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詩歌鑒賞屬于哪一類

詩歌鑒賞屬于哪一類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5 02:29:59

詩歌鑒賞屬于哪一類?作者:劉金祥(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詩歌鑒賞屬于哪一類?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詩歌鑒賞屬于哪一類(詩歌鑒賞需要考試嗎)1

詩歌鑒賞屬于哪一類

作者:劉金祥(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基脈綿長、赓續流布的傳統詩教,是中華優秀文化的有機構成,是我國古代涵育青少年審美素養的有效手段,也是被曆史實踐充分印證的笃化青少年情感認知的重要方法。

讀詩開啟青少年對社會的審美感受和人文感應

先秦以降,吟詩作賦便在我國成為較為普遍的教化活動,以《詩經》《楚辭》為肇端的詩詞寫作誦讀,曆經兩千多年的演進與遷變,無論内容還是形式都完備成熟,遞嬗為曆朝曆代熏陶青少年價值觀和審美觀的主流教育形态。特别是風飛浪卷、雲詭波谲的曆史大潮,淬煉和鑄塑了衆多志士仁人和聖哲文宗,他們的智慧鋒旌和生命炬火為中華傳統文化增輝添彩。無論是行吟澤畔的屈原,還是流離江湖的杜甫,他們憑借激昂詩篇為後世文人樹立了楷模和典範;無論是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壯詩句彰顯舍生取義的堅毅人格,還是林則徐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不朽辭章展現義無反顧的報國情懷,都勉勵和驅策着後代學子為了價值理想而勤勉和堅執,從某種意義說,在中國古代,除了蘊藉人生志向的詩詞文賦,幾乎沒有其他文化形态能夠更深刻更完整地表現文人士子的滿腔熱血,也沒有其他文化樣式能夠在後人心靈銘刻難以抹去的人文情懷,就此而言,經典詩詞不僅能給予幼童稚子深徹的思想啟迪,更能開啟青少年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的審美感受和人文感應。

如果說西方世界是一個富于理性思辨的社會,那麼華夏民族則是一個感性詩化見長的群體,作為一種心靈藝術和情感藝術,詩詞是中國民族優秀文化的質點和亮點。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古典詩詞更加凝練純美、更加精微隽永,更有助于青少年體認中華文化的浩大精深,曆史經驗表明,無論是在興隆時期還是在危急時刻,國人總是用詩詞表達他們的心緒情感,總是以歌賦表現他們的意願期許。

提倡詩教就是提倡美育和情育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作為語言結晶和心靈折射的詩詞,能夠激活和喚醒一個人内心最柔軟的部分,所以,提倡詩教就是提倡美育和情育,就是提倡一種曠達而高遠的人生态度。近年來,随着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不斷開發與合理利用,詩歌教育在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逐漸複蘇勃興,不僅大學開設了關于詩歌欣賞的專門課程,中小學課本裡也設置了契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古典詩詞,從2019年秋季學期起,全國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在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海南、遼甯6個省市率先使用,其中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專門就詩歌寫作提出明确要求。此外,整套教材共輯選了包括民歌、絕句、律詩、辭賦、詞曲和古文在内的近70篇不同時代不同體裁的古代詩文,約占全部課文數的50%左右,詩詞在語文教材中的比例大幅攀升。另外,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中國古典詩詞所占的比例也比過去明顯增多,這些詩詞主題向上、意蘊深邃,充分展現了傳統文化的品貌和風範,有助于青少年增強審美素質和提升綜合素養。

詩歌鑒賞應作為通識考試的一項内容

但還是應當清醒地看到,很多中小學生接受詩教僅僅是機械地背誦詩詞和詞句注釋,整個學習過程無非就是詩詞知識的簡單灌輸,學生很難從詩教中感受美妙境界,教師授課也大多停留在詩詞的文本釋義和技法解讀等方面,不僅缺乏對格律、比興等手法的生動诠釋和深切闡述,更沒有将詩詞與作者身世際遇、人生經曆以及曆史語境加以貫通和融彙,這是應試教育與審美教育難以調和的矛盾在詩教方面的具體體現。

感人心者莫過于情,近人情者莫過于詩,詩教是一種培養青少年審美能力、情感認同和價值認知的教育,它所需要的是長期而系統的培養與熏陶,這就需要各級教育部門結合新時代教育發展趨向,針對青少年自由全面發展的現代需求,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與設計,盡早将古典詩詞納入通識教育課程範疇,引導青少年主動選擇包括詩教在内的通識課程,并将詩教作為通識考試的内容,平時在課堂上加大對學生的實戰訓練,在語文考試時要求學生在特定情境中進行誦讀,或者要求學生在規定範圍裡和給定主題下作詩填賦,以此不斷促動學生将古詩詞蘊含的思想情感内化,臻于通識教育所倡導的移人之情、動人之心、塑人之性的本義和目的,惟其如此,才能将古典詩詞的美學意象、語言魅力和節奏韻律表現出來,以詩教啟悟青少年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11日1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