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魚日記?《鄉村精短文學》孫延宜(山東)專欄:,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墨魚日記?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鄉村精短文學》孫延宜(山東)專欄:
墨魚名為魚,其實并不是魚,而是頭足綱的軟體動物之一,屬烏賊科。它的肉厚實緊緻,經得起文火煎熬,是人們最喜歡的食品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墨魚與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竟還有點兒“沾親帶故”呢。
墨魚的稱謂較多。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将墨魚寫成“目魚”。墨魚的學名叫烏賊,在《現代漢語詞典》“墨”字條目裡,“墨鬥魚”“墨魚”都是“烏賊”的俗稱,而在“烏”字條目裡,“烏賊”與“烏鲗”緊挨着,二者讀音完全相同,所指的自然也都是墨魚。
在一些飯店的菜譜上,幾乎毫無例外地将墨魚寫成了“目魚”。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差錯”,或許是受到了“比目魚”的幹擾;或許是書寫時貪圖方便,“墨”字有15筆,“目”字隻有5筆;或許是古時兩字讀音相近,符合同音替代的慣例。關于後者,有例為證。墨魚與我們滕州的科聖墨子“同姓”,以張知寒為代表的一批專家學者對墨子裡籍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墨翟即目夷的别寫,“墨”與“目”讀音相近,同音替代,“翟”與“夷”古音亦可以通假。故墨魚(目魚)與墨子(墨翟)(目夷)之“目”或許不是偶然的巧合。
墨魚又稱“墨鬥魚”,這是因為墨魚體内有個叫“墨鬥”的囊狀物,能分泌出黑色的液體,在遇到危險時把水攪渾,可以有效地掩護自己脫身,而将墨魚寫成“目魚”,就無法體現出這一特性來了。
“烏賊”是墨魚的學名,“烏”也是黑的意思。那為什麼稱它為“賊”呢?民間有這樣一種附會的說法:舊時社會上的不法之徒,在借别人錢物時,用墨魚的“墨汁”寫借據,剛寫下時字迹清晰,三五天後便由深變淺,最後了無痕迹。不法之徒往往憑此賴賬。這種不良行徑,實在是和盜賊沒有什麼兩樣。隻可惜墨魚從此便背上了“烏賊”的惡名了。其實,墨魚之所以稱為“烏賊”,與寫錯别字有關。“烏賊”本應寫作“烏鲗”,“鲗”是“魚”字旁加一個規則的“則”,讀zéi。這是一個高度冷僻的字,一般人自然不會寫,隻好用同音字“賊”來替代了,“烏鲗”遂變成了“烏賊”。誰知,後來,“烏賊”竟然冠冕堂皇地榮登上了墨魚的學名寶座了。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最早發現李淵有圖謀天下之意,親自向隋炀帝檢舉揭發。李淵滅隋後要親手刃李靖,李世民反對報複,再三求保全他性命。後來,李靖馳騁疆場,征戰不疲,安邦定國,為唐朝立下赫赫戰功。後又因急流勇退,被李世民樹為“一代楷模”。魏征曾鼓動太子李建成殺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樣不計舊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覺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為唐朝立下了豐功。
宋代的王安石當宰相時,因為蘇東坡與他政見不同,便借故将蘇東坡降職降薪,貶官到了黃州,搞得他好不凄慘。然而,蘇東坡胸懷大度,根本不把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舊惡。王安石從宰相位置上垮台後,兩人關系反倒好了起來,蘇東坡不斷寫信給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舊情,互相勉勵,或讨論學問,十分投機。
相傳唐朝宰相陸贽有職有權時,曾偏聽偏信,認為太常博士李吉甫結夥營私,便把他貶到明州做長史。不久,陸贽被罷相,貶到明州附近的忠州當别駕。後任的宰相明知李、陸有點私怨,便故意提拔李吉甫為忠州刺史,讓他去當陸贽的頂頭上司,意在讓李為難陸。不承想李吉甫不計舊怨,而且上任伊始,便特意與陸贽飲酒同歡,使那位現任宰相的主意成了泡影。對此,陸贽深受感動,便積極出點子,協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圖報複,寬待了别人,也幫助了自己。
都說古時官場險惡,可政敵之間也能常常不計前嫌,化幹戈為玉帛,實在是難能可貴啊,這種交友用人的态度更值得我們學習與傳承。
俗話說:“君子記恩不記仇。”即别人對我們的幫助,千萬不可忘了,反之,别人倘若有愧對我們的地方,應該樂于忘記。這種樂于忘記是一種心理平衡。有一句名言叫做:“生氣是用别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壞處”,實際上受傷害的就是自己的心靈,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這種樂于忘記是靈活做人的一個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進。人要有點“不念舊惡”的精神,在許多情況下,人們誤以為是“惡”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麼“惡”。退一步說,即使是“惡”,對方心存歉疚,誠惶誠恐,咱不念舊惡,以禮相待,說不定他也能改“惡”從善呢。
心中充滿怨怼的人,會感覺整個世界都是與他對立的,必定無法快樂,而如果以寬容面對時,這種對立感自然便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友好與快樂,甚至還可能更多。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