人漫不經心,郝蕾嗓音沙啞的唱着:
“享用我吧現在,人生如此飄忽不定
想起我吧将來 ,在你變老的那一年”
一件衣服都沒脫,情緒卻已經推到極緻。
2005年,婁烨找郝蕾演餘紅。
郝蕾一開始不願意接,她說“我會失去我的愛情”,可是,為戲癡狂的人怎麼忍得住對好角色的渴望,她将對愛忠誠,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的餘紅演活了。
她的愛情卻死了,電影也被禁了。
外界對她的非議也如潮水般湧來,批評猶如冰雹那樣一顆顆地砸過來,有人開始恣意地猜測,原來郝蕾喜歡拍這樣的片子,原來她是這種人……
這次失敗讓郝蕾沉寂四年,那四年她是身心俱疲,需要朋友随時在身邊監控以防她出現意外的狀态。
2009年,講述晉商傳奇的《白銀帝國》。
郭富城和張鐵林演一對父子,郝蕾是兒子17歲時的初戀情人,卻在成年後嫁給父親張鐵林當了郭富城的繼母。
兩場情欲戲。
第一場和郭富城在茅草堆裡的歡愉。
用姚樹華導演的話說:
“劇情要求郝蕾在關鍵時刻落淚,臉上一定要帶着少女的感覺。
那段戲我拍了三次,每次我喊Action的時候,郝蕾的眼淚都精準地流出來。”
郭富城也對郝蕾的演技大加贊歎:
“我從來沒見過一個成年女演員演出少女的感覺,郝蕾做到了。”
第二場情愛戲則是和老爺張鐵林。
老爺意圖拿【qiáng】下【 bào】女主為家族留後,卻發現女主已經用白布将身體纏得嚴嚴實實,不甘心的老爺用剪刀一寸一寸的剪開白布。
最終,女主将子宮摘除,斷絕一切可能。
《白銀帝國》讓郝蕾獲得上海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提名,但沒有獲獎。
所有人的關注都放在并不多的情愛戲份,卻鮮少有報道提到郝蕾在北方10月下到30米深的野生湖裡拍水下戲,冷到失去知覺,拍了整整一天。
還有一場浴室裡的戲,氤氲的蒸汽讓她熱到心髒突然不适,吸氧之後又繼續拍。
郝蕾的得獎運向來很糟,她不管不顧的風格讓她的演員生涯毀譽參半,她那麼會演,演員路卻走得跌跌撞撞,認可她的人欣賞她的真實,不認可她的人害怕她的赤裸。
郝蕾自己的情路同樣走得崎岖坎坷。
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人對待愛情的态度,也就是她對待人生的态度。
有人把愛情當成手段,追求愛情背後的衍生品,富裕的物質生活,更高的地位或者是抱團取暖的人間煙火。
郝蕾追求的,是愛情本身。
有研究表明:愛情荷爾蒙在人體内隻能夠存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這直接導緻了愛情的短暫易逝。
越是轟轟烈烈的開始,越是崩塌得猛烈和徹底。
和鄧超分手後,郝蕾又因戲生情愛上李光潔。
李光潔比郝蕾小三歲,拍戲時郝蕾用演技征服了李光潔。
兩人不到一年就領證秘密結婚,郝蕾很開心的寫博客:
“我真的感謝老天派給我一個橡皮擦一樣的男主角,讓我重新活過來。”
他們原本打算2009年舉行婚禮。
誰知2008年郝蕾李光潔隐婚消息公開僅僅十多天後,李光潔被拍到
“夜會神秘女,當街牽手,之後,他對媒體解釋“隻是朋友一場誤會”。
但是媒體卻抓拍到郝蕾在街頭打着電話失聲痛哭,她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随後發表公開聲明,兩人已經分居,關系到此為止。
事情到了這裡,明明已經可以結束。
偏偏郝蕾在某個深夜突然破防,大罵河南人。
“我怎麼那麼讨厭河南人?
寬容接受你虛僞低級的表演,為了要新聞你有完沒完?”
明眼人都看得出她罵的是誰,問題她非要帶上整個河南。
大量網友跟帖,有人和她對罵,有人勸她冷靜,那晚郝蕾瘋了般任情緒發洩,最後一家河南媒體要求郝蕾公開道歉。
事後郝蕾解釋道:
“有個河南籍的網友一直在跟,一直在罵······我中了人家的圈套,我被激怒了。”
作為公衆人物,被普通網友激怒就是你的問題,事件以郝蕾道歉告終。
這一戰,越發讓郝蕾的事業雪上加霜。
其實,她和李光潔原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李光潔對家庭和妻子的認識是傳統的,甚至帶有大男人主義的。
他希望妻子100%呆在家裡,照顧家庭,等着花錢就行。
這怎麼可能是郝蕾?
回望過往,郝蕾一路突飛猛進的人生似乎就是從那部以皇家園林為名的電影開始急轉直下,可郝蕾又不服輸,她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不管事業還是愛情,她總是奮不顧身的付出,一個猛子紮到底,太過于豁得出去可很多人接不住。
再出發時,她明顯妥協了許多。
三
2011年,郝蕾認識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一個普通的公務員劉烨。
這次,她學乖了,在愛情剛剛萌芽時,她就帶劉烨去看“那部電影”。
不是兩個人單獨看,而是約了很多朋友一起觀賞。
說不在乎是假的,觀影過程中,郝蕾喝了四瓶啤酒,上了三次洗手間。
“在第一場情愛戲的時候,我看向他說難受了吧?
因為在場還有他的朋友,他看看我沒說話。
我發微信給他說:
我理解你所有的感受,但我隻能說對不起,我是一個職業演員。
他回給我說:我是來看電影的,不是來跟你探讨問題的。
當時我覺得自己好狹隘……”
就因為劉烨的包容,他們結婚了。
郝蕾第一次意識到,“角色已經很戲劇了,生活沒有必要那麼跌宕起伏。”
婚後,她生下一對雙胞胎,她決心要為了孩子小心翼翼的活。
然而,命運并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2019年,兩人還是和平分手。
這次,郝蕾終于沒有歇斯底裡,她平靜的發表了一段聲明,将這段關系劃上句号。
她放縱自己發胖,坦然的面對命運的安排。
年輕人很難理解現在這個身材臃腫,眼角風霜的中年婦女,年輕時曾擁有過如水面陽光般脆弱易逝的華彩時光。
作為演員,郝蕾其實有明顯的局限,那就是她的自我過于強大,以至于她不是“劇抛型”的演員。
作為女人,郝蕾同樣有局限。
她過于濃烈的情感,和超過平常人的表達欲,和平淡的家庭生活格格不入。
一個在肉體上徹底屈服于年紀的女人,精神上依舊桀骜不馴。
這是郝蕾的幸運,也是她的不幸。
《十三邀》裡,郝蕾一開始和許知遠明顯不熟。
可是聊着聊着她就聊開了,在許知遠的啟發下,她不斷的表達觀點。
講到愛情,
“我小時候離家太早,沒有家人在旁邊,所以就是找一個男朋友代替很多職位,代替哥哥代替爸爸…”
聊到表演,她說話一針見血。
“感謝有個行當叫做直播,有一些人終于不用繞彎路做個演員,直播就好了。”
最後談到父親生病的事,郝蕾眼淚忍不住的一直流。
“我和父親的關系,一直很緊張。”
她傾訴的欲望如此強烈以至于許知遠不斷打斷她,為了保護她,許知遠勸她:
“我們私下聊。”
節目就在這裡戛然而止。
讓人想起那個經典的親情作文創作套路。
開頭:爸爸哄我睡覺,我最怕鬼。
結尾:爸爸,是你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