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轼
原文欣賞: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解析:
長江滾滾向東流去,浪花淘盡了多少英雄人物。
在以前營壘的西邊,人們都在說,那是三國時期周瑜火燒赤壁的古戰場,
亂石突兀迎向天空,長江的波濤拍打着江岸,卷起了如雪般的浪花。
眼前景物美如畫,聯想起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英雄豪傑。
一想到當年的周瑜,風流倜傥,英姿勃發,剛剛娶得貌美如花的小喬。
手中輕輕搖着羽扇,頭戴青布巾,在衆人面前,輕談笑語間就讓曹操大敗。
現在我遊覽至此處,應該笑我多情善感,如今頭上已經有了白發。
人生就像夢境一般,斟一杯酒祭奠江水,祭奠明月,祭奠自己。
詞文賞析:
蘇轼,(1037年-1101年),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東坡居士,人們稱為蘇東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詞派代表人物,個人才華冠絕天下,詩,詞,書,畫等樣樣精通。但時運不濟,因參與變法而遭貶職,後來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貶官中度過。
這首詩寫于被貶官于當時的黃州,作者當時已經四十七歲。
詞的上片是景物描寫,作者通過細膩的手法,将眼前的靜景和動景結合。
動靜結合,給人巨大的視覺沖擊。最後一句寫到三國時期的人物,是過渡句,
起到了承接上文,連接下片的作用。
詞的下片則是抒情,懷古傷今。下片前兩句寫周瑜的風光偉績,第三句則筆鋒逆轉,
描述了自己當前的狀況。自己已經四十七歲還被貶官異鄉,和三國時期年輕的周瑜相比,
可謂是一事無成,因此最後一句才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歎和酹江月的動作,
通過古今對比,抒發了時光流逝,人生易老,自己還未能建功立業的苦悶心情。
作為豪放詞派的代表,其風格在這首詞中體現得淋漓盡緻,細節描寫細膩而不失豪放,
行雲流水,豪邁奔放,古今對比,一氣呵成,是宋詞中豪放派的代表,可謂是“豪放之冠”。
關注我,讀更多詩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