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和惡是相對的?以前總覺得善就是善,惡就是惡,他們是勢不兩立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善和惡是相對的?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以前總覺得善就是善,惡就是惡,他們是勢不兩立的。
正如小說裡面,總會有正派和反派,一般而言,正派溫柔又可愛,善良又正義,招人喜歡。而反派奸詐又險惡,狡猾又自私,令人厭惡。
但實際上,在生活當中,哪有那麼絕對的人呢?沒有純粹意義上的好人,也沒有純粹意義上的壞人。正如在我們人的身體内,有好的細菌,也有壞的細菌,甚至還有癌細胞,那為什麼我們還能健康地活着呢?
因為萬事萬物需要一個平衡。就像很多人所說的,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面,有天使也有魔鬼,隻是我們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之下,所表現出來的面相不同而已。
當你生活在一個溫良有愛的家庭裡,受着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老師和藹可親,同學情同手足,那麼你所表現出來的,可能就是一個謙恭有禮的人。換言之,你生活在一個冷漠的家庭裡,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欺負,那麼,你可能就是一個桀骜不馴的孩子。
人是受環境影響的,他從小生活和成長的環境,決定了他所表現出來的面相,也就是被我們稱之為“善”或“惡”的,其實會随着環境,經曆和接觸人的不同,也會随之發生變化。
大家都看過很多武俠小說,裡面會有很多好人黑化的例子,以前我總認為,這樣的事情很奇特,好像不可能發生在現實當中,但是随着閱曆的慢慢增加,我發現這樣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
就比如說,在現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很多人都已經不願意再做好人了,甚至成為了自私自利,甚至損人利己的人。為什麼呢?因為“好人沒有好報”,無論是很多年以前的“愛心饅頭”,還是前段時間出現的“糖水爺爺”,其實都是人性的光輝被邪惡所打敗的例子。他們都是抱着一顆誠心、愛心來幫助窮困的人們,但是卻被貪婪自私的人所攻擊,導緻不得不結束自己的善舉,想必他們的内心,一定是感覺悲涼又無奈的,明明是想做一些好事,可為什麼反而受到傷害了呢?
再回到前面好人黑化的例子,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他們黑化的前提是什麼?一定是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别人欺騙、傷害、利用,以緻于心灰意冷,想要報複社會、報複他人。通常我們都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這樣的人。但換個角度來說,他們或許也不想這樣,隻是長久的壓抑讓人無法自控了呢?
還記得多年前的馬加爵殺人案麼?在大家都在一味指責兇手的殘暴之時,我們有沒有從更深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呢?馬加爵從小是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學習也很刻苦努力,但是因為出身貧困,很多人瞧不起他,他就産生了深深的自卑心理,對别人的言行過于敏感,導緻他懷恨在心,以緻于最後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
在這裡,我并不是要為罪犯開脫,而是想要說明,人不是無緣無故變成壞人的,總會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如果我們找到了,并且及時加以改正,那麼就會減少很多悲劇的發生。
通常來說,人從“好”淪為“惡”,是因為不被愛,他們感覺到被攻擊了,排斥了,羞辱了,從而産生心理扭曲,甚至做出令人發指的事情。而有些人從“惡”到“善”,也是因為被愛治愈了。
西晉名将周處,少時兇悍殘暴,為禍鄉裡,被同鄉喻為當地三害之一,後來有了悔改之意,拜訪名人陸雲,陸雲鼓勵他改過自新,并立志向,于是他開始發奮圖強,嚴于律己,最終成為一代名将。
由此看來,“善”與“惡”并不是互相對立、一成不變的,它是會随着環境、經曆等發生轉變的。所以我們不要一味地去歌頌好人,也不要一味地譴責壞人,“好”與“壞”,是我們身體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我們更要去關注的,是人性中最真實的需求與渴望,比如愛與希望,而不是隻一味為了追求“好”,去做一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事。
——2022.9.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