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期的記憶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我坐在童年的家門口的人行道上,當地的少年罪犯托尼·希爾斯登(Tony Hilsden)在教我怎麼說髒話:“不對,不是can't,而是cunt(淫婦)。”當時我四歲,之所以對這件事情印象深刻,是因為希爾斯登在教我這些髒話用語時,正好被我母親逮到了,她立刻把他趕走,還讓我忘掉剛剛學到的一切。當然,在我意識到這些詞語屬于禁忌範疇的那一刻起,我就不可能忘記它們了。于是,我就這樣踏入了充斥着“不良”語言的社會禁忌的世界。
我們都有過被禁止說髒話的經曆,然而絕大多數人罵起人來還是熟練得很——能夠組織起完整的句子,根據不同場合的需要,脫口而出各式各樣的髒字來。在印刷文本中,髒話被視作不恰當用語,即便識辨度非常高也往往要做特殊處理,用一些代稱表達,比如“F打頭的詞”、“C打頭的詞”等。
事實上,有很多人努力不用這些詞語來描述世界或表達情緒。但對于一些喜劇演員和社會名流來說,這類詞語的使用讓他們得以開創自己的事業。盡管髒話廣泛流傳,在某些場合甚至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一個文明社會裡依然是不入流且不被接受的。
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這些詞語的問題并不在于它們所代表的詞義本身——例如“性”、“直腸”和“陰道”,這些詞彙在文本中本沒有特殊處理、拿星号代替的必要——問題更多在于它們被我們賦予的那些“不可說”的意義。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一點,是因為這些不可說詞語的性質和類型會随着時間和文化而改變。例如,過去的人們哪怕隻是稍稍提一下上帝或耶稣,都會被視作亵渎神靈的大逆不道行為,使用“該死的”(bloody)這樣的詞也是如此。
那麼,我們經常挂在嘴邊的那些不可說詞語有什麼意義呢?《罵人對你有好處》(
正如斯蒂芬·懷爾迪什(Stephen Wildish)在他的作品《如何罵人:圖解指南》(How to Swear: An Illustrated Guide)所展示的:“操(Fuck)”一詞在同一句話裡既可以作形容詞,也可以作動詞,還可以作名詞。根據不同的語言和社會背景,這個詞所表達的含義也非常豐富,可以是無禮的、有趣的、叙事的、諷刺的、刻闆的、比喻的等等。
懷爾迪什在書中提出了一些髒話規則,這些規則本身或許就存在問題,例如他對“胡說”(bollocks)和“瞎扯”(bullshit)這兩個詞的區分持不同意見。懷爾迪什認為,前者是出于無知,比方說“珠穆朗瑪峰位于秘魯”就是“胡說”;而後者針對謊言,比如“自稱爬過珠穆朗瑪峰”就是“瞎扯”。
上述兩本書都試圖從更深層次探讨罵人行為——拜恩從心理學和神經學的角度深入,而懷爾迪什則着重分析語法和反諷,另一相同之處在于兩位作者都沉浸在作品主題本身的幽默之中。
然而事實上,這兩位作者都沒能真正傳達出作品的主旨,書中很多觀點牽強附會、異想天開。拜恩在後記中也承認:“關于書中提到的‘罵人為我們的遠古祖先提供了一種替代暴力的和平方式’這一點,其實根本沒有辦法去論證其真實性。”坦白講,書籍腰封上的廣告——讀了《如何罵人》這本書你就會學到該怎麼罵人,簡直就是胡說,或者應該說是瞎扯?
盡管有種種缺點,這兩部作品還是豐富有趣的,會讓我們想起那種使用禁忌語的美妙樂趣。
(翻譯:劉桑)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衆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