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獨霸元代書壇,被後世推崇備至。其實與其同時代的元代書壇,還有不少名家,鮮于樞、歐陽玄、危素等。其中有一個少數民族書法家康裡巎(náo),與趙孟頫齊名,世稱“北巎南趙”。
(náo)
《元史》記載“國朝以書名世者,自趙魏公後,便及此公。”他的地位僅次于趙孟頫,可見書法水平之高。
康裡巎巎《緻彥中尺牍》紙本 30.8×55.6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康裡巎巎,字子山,号正齋、恕叟,累叟。西域康裡部色目(元代屬欽察汗國,今屬哈薩克斯坦)人,出生在世家大族,自其祖父燕真以下,相繼為大汗所信用,遂為孛兒隻吉一朝之色目“世家”。巎巎的父親不忽木,曆仕世祖、成宗二朝。這位由國子監學生進身的官吏,因以儒為本、匡扶治政而聲名卓越。康裡巎巎幼年時在皇家圖書館受過充分的漢文化教育,博通群書,也從此與書法結緣。
康裡巎巎《奉記帖》
巎巎曾任禮部尚書、奎章閣大學士,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國史。因其為人廉潔、正直,博學多聞,所以後來成為文宗和順帝的老師。康裡巎巎以儒家精神作為立身處世的根本,促進奎章閣的設立和科舉考試,推動了元朝漢文化的複興,功不可沒。
康裡巎巎《谪龍說》卷 28.8×137.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子山書正書學虞世南、锺繇,行草宗羲獻。草書猶得锺王筆意,勁圓毫雄,極具個人特性。其學書極其用功,據說他可以“日寫三萬字”三倍于松雪道人之“日書萬字”,的确令人驚歎!《元史·本傳》雲:“善真行草書,識者謂得晉人筆意,單牍片紙,人争寶之,不翅金玉。”
康裡巎巎《李白古風詩》卷 35.0×63.8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
明代解缙說:“子山書如雄劍倚天,長虹駕海。”康有為推崇他“奇崛獨出”。作為西北少數民族人,康裡巎巎豪放的性格,為中原“傳統”藝術之一端的書法注入新的活力,讓元代書法産生新的内涵和特點。巎巎交往廣泛,既有詩家馬祖常、楊載,又涵文擘許有壬、黃溍、胡助、貢師泰。康裡巎巎與其兄康裡回回與趙孟頫交往深厚,趙孟頫曾為其父撰寫碑文。
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35.8×329.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康裡巎巎尤其擅長楷、行、草等書體,師法虞世南、王羲之,善以懸腕作書,行筆迅急,筆法遒媚,轉折圓動。行草書《唐元缜行宮詩》《漁夫辭冊》轉折圓勁,其《草書述筆法》确有唐晉風度。所寫的李白《古風第十九首》詩,字體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筆法。有墨迹《述張旭筆法記卷》、《谪龍說卷》、《柳宗元梓人傳》、《臨十七帖》、等傳世。
《柳宗元梓人傳》 紙本 27.8X281cm
▼
康裡巎巎在書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他是“西域”人融入、學習漢文化的一個最好範例。他能有此造詣,除了追慕中原的“文雅”外,更因其刻苦求道的精神和虛懷若谷的态度。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資料來源網絡,為傳播而發
若侵權請聯系後台删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淩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