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過好幾篇文章關于大學改名的事情,大學的名字好壞很重要,好大學一眼就讓别人覺得有文化,或者高大上。其實我自己認為校訓更能體現一個大學的文化,而且能體現學校的特點。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校訓這件事兒。
北京在社會上流傳着兩個校訓,一個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另一個是“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我原先一直以為是第一個,後來有人說不是,是第二個。第二個毫無特色,也記不住。
我不信,問了位北大教授。北大教授說,這兩個都不是北大校訓。第一個是北大最著名的校長蔡元培先生說的話,這8個字是北大的精神内核,但不是校訓。第二個,應該算是北大的校風,不是校訓。
我問,為什麼北大不搞個校訓呢?教授說,北大連湖都懶得取名字,隻能叫未名湖。區區校訓又怎麼會重視呢?
哈哈,很有道理。
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句話來自《易經》,是兩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前一句來自64卦中的乾卦,表示天;第二句來自坤卦,表示地。這兩句話氣勢宏大,而且也講明了清華學生應該的做人做事态度。
清華的校訓一直被人稱道。這兩句話雖然是《易經》裡面的,不過清華用作校訓,卻來自于梁啟超在清華做的演講。清華1911年建校,1914年梁啟超做了《君子》的演講,這個演講對清華影響很大,清華培養人大體是遵照梁啟超的要求,所以把這8個字作為清華的校訓。
北師大的校訓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北師大的校訓是啟功先生拟的。
北師大和北大同源,都來自于中國第一所官辦大學,京師大學堂1898年創建,1902年又創辦了師範館。這個師範館獨立出來成了北師大。
1997年,北師大建校95周年,向全校征集校訓,都覺得不滿意。原先啟功先生曾給北師大出版社寫過“師垂典則,範示群倫”,學校去問啟功,能否把這8個字作為校訓。啟功說,那8個字太文,不太合适。自己另外再想幾個。
啟功想了幾個,學校最終挑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意思是:所學要為世人之師,所行應為世人之範,非常符合北師大師範院校的特點。
複旦的校訓是: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這句話來自《論語》,原話是子夏說的: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就是要廣博地學習,志向要凝聚、堅定,要切切實實地追問,結合實際情況來思考。這個校訓是複旦建校10周年的時候定下來的。
校訓真的很能影響人,感覺上複旦的人确實是這樣,不盲從,愛思考,善于質疑。
上海交通大學的校訓是:飲水思源,愛國榮校。
上交大的校訓可以跟西交大的校訓連起來看。西交大的校訓是:精勤求學、敦笃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大家都知道,上交大和西交大原來是一家,都是上海的交通大學分出去的,所以它們的校訓其實有相似之處。上交大的“愛國榮校”,西交大的是“忠恕任事”。
西交大的校訓直接來自于老交大的校訓,這16字校訓是老交大1937年的校訓,在2005年西交大再次作為本校的校訓。
上交大的校訓飲水思源則來自于老交大舊址上的一口井,是1926年的校友捐的,名叫飲水思源。所以,在我看來,上交大的校訓一方面說明自己是老交大的繼承者,一方面也部分沿用了老交大的校訓的中心思想。
南大的校訓是: 誠樸雄偉 勵學敦行。誠樸雄偉是原中 央大學時的校訓,勵學敦行是後來加上去的,表示既有傳承又有發展。
南大的校訓也很有特點,南大人也跟校訓很匹配,誠懇樸實,雄壯而偉大,做人就應該誠懇樸實,志向則應該雄壯兒偉大。人應該勤奮學習,勉力執行。
浙江大學的校訓是:求是,創新。很簡短,很隽永。浙大校訓跟南大的類似,前半段是老校訓,是竺可桢校長定的,後面的是近代加上的。
中科大的校訓是:紅專并進,理實交融。這是中科大首位校長郭沫若給科大寫的校歌裡的話:又紅又專,理實交融,團結互助,活潑英勇。提煉之後,就成了中科大的校訓。
今天先講這些學校的校訓,下次再聊其他學校的校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