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理财通”和支付寶“财富”,應該算是互聯網金融平台的兩位“老大哥”了。今天饞饞君就将從入口設計、産品選擇多樣性、細節處理、風險揭示、投資者風險評估這五個方面,給兩個頭部平台做一個橫向對比,看看哪個更适合你的投資風格。
需要在橫評前說明的是,本次測評僅為饞饞君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畢竟投資平台選擇這種東西是見仁見智的,咱們還是多擺事實,少下結論,相信各位讀者心中自有定論。
1.入口設計
既然大家都是綜合性的互聯網服務平台,而金融理财隻是服務的一個部分。那麼該入口設計的越方便,應該越容易讓人接受和使用。
圖1:微信理财通進入界面
圖2:支付寶财富進入界面
圖1為微信“理财通”的入口,需要先進入“支付”欄目,然後在“騰訊服務”項下可以找到“理财通”的入口;圖2為支付寶“财富”的入口界面,相對于微信的設計而言,支付寶的UI則更加直觀一些,首頁底部直接顯示,基本可以做到一鍵直達。
因此,從平台設計入口這個角度來看,支付寶“财富”略勝一籌。看來金融理财服務在整個支付寶功能架構裡面屬于很重要的一部分。
2.産品選擇多樣性
互聯網金融平台往往可以提供多種綜合性的理财服務,因此一個平台的産品線越豐富,可供選擇的餘地更多,也越會受到投資者的青睐。
圖3:微信理财通首頁展示
圖4:支付寶财富首頁展示
兩個平台所能提供的産品,均在首頁進行了展示。可以看到,兩個平台都可以提供餘額、理财、基金、股票的服務,而支付寶的“财富”平台額外提供一個黃金的服務,可以購買黃金或者定投攢黃金,因此從投資渠道數量上來看,仍然是餘額寶“财富”稍稍領先。
圖5:支付寶财富平台多一個黃金投資渠道
但需要重點說明一下的是,支付寶“财富”首頁中,有一個“定期”的欄目比較容易引起誤會。這個“定期”并不是指的銀行定期,而是具有一定投資期限的理财産品,包括保險公司的養老計劃和證券公司的資管計劃等,期限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
饞饞君認為“有一定的期限”雖然是這種産品很明顯的特征之一,但叫做“定期”恐怕還是欠妥,畢竟很容易與傳統的銀行定期發生混淆。而微信“理财通”上直接顯示為“理财”,應該更有利于投資者的理解。
3.細節對比
我們将以微信平台的“理财”欄目和支付寶平台的“定期”欄目為例,進行一些細節對比,看看兩個平台在具體投資交易的處理方面還有哪些可以優化的部分。
圖6:微信理财通“理财”界面展示
圖7:支付寶财富“定期”界面展示
圖6微信“理财通”平台在進入後有一個二次選擇的過程,将保險公司産品、券商産品等做了一個分類,方便投資者進行篩選;而圖7支付寶“财富”平台則直接開始推薦産品了,“限量搶”、“立即預約”等字眼都用上了,其實還是有些操之過急的。
當然把具有優勢資源的代銷産品拿到前面來不失為一種好的營銷手段,但投資産品的決策并不是由單一利率決定的,風險、流動性等都需要考慮在内。投資者往往需要進行綜合的判斷,而将産品分類後進行對比選擇可能會更合适一些。
4.風險揭示
按照監管部門的相關要求,互聯網金融平台銷售對應的産品,都應該進行風險提示。在饞饞君看來,兩個頭部平台都還有改進的空間。主要問題出在哪兒呢?風險揭示倒是都做到了,隻是藏着掖着實在太不應該。
我們将以券商類的資管計劃為例,看看兩個平台在風險揭示方面是如何處理的。
圖8:微信理财通産品風險提示概述
圖9:微信理财通産品檔案及風險揭示書
圖8和圖9為微信“理财通”平台在選擇券商資管計劃後的風險揭示頁面。在風險提示部分,産品介紹頁隻是對市場風險、管理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做了一個大緻的概述,而具體到某一産品時,隻能在“産品檔案”項下的“産品介紹”部分自行查看,而且還是pdf的格式,點擊“安全下載”就會自動跳轉下載一個“QQ浏覽器”,實在很令人惱火。
圖10:“安全下載”得到的卻是一個浏覽器
而支付寶的“财富”平台,似乎也沒有把風險揭示放在首位,如下圖所示。
圖11:支付寶财富平台産品檔案及風險提示函
圖12:曆史100%兌付的字樣還是太紮眼了
想要查看具體的産品風險揭示書,需要點擊“産品亮點”的“查看詳情”按鍵(實在想不到風險揭示也算是産品亮點),然後進入到“産品檔案”頁面,才可以看到産品投向和具體的相關協議。
不僅如此,在産品購買頁面的底端,雖然有“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提示語,但上面赫然幾個大字——“曆史100%兌付”,明顯不是很符合監管方面的要求了。縱然你的産品再好,之前确實沒有發生過任何兌付問題,但這種具有誘導性的宣傳話術是萬萬不該出現的。
5.投資者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在互聯網金融平台上購買相關産品的關鍵一步,隻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投資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平台才可以更好的為你推薦産品。但兩個平台的風險評估問卷質量,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圖13:微信理财通的風險偏好測評隻有5道題
圖14:支付寶财富的風險測試包含了13道題
圖13為微信“理财通”平台的風險測評問卷,雖然被冠以“大數據”之名,但隻有5道問題是否還是太敷衍了,要知道一般的銀行理财風險評估問卷,都是12道題目甚至更多。
圖14支付寶“财富”平台的風險問卷則要專業的多,從境外身份、風險偏好、投資經驗、收入來源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其實有時候投資者自己都不太清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而一份專業的評估問卷往往能更好的讓投資者認識到自己。所以通過風險評估做好自我認知永遠不是走過場,而是投資決策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通過以上的五個維度對比,我們對微信“理财通”和支付寶“财富”這兩個平台也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微信主打的還是社交功能,金融平台服務隻是它衆多服務中的一部分,“理财通”平台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而支付寶的“财富”平台作為業内标杆,在一些細節的表述和處理,特别是風險揭示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至于具體選擇哪個互聯網金融平台進行投資,還是文章開頭的那句話,我們不下結論,隻做讨論。相信各位讀者都有自己的使用習慣,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一起探讨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