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桔子什麼時候吃長個子

桔子什麼時候吃長個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3 10:47:30

桔子在中國的國民度着實是高,無論是比拳頭都要大的醜桔還是一口一個都嫌小的砂糖桔,從東三省到滇廣閩到處都有它們的忠實粉絲。就連小學課本裡都少不了它們的蹤迹:冰心的《小桔燈》和朱自清的《背影》中,它們可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呢!

然而,太出名就免不了招來很多議論,江湖中關于桔子的各種“風言風語”真是不少。這裡搜集了幾條人氣最高的,請專家來給出正确的解讀。

桔子什麼時候吃長個子(桔子分公母吃多會)1

圖蟲創意

01

桔子富含維生素,有益健康要多吃?

有營養的同時含糖量也很高哦!

柑橘類水果中維生素C(簡稱VC)的含量通常有20~30mg/100g,比冬天裡另兩個水果明星——蘋果(1~5 mg/100g)和梨(4~8mg/100 g)可要多多了。作為柑橘大家族中人丁興旺的一系,桔子水分充足,果肉軟嫩,酸甜可口,價格親民,在新鮮果蔬沒有那麼豐富的冬季,受歡迎是必然的:基本上一個中等大小的桔子,就能滿足孩子每天一半的 VC 需求。而且,柑橘中還含有豐富的鉀、類胡蘿蔔素,以及橙皮素、柚皮素等等,它們都是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可是,再有營養的食物,吃起來也要有個量。

就拿桔子來說,它的問題就是——糖分有點多。桔子中的含糖量平均是11.9%,如果碰上口感甜一點的品種,還會再高一些。而且桔子由于不需要洗、剝皮就能吃、口感又軟這些原因,很容易出現“一不小心就吃多”的情況,這幾個桔子下來,能量攝入可不低!

我國膳食指南的推薦,普通成人每天吃水果的量是200~350 g左右,折算到柑橘類,差不多就是2-3個中等大小的橘子。如果實在愛吃,多吃一兩個問題也不大,但“堤内損失堤外補”,桔子吃多了就少吃點其他主食吧,而且一定要注意清潔牙齒!

桔子什麼時候吃長個子(桔子分公母吃多會)2

圖蟲創意

02

桔子吃多會變成“小黃人”?

沒錯!

愛吃桔子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親身體驗:如果在一段時間内桔子吃多了,手腳甚至是全身的皮膚就會變黃,成了“小黃人”。甚至有些人會懷疑,是不是桔子被染色了?

其實跟染色沒什麼關系。吃了桔子皮膚會變黃,是因為柑桔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如果經常吃很多橘子,人體就會攝入太多胡蘿蔔素,沒有及時代謝掉,在血液中的含量過高,就會導緻皮膚變黃,這種情況被稱為“高胡蘿蔔素血症”,也叫“桔黃症”,這種症狀的典型表現就是手掌、足底明顯變黃,嚴重的甚至會全身的皮膚變黃。

不過,它隻會短時間地影響“顔值”,并不會影響健康。隻要暫時停吃桔子,過一兩周膚色就能恢複正常,一般也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

而且,除了柑桔類之外,胡蘿蔔、南瓜、木瓜、芒果等蔬果中的胡蘿蔔素也含量豐富,如果吃很多,也會變成“小黃人”。如果發現最近有點面色變黃,不妨先回顧一下,自己是不是這些蔬果近期的攝入過多了。

桔子什麼時候吃長個子(桔子分公母吃多會)3

圖蟲創意

03

桔子吃多了會“上火”?

“桔子愛上火”這個說法,讓很多柑橘愛好者有所顧忌,放着好好的桔子不敢吃。

首先,“上火”是個很難定義的概念。所謂“上火”,是古人對一類身體感受的歸納總結,概念非常模糊,沒法解釋,也很難對我們的生活做出指導。但是很多人會說,吃桔子之後就出現牙龈紅腫,嘴巴潰瘍……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對于桔子來說,引起“上火”的罪魁禍首就是——桔子中的糖分含量高。吃太多桔子,意味着會攝入大量糖分。高糖分會讓嗓子發幹發澀;有一些敏感的人,還可能因為桔子中的果酸,感到牙龈和胃部不适。如果吃完後沒有及時清潔口腔,這些食物殘渣、糖分就容易造成口腔内細菌滋生,引起炎症,初期可能表現為牙龈發炎,主要特征是牙龈紅腫、容易出血、有脹痛。

這些是不是很像吃了水果後感覺“上火”的表現?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别貪嘴,每天吃個一兩個就可以了,而且吃完桔子後及時用牙線清理牙縫中的果肉殘渣,并且及時用清水漱口,這樣就不會出現“上火”的情況了。

桔子什麼時候吃長個子(桔子分公母吃多會)4

圖蟲創意

04

桔子裡的白瓤多吃有益?

一切随緣,不必強求

桔子皮内側和桔子瓣上包裹着的白色棉絮狀、絲狀物叫做桔絡,又稱桔絲、桔筋,通常是白色,曬幹後多為淡黃白色,放置時間久了會變成棕黃色。它的本質,其實也是一種果皮,我們經常說的“桔子皮”是有外、中兩層果皮,外面那層光滑的、或橙紅或金黃的是外果皮,桔絡其實就是“中果皮”。

有人說桔絡營養價值高,認為應該吃掉,不能丢,甚至還有用來做藥用的,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了。

實際上桔絡确實是有一些營養,它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膳食纖維,也有一些植物多酚類物質。

不過,考慮到白瓤的量實在太少,而且口感并不是很好,畢竟大部分是膳食纖維,如果覺得丢掉可惜,那就吃掉;但如果覺得口感不好,不吃也沒關系,這就完全看個人喜好了。因此完全沒有必要誇大桔子白瓤的營養價值。真想補充膳食纖維,多吃點雜糧效果更好。

圖蟲創意

05

桔子分公母,母桔子更甜?

科學表示:沒這回事兒

桔子好吃,也有一般甜和特别甜之分,因此關于挑選桔子的各種“絕招”應運而生:桔子底部有小圓圈的是母桔子,有小點的是公桔子,母的比公的甜,要盡量挑母桔子才對。

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喲!此說法中所謂的“公母之分”的關鍵,就是位于果實底部(與果柄相對位置)的“臍”,這其實是脫落的花器官在果實上留下的疤痕。桔子底部的“肚臍”就是花柱脫落的痕迹,多數是點狀的。這些疤痕主要是運輸水分和養料的維管束的殘迹,因為下方的果皮組織發育速度通常比果實的其他部分慢(甚至不發育),所以形成一個略微凹陷的“臍”。

因為不同果實這一部分的果皮發育速度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同一品種的桔子中能看到不同大小、由點狀到環狀的臍部。臍部的大小在不同果實中是連續分布的,不存在明顯的界限來劃分公母,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臍部這一小塊果皮的發育與果實的味道相關。

實際上,柑、桔、橙、柚都屬于柑橘類水果,它們口感上的酸與甜,都和土質、肥料、日照、樹齡等有直接關系;産地、品種、形狀的不同,桔子的味道也不同。

桔子什麼時候吃長個子(桔子分公母吃多會)5

圖蟲創意

06

吃桔子不如喝桔汁?

營養流失事小 影響健康事大!

桔子榨汁後,膳食纖維幾乎都被過濾掉了,而且一不小心就會喝多,造成糖分攝入超标,對健康非常不利。

其實不僅僅是桔子,對于所有的水果來說,喝果汁和直接吃水果之間都存在着很大的區别:

1. 果汁的營養素損失

果汁制作過程中往往過濾掉了其中部分的膳食纖維和營養素,其中的維生素 C 和抗氧化物質也受到不小的損失。

2. 果汁含糖量高,還屬于遊離糖

水果中的糖在水果裡是沒有問題的。但果汁中的糖,榨汁後就屬于遊離糖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把“遊離糖”的攝入量控制到每天50克以内,最好是低于25克呢。更重要的是,果汁往往都很甜,好喝的果汁含糖量都很高,沒有人喜歡喝那種酸澀的果汁。蘋果汁、橙汁的含糖量都在8%以上,而葡萄汁的含糖量甚至可高達15%~20%,幾乎是可樂含糖量的兩倍!喝一杯純果汁,就能喝進去20~40克的糖,40 克糖相當于半碗米飯,每天在三餐之外額外喝進去,怎麼可能不發胖呢?發胖還會增加糖尿病和高血脂等一些慢性病風險。

3. 果汁飽腹感差,消化快,血糖上升快

水果是固體狀态,需要咀嚼,飽腹感強,胃排空的速度較慢;而果汁是液體狀态,不用咀嚼,飽腹感差,在胃裡的排空速度很快,在腸道中的吸收速度也很快,血糖上升也快得多,對于血糖和體重控制非常不利。

4. 果汁很容易就喝很多

常喝果汁的人肯定有這樣的體會,果汁很容易就喝很多。啃一個蘋果就挺辛苦,胃裡也挺滿了;連續吃兩個蘋果之後,沒有人會要求第三個。但是,喝一杯果汁非常輕松,連喝兩三杯也沒啥難度,畢竟飽腹感要差很多。而果汁中糖分高,很容易攝入大量的能量,對健康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

大量研究顯示,喝果汁有促進發胖和增加糖尿病風險的趨勢。對于小孩來說,還會增加齲齒的風險,導緻兒童蛀牙。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不要給1歲以下嬰兒喝果汁,6個月以後的嬰兒可以直接吃果泥,1歲以後的孩子也要限制喝果汁。美國兒科協會認為,對于不滿1歲的嬰兒,果汁沒有任何健康優勢,1歲以内的嬰兒絕對不能喝果汁(無論純果汁與否)。與完整水果果肉相比,果汁沒有任何營養優勢;它對于任何年齡段的嬰幼兒及兒童的健康均衡飲食結構,都沒有重要意義。

桔子什麼時候吃長個子(桔子分公母吃多會)6

圖蟲創意

冬天來了,又到了吃桔子的季節。希望大家在加深了對桔子的了解之後,可以更健康、合理地享用它的美味!

作者 | 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

審核 | 高 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

本文由“科學辟謠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來自版權圖庫的圖片,不授權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