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中東部的蒲城曆史上,有羌、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的長期居留和活動的痕迹,也留下了諸多後裔,在民族融合和交往中,直到現在蒲城方言中仍保留了一些零星的源于這些少數民族的詞彙和語言,比如我們常說的克裡馬嚓是回回話,嘎達麻西是維吾爾語等。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當地的方言俚語經常會用到,比如有的字面是這個,但實際指的是那個,隻有當地人知道什麼意思,而其他地方人聽起來就一頭的霧水。因為不經常在老家,很多詞彙也不經常用到,偶爾同學相聚,語言中也是普通話夾雜着一些方言土語,感覺有點不倫不類。今年過年回去的這一段時間,在與家人相處聊天或者與其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偶爾會蹦出一些以前經常用到的詞彙,猛的想來是這麼個意思,但仔細想想,又覺得不是了。彙總了一些覺得還是有點意思,字面不一定用的對,隻是表達這麼個意思。
一、活剝皮:這個詞語字面意思讓人感覺起來很血腥,可在蒲城口語中會經常用到,不過和字面意思相去甚遠,一般是指兩個人相似程度非常高,比如人們經常會說:“誰和誰象活剝皮一樣。”有說成誰和誰象一個模子套出來的。記得以前經常說誰和誰一個模子套出來的一樣的時候,有人就會笑話說:那是人,不是物件,怎麼能說是模子套出來呢?至今想起來都覺得好笑。
洞耳元墓蒙古人壁畫
二、撲起來嗨:在詞語組合中感覺不象漢語,應該是少數民族語言遺存,比如蒙古,波斯語等。因為關中地區在曆史上有蒙古,回,羌,女真等族裔活動的蹤迹。也經常講成撲起,是形容人做事比較馬虎或者運氣不好,不好的事情都湊到一起了。比如人常說的:你怎麼這麼撲起,出門就摔倒了,這個人看起來撲起來嗨的。也有邋遢不修邊幅的意思。而在蒲城以及關中方言中,已知的如克裡馬嚓是回回話,嘎達馬西為維吾爾語,留下很多其他民族的語言詞彙。所以這個詞語推測也應該與其他民族有關。
三、黠(ha)眉日眼:在蒲城以及關中方言中,把長相,臉面稱為眉眼(音mi yan),這實際也是古漢語詞彙遺存,在古代白話小說及文章中也經常能看到。比如人們常說:“這個娃眉眼長的很好看。”也在方言中借指不成樣子,比如“這個人日子過的沒眉眼!”“這個人黠的沒眉眼!”黠眉日眼在方言中就是指一些沒有眼色,做事莽撞的人,一種貶義詞,比如說“這個人看起來黠眉日眼的。”日眼在方言中推測是字面應該是“不入眼”的連讀,也說成“不中眼”,這個人做的事情不讨人喜歡,就說這個人很日眼,意思是不入眼的意思。有時候也會正話反說,“你怎麼這麼入眼?”就是不入眼的意思。或者說成“你怎麼這麼中眼”,也是不中眼的意思。
韭菜
四、韭菜園園:字面意思是種韭菜的園子,但實際在蒲城方言中,經常會是一種代指,并不是字面的意思。一般是代指一而再再二三的索取,比如當地人經常會說:“你把我家當韭菜園園了,割了一茬又來一茬!”
五、提起褲子摸不着腰:這句話也是在蒲城以及關中大地廣泛存在,而老人口中經常會說,是手忙腳亂的意思,一般是指遇到驚吓或者突聞噩耗,大腦一片空白,手忙腳亂,提起褲子就摸不着腰了。
六、挨挫( nai cuo):在蒲城方言中,這個詞語應用的範圍比較廣,是招(着)禍的意思。之前聽人說起,老是以為是罵人的專用詞語,和一些粗話會聯系到一起。可仔細分析起來,發現,這隻是一種口語,也是當地比較有代表的一個方言。實際就是受到挫折的意思。因為人們經常還會說一句:“娃你沒有挨(nai)過挫,不知道挫是澀的。”因為鋼锉是民間常用的工具,人們都知道锉是澀的,才能夠工作。所以說挨挫是受到挫折一種形象的口語說法。
七、相端:在蒲城以及關中地區,很多地方也都在講這個方言,而且意思與普通話相近,就是端詳,仔細觀看的意思。在當地人的方言意思中應該有,比如人們經常會這樣說“你看什麼呢,怎麼相端起來了?”“你把那個男的喊來,讓我給你相端相端。”也有象相面先生看相一樣自己看看的意思。
蒲城街頭
八、番(音fan):這個字在蒲城方言中應用的也比較多,意思是不講道理的意思。推測是這個番字,因為蒲城在唐末到明初時期曾經有多個民族的駐兵和居留活動的軌迹,也留下了很多其他民族的語言詞語。而漢民一般把北國的金國西夏遼都稱為番邦,因為民族之間語言風俗各不相同,語言不通,經常會鬧誤會,再加上番邦和宋朝經常開戰,過來都是燒殺擄掠,留的印象不好,所以漢民族就把這些不講道理蠻橫的人說成象番邦的人一樣,時間久了,就簡化成番了。比如經常會說:“你看這個娃番的不成樣子”“你看那個媳婦番的很”等等,從而引申還有“番豬猡猡”“皮番”等俗語。
九、曼哈(ma ha):有人說是門下的轉音,也有人說是少數民族羌語的遺存,個人認為應該是門外邊的連讀,門外邊一起讀快了發音就成了曼哈,實際上也是指的是大門外面。現在老人們也直接簡化成一個字“曼”,經常會聽老人們講“我到曼去了”,就是我到大門外去了。哄小孩子還會說成:“我們到曼曼走,給娃買糖吃。”也是帶孩子到門外面買糖吃的意思。而“門下”是一種古漢語,字面是門庭之下的意思,一般在古漢語中引申為在某人的門庭之下,誰的部下的意思,和我們方言所指的意思差距比較大,所以不應該是。
文廟前的算卦人
十、彈牙(dan ya):這個詞語經常也用到,也常說成賣牙,直接意思就是說話的意思,兩排牙齒說話就要露出來,所以人們把說話就戲稱為賣牙,彈牙,但一般指是誇大口,吹牛聊天的意思,有點不太恭敬。比如人們常說:“你一天光知道彈閑牙,啥正經事都不幹。”“不要在這裡賣牙了,趕緊回去幹正事。”
十一、擰訾(ning ci):一般是指人鬧别扭,不想讓你滿意的意思。現在漢語詞彙中已經沒有了,隻存在于方言之中。在蒲城當地,小孩子不聽話,大人都會說:“這個娃愛擰訾的很!”一些大人做的事情讓人不滿意,一些人關愛的人也會用這樣的語言勸導,比如“你一天不好好過日子,胡擰訾什麼呢?”
撚弄鋁壺的手藝人
十二、撚弄:一般把修理蒲城以及關中大部分地區稱為撚弄,修理是正式語言,撚弄是當地方言,比如修理收音機,稱為撚弄收音機,修理鋁壺鋁鍋也稱之為撚弄,修理蒸籠的也會稱作"撚弄籠的”。但是對于一些特定的事物和環境,比如家庭不順利,需要請風水先生看看,調整下,也會說找個人來撚弄撚弄。
蒲城以及關中語言基本大同小異,隻是語調有所差異,但也有自己一些獨特的語言遺存,這便是方言的魅力所在。也有一些話語隻是在蒲城當地能夠聽的懂,有一些話語在不同的場景下表達的意思也不盡相同。有人說:方言是一個地方的秘史,通過方言我們可以去探尋祖先的來曆,可以探尋當地的人的血統,也可以了解過去的講究和習慣。學好普通話是為了走出去,不忘鄉音是為了不讓自己迷失自我,永遠不能不忘記自己熱愛的故鄉!
說明:圖片選自網絡,本文為公衆号《親情蒲城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