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東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山東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14:54:53

山東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近日,蘿北縣紅星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孟凡江的心情格外地好因為今年他将去年種植800公頃普通玉米的土地,通過訂單形式全部改種成了市場銷路看好的高蛋白大豆、青仁黑豆、大粒高粱、鮮食玉米等作物這是今年蘿北縣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縮影今年的地種什麼?怎麼種?往哪賣?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困擾農民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通過備春耕期間幾項措施的推進,在蘿北縣得到了有效解決在今年的備春耕中,蘿北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力增加大豆種植面積,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穩定水稻種植面積,并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與企業簽訂單,解決農産品往哪賣的問題,在優化種植業結構調整中催生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變局,加快了現代農業發展進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山東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山東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蘿北縣結構調整催生農業供給側改革新變局)1

山東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日,蘿北縣紅星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孟凡江的心情格外地好。因為今年他将去年種植800公頃普通玉米的土地,通過訂單形式全部改種成了市場銷路看好的高蛋白大豆、青仁黑豆、大粒高粱、鮮食玉米等作物。這是今年蘿北縣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縮影。今年的地種什麼?怎麼種?往哪賣?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困擾農民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通過備春耕期間幾項措施的推進,在蘿北縣得到了有效解決。在今年的備春耕中,蘿北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力增加大豆種植面積,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穩定水稻種植面積,并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與企業簽訂單,解決農産品往哪賣的問題,在優化種植業結構調整中催生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變局,加快了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年初以來,蘿北縣把優化種植結構調整作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場硬仗來打,做到提早安排,周密部署,大力推進。為最大程度地減少玉米種植面積,該縣在繼續加大“旱改水”力度的同時,還示範性地種植了20公頃“旱作稻”,以此引導農民發展水稻種植。據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介紹,近兩年玉米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很多農民想發展水田可自家的玉米地又改不了,“旱作稻”就是在不适合改水田的旱田地塊種植水稻。這種水稻種植技術可省去育苗環節,對水稻種子進行包衣後即可直接播種,可節水60%,且投入少,效益高。按去年糧食市場價格計算,今年在玉米田裡種水稻,每公頃可純增收1萬元。

發展鴨稻種植是将普通水稻往綠色特色方向調整的一個有效途徑。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于3月中旬組織縣農技人員和稻農到桦南縣考察學習了鴨稻種植技術,并以出資幫助農民建鴨舍、免費提供鴨雛、幫助找銷路等方式,計劃在全縣3個水稻科技園區分别試種一塊鴨稻田,共計24公頃。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鴨稻種植就是在稻田裡放養鴨子,是一種生态型的種養技術。鴨子在稻田裡食害蟲和雜草,将鴨糞排入稻田,鴨糞成了水稻生長極好的有機肥,并且稻田養鴨可使水稻在生長的整個過程中不用打藥、施肥,不但節省了種糧成本,而且生産出的水稻和鴨子的品質都優于一般的稻谷和鴨子,種養前景十分光明。今年種植成功後,将可大面積推廣。

“種子還未下地,糧食即有買家”是今年蘿北縣農業生産的一大亮點。“種不管賣、賣不管種”曾是農業生産中的普遍現象。為了讓農業生産與市場有效接軌,年初以來,蘿北縣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牽頭,組織縣内水稻種植戶與我市一家大型糧油公司合作,簽訂了1000公頃優質水稻種植合同。水稻成熟後,企業的收購價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5元,讓農民的利益有保障。說起農業訂單,今年蘿北縣最具典型的還應屬縣内的紅星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該合作社今年經營的1053公頃農田中,水田為253公頃,旱田為800公頃。在沒有訂單之前,這800公頃旱田去年種植的全部是玉米,秋後一算賬卻沒有掙到錢。今年,在縣有關部門的引導下,該合作社憑借良好的信譽,頻頻與糧油貿易企業洽談,簽訂了大量訂單,讓農民的種子還未下地就已找到了買家。理事長孟凡江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除了種植50公頃小麥留着自我加工銷售外,還分别與蘿北縣、鶴崗市及山東、河北等地的糧食加工、貿易企業簽訂優質水稻、高蛋白大豆、青仁黑豆、大粒高粱、紅小豆、黑豆、鮮食玉米7份訂單,簽約總面積達1003公頃。

通過一系列措施的推進和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有效帶動,促進了全縣種植結構調整。據了解,在蘿北縣今年計劃種植的114.5萬畝農作物中,水稻種植面積在去年32.99萬畝的基礎上增加至34.65萬畝(含300畝旱作稻、360畝稻鴨米);大豆面積由去年的17.97萬畝增至27.425萬畝;玉米種植面積由去年的43.14萬畝減少至12.36萬畝。此外,還種植750畝小麥和9.27萬畝雜糧雜豆、瓜果蔬菜、特色經濟作物等,使全縣農業種植結構更趨合理。(許倉言 記者:耿向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