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複旦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複旦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7 09:54:55

複旦大學的第一任校長?複旦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歲,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複旦大學的第一任校長?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複旦大學的第一任校長(複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逝世)1

複旦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複旦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歲。

他是一位科學家,是第一位在國外權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國核物理學家,曾與謝希德等科學家,提出“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的提案,為“上海光源”的故事寫下了“序言”。

他是一位教育家,1993年至1998年間擔任複旦大學校長;2001年起出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校監),是第一位擔任外國知名大學校長的中國公民;2004年創辦并出任甯波諾丁漢大學校長,也是創辦中外合作大學的第一人。

【對科學研究作出重大貢獻者予以重獎,這在科學院系統尚屬首次】

楊福家的人生以1991年為界分成兩段:1991年之前,主要精力在搞科研上;1991年之後,主要做教育工作。楊福家曾經說過,這兩個工作都喜歡,“我的人生哲學是追求卓越,要麼不做事,要麼就把事情做到最好。”

1958年,楊福家從複旦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24歲時就被任命為副系主任,随後又被派往丹麥的玻爾實驗室進修。由他領導的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實驗室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

1979年10月,複旦大學物理二系加速器實驗室改建的質子靜電加速器,能量從三兆電子伏特增加到四兆電子伏特,成為國内同類加速器中能量最高的一台,填補了國家實驗能區的一段空白。此前,在第四屆國際離子束分析會議上,時任物理二系系主任的楊福家,就這項研究作了報告。報告一結束,一些國家的代表就走向前,表示熱烈祝賀。加拿大著名科學家戴維斯對楊福家說:“四年前,貴國同行對這項研究隻表示感興趣。想不到四年後的今天,你們不但拿出了研究成果,而且有相當的水平。”

1988年3月,我國首批實驗核物理博士生方渡飛、顧牡、鄒亞明,在複旦大學順利通過論文答辯。他們的導師正是楊福家。

1988年6月,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出了一件新鮮事,該研究所的兩家開發公司的總經理宣布,凡是在科學研究上作出重大貢獻者,公司将對他們予以1萬元的重獎。這在科學院系統尚屬第一次。這一決定,正是在新任所長楊福家提出所内科研要“破零紀錄”的任期目标不久後宣布的,受到了科技人員的歡迎。

1989年,國内科學界出現了一部分教授(即高級研究人員)經商的現象,社會輿論褒貶不一。當年,時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長的楊福家對美國一些高新技術企業進行了訪問和考察。這種現象在加利福尼亞的矽谷、北卡羅來納州的三角地區和麻省128号公路旁最為普遍。而教授辦公司赢利後支持基礎研究,是這一“美國現象”的又一特征。在楊福家看來, “美國現象”是世界發達國家的一個典型現象,是各國形成和發展高技術産業的必經之路。我國一批優秀的科學家正在成為實業家,研究所創辦一批高技術公司,決不是有些人所說的“不務正業”,而是反映了我國國民經濟對科學技術的客觀要求。

“振興經濟首先要振興科技。”1992年11月,時任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所長、複旦大學副校長的楊福家,當選為上海市科協主席。楊福家的“施政綱領”主要有三:要在創立高科技産業上發揮作用。英國劍橋大學周圍由教授們創建的500家公司,對英國經濟的發展産生重大影響,被人譽之為“劍橋奇迹”。美國矽谷、128公路科技産業區等,是美國經濟的明珠,被贊為“美國現象”。上海科協應該為推進這一奇迹在上海的出現發揮重要作用;要讓公衆理解科技。不論現在還是将來,科普都是科協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發揮科技的綜合力量。上海科協是智力密集區,是各領域科技智力的交叉地,在這方面可發揮非常積極和獨特的作用。

【“領導就是服務,為複旦人服務,是我的職責”】

1993年2月,楊福家被任命為複旦大學校長。他在就職儀式上說:“我準備以一顆赤誠之心奉獻給孕育我成長的複旦大學。領導就是服務,為複旦人服務,是我的職責。”

“一流的教授應當站在基礎教學的第一線。”在他看來,複旦應當以一流的教學、一流的教材,培養一流的人才。不管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必須實行淘汰制;複旦應當有一流的科學研究。最高質量的教學,隻有在濃厚的研究環境中才能進行。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都應保持一支穩定的、能拿國際金牌的基礎研究隊伍;複旦還應當有一流的高技術産業。在發達國家,幾乎每個成功的高技術産業,都是與高等學校息息相關的。

楊福家曾說過:“我一生的心願,就是在祖國的大地上建設一個熔爐,讓年輕人在這裡鍛煉、發光、成才。”這位複旦校史上最年輕的校長,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号:給青年人創造機會。100多名優秀本科生和研究生成為“21世紀學會”的首批成員;一批優秀中青年骨幹和教師在高級職稱“擂台”評審中脫穎而出;複旦大學李政道物理學綜合實驗室宣告成立,14名來自國内外的年輕博士成為首批特邀研究員……

複旦大學實行全方位開放辦學,與國内外科研機構聯合創辦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成立了上海高校首家政府和企事業的思想庫、智囊團——複旦發展研究院;積極參與市政府決策咨詢、浦東新區開發和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

1995年9月8日,在市政府工作會議上有一項特别安排:楊福家向與會的200多名領導幹部,講解有關信息高速公路、大規模集成電路、基因治療、同步輻射光源等科學領域的最新發展情況。

時隔一個多月,複旦提出了“頂天立地”的科技目标:基礎研究要瞄準國際一流水平,到國際上争金牌。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則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特别要立足上海,為上海支柱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和重大工程作出高水平的、在國内外有影響的貢獻。為實現這一目标,學校同時出台一些新舉措:每年至少拿出300萬元支持科研工作;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要實行分類管理原則,學校将專門建立開發研究人員晉升職稱的評審小組;設立複旦大學科技獎勵基金,對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者給予重獎。

楊福家擔任複旦大學校長後,對本科教學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從辦學理念上,強調通才教育。第二,提出加強學風考風建設,杜絕考試作弊現象。第三,提出要搞學分制。

1993年底,複旦大學邀請了100多位教授專家開展了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論——“通才”教育到底怎麼實施?最後達成共識,把教學的重心從單純地傳授知識轉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掌握豐富的科學信息,具有較強的适應性。當時,物理學系倪光炯教授和王炎森教授開設的“改變世界的物理學”,成為複旦最熱門的課程之一。原來的物理課是按照傳統的力學、電學、光學、原子物理學來開設,後改用20世紀物理上的新發現和新成就來統率物理這門課程,受到學生歡迎。

楊福家後來還在《關于知識經濟》一文中提到:“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像複旦大學這樣的重點大學,就必須把素質教育與通才教育放在學生培養首位。否則,我們的學生就很難适應瞬息萬變的形勢。我們不贊同在很狹窄的範圍來培養學生,就是為了适應這一需要。”

至于加強學風考風建設,則是緣于上世紀80年代初,一名複旦畢業生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遞交申請書時,僞造了一位教授的推薦信。這件事被揭露後,每年複旦大學都會接到不少外國大學要求核實學生推薦信和成績單的信件。“複旦要創立一流大學,如果還有學生在作弊,這算是什麼學風?所以我要把這件事作為大事來抓。”楊福家說。1993年,就有30多名學生因為作弊被勒令退學,其中有一名學生還來自楊福家的母校格緻中學,他也毫不留情按規定要求他退學。就這樣,一下子把作弊的風氣給止住了。

【“一流大學不僅有大樓,還要有大師、有大愛”】

什麼是世界一流大學?楊福家認為,一流大學不僅有大樓,還要有大師、有大愛,要為潛心鑽研基礎科學的科研人員創造一方天地。楊福家曾經多次講過幾個故事:解決360年數學之謎費馬大定理的科學家懷爾斯,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這位教授9年沒出一篇論文,但學校沒有給他壓力。9年後,他一舉摘取數學家的“王冠”——菲爾茲獎;同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也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在獲獎前的30年裡,他忍受着精神疾病的困擾和折磨,是普林斯頓大學給了他巨大的關愛。

在楊福家看來,一座城市有不同類型的大學,它們組成了一支交響樂隊,鋼琴、大提琴、小提琴……各司其職,組成美妙的音樂。大學沒有高低之分,有的隻是功能之分。楊福家曾應邀參加美國大學校長會議,一位校長的話令他深思——“如果每所大學辦得都像哈佛一樣,那美國的社會就會崩潰”。大學不一定要辦得“大而全”,每一所大學都要認準自己的培養目标,辦出自己的特色,在“樂隊”中找準自己的位置。

一流大學該什麼樣?抛開數據和指标,楊福家非常認同吳健雄教授說過的一句話——什麼叫一流大學?隻要在周末晚上去看看那裡的燈火是否輝煌。此外,學生在大學畢業後,是否會得出“這所學校改變了我的一生”這個結論。

楊福家曾經說過,人和人的不同,并不在于分數高低,而在于心中的“火種”。如果找到了孩子心裡的火種,并把它點燃了,不一定非要讓孩子上北大清華、複旦交大,他的人生也會活得精彩。

欄目主編:徐瑞哲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黃海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