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民族社會學視角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民族社會學視角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26 20:41:23

民族社會學視角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金嶺,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民族社會學視角具有哪些基本特征?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民族社會學視角具有哪些基本特征(法國語境下的民族理念及其價值導向)1

民族社會學視角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金嶺

編者按:作為政治共同體的法蘭西民族的建構強調“公民民族”的理念,主張共和主義的價值取向,由此在諸多層面上極力淡化自身與其民族成員的“族裔”屬性,但這并不能否認其現實中客觀存在的諸多少數族裔群體及其所謂的“民族問題”。

法國官方話語幾乎不承認其社會内部存在“少數民族”,以及與之相關的所謂“民族問題”。但實際上,它卻是一個擁有衆多少數民族、存在民族問題的國家,不但包括本土的少數族裔,更有大量以外來移民為主體的族裔群體,其民族問題在當下還表現得甚為尖銳。

一、“公民民族”與“族裔民族”

自法國大革命以來,有關“民族”的理論認知一直存在着“公民民族”(nation civique) 理念對“族裔民族”(nation ethnique)理念的排斥。縱觀其建構曆程,法蘭西民族一直強調自己是“公民民族”而非“族裔民族”。“公民民族”的觀念與共和主義價值觀密切相關,它表達的含義是,認可或歸屬一個民族的個體的自願聯合。換句話說,“民族”構成了這些個體聚集在一起的政治框架。受共和主義影響,在法蘭西民族的建構過程中,“公民民族”的概念被不斷地神聖化,普遍傳播并形成廣泛影響,而“族裔民族”則逐步被污名化。

“共和國”及其代表的“共和主義”是法國内在的核心特質。作為一種政治建構,法蘭西共和國是擁有共同意願的衆多個體之間所達成的契約。“民族”是自由、平等的公民個體以理性、自願的方式所組成的集合,個體對某個民族的歸屬因此也是可以撤銷的,這是契約式的“民族”理念。

共和主義原則很自然地摒棄了“族裔民族”的概念,強調一個民族的建構并不是基于語言、種族和文化等方面的标準,而是其成員的意願。很顯然,“公民民族”摒棄了“血統權”的标準,這也是它不從族裔角度對其成員進行區分、不承認諸多族群的觀念基礎。可以說,法國沒有形成從族裔角度來認知法蘭西民族及其構成的意識。

但是,“公民民族”理念占居主導地位,并不意味着法蘭西民族不存在“族裔”屬性。實際上,法蘭西民族也不例外。法國人彼此之間的關聯并非僅僅是他們的政治契約及其共同的政治權利,他們還通過語言、領土、曆史、信仰、風俗或思想模式等聯系在一起,而這些因素恰恰是其“族裔”屬性的表征。而且,法蘭西民族不僅在整體上有自己的族裔屬性,即便是在其内部同樣也表現出明顯的族裔特征,其成員不僅有本土的少數族群,還包括衆多外來的移民族群。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量非歐洲裔移民的湧入迅速增加了法國社會的族裔與文化異質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共和同化”模式的整合能力。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移民難以被法蘭西文化“同化”,這導緻了法蘭西民族眼中的諸多“問題”。

二、法國的“少數民族”及其身份

法蘭西民族作為一個政治共同體,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掩蓋國民構成中客觀存在諸多族群的現實。少數族群始終存在于法國社會,并以不同方式參與法蘭西民族的建構。從族裔的角度來看,當代法國的民族構成可以劃歸為兩大範疇——本土族群和外來族群,前者較早地參與了法蘭西民族的建構曆程,後者則更為明顯地折射出當代法國是多民族國家的現實。

法國在曆史上經曆了多次領土吞并後,才擁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近似六邊形的本土疆域邊界。領土吞并的結果使得原來并不講法語的很多“異族”人成為了法國人,變成法國本土的“少數民族”。由于共和主義原則很好地同化了本土少數民族,所以在外來移民大量湧入之前,法國是一個民族結構相對簡單的國家,在發展中也逐漸積澱傳承了“單一民族”的情懷。

法蘭西民族作為政治共同體的屬性,特别強調民族建構的公民主義原則,堅決拒絕任何從族裔角度來認知法蘭西民族及其構成的做法。這也是法國至今尚未簽署歐洲《保護少數民族框架公約》的原因所在。受共和主義價值觀的影響,法國對外來移民實施“共和同化”的融入政策,要求入籍的外來族裔以“公民”身份融入到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民族和法蘭西社會之中,體現出強烈的“單向融入”向度。

文化多樣性在法國的政策體系内有一定的能見度,但它不是從“族裔維度”體現出來的,而是基于“公民維度”的表征。法國雖然不從族裔層面來認知和承認其文化多樣性,但特别強調對其進行保護,尤其是本土的文化多樣性。在此實踐中,幾乎涉及不到外來族裔及其文化。這種厚此薄彼的态度與共和主義原則相背離,是針對外來移民的某種歧視現象,也是共和主義價值觀進行的選擇性實踐。更有意思的是,在此現象中,主導觀念對外來移民的審視恰恰表現為一種基于“族裔”維度的姿态,并形成了對外來族裔予以排斥的結構性框架。

“公民民族”及其作為支撐的共和主義顯然是法蘭西民族建構的主導意識形态。在共和主義傳統下,法蘭西民族在根本上表現出一種“公民”屬性,強調國民作為法國公民的身份。它強調民族建構的公民與政治導向,防止其簡約至族群維度,甚至是原生主義屬性(隻強調血統關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民族建構的社會與文化屬性。

三、法國的“民族問題”及其表征

本土族群與外來族群兩大族裔範疇的存在也對應着兩類民族問題。本土少數族裔問題與外來族裔問題相較,後者在當代法國社會的表征甚是尖銳,對其社會穩定具有較大破壞力。

法國本土少數族裔的民族主義運動在20世紀60—70年代曾經比較活躍,其訴求主要體現在對其語言與文化的保護、自治甚至是分離主義等方面,利益訴求是其核心。而外來族裔問題則複雜得多,它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利益訴求,還包含非常深刻的身份問題——外來移民面臨着身份被承認與否的政治困境。

當代法國民族問題的集中表現是對族裔身份的“不承認”,其實質是共和主義價值觀中“公民民族”理念對“族裔民族”理念的拒絕。可如今,即便共和主義的價值原則依然存在,人們對族裔維度的文化多樣性的訴求卻越來越強烈。隻不過,以原先“地區主義”為代表的“内生性”族裔表征和以外來移民為代表的“外生性”族裔表征相比,後者的能見度及其對法國社會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前者。

外來移民在法國基本上是被視作“問題”而存在的。法國的“共和同化”政策在19世紀對來自歐洲諸國的移民頗為有效,但二戰以後,面對多來自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地區的新移民,法國則因其文化與法國主流社會差異巨大而失去了對其同化的能力。如今,移民問題已成為法國面臨的重大挑戰,法國的社會文化結構也正在由共和主義的“大一統”模式向多元文化社會模式演變。

20世紀60年代,受文化多元主義等思潮的影響,法國社會中曾經出現過從正面讨論外來移民身份及其與主流社會的差異等議題的研究,而這些研究很快就成為極右翼用以批評外來移民拒絕融入法國社會的工具。至20世紀70年代,又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術語——“國民身份”,強調的是法國國民對其民族與國家所主張的共和主義價值觀的認同。很快,這一術語被諸多政黨與社會團體視作一個有效的政治動員工具加以利用,進一步強化了法蘭西民族的邊界并激化了民族矛盾。

面對民族構成日益多元的情勢,“共和同化”模式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工具理性,借以維系其傳統的民族主義情感與單一的民族認同。可是,這種模式在當下不但沒有強化法國國民在民族與國家層面上對法國的認同,反而激化了族群矛盾,埋下複雜的民族問題隐患。少數族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情感越是受到擠壓,越是會激發他們對其原生民族身份認同的訴求,也會逐漸銷蝕他們超越族裔邊界去認同法蘭西民族的意願。

在“共和同化”模式下,不從族裔的角度區分民族内部的群體差異,這種價值取向在法國民族國家的建構中具有積極意義,但就其對日益多元的當代社會的适應而言,其整合能力則表現出不足。從族群關系日益嚴峻的對立态勢來看,法國“共和同化”模式面臨着空前的危機。

無論是從曆史角度追溯,還是就當下進行觀察,法國社會一直包含并孕育着明顯的文化多樣性,表現在族裔、語言、宗教、文化等多個層面。自法國大革命以來,共和主義一直是法國整合和治理日益多元的現實社會的基本原則。不容否認,它在法國民族國家的建構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鑒于近些年來法國在應對文化多元主義問題上所遭受的種種挫折與教訓,我們不禁要問,“共和主義”原則是否依然适合于當代法國?法國能否繼續維系其統一的“單一民族”國家的存在?

(摘自《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2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