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高考是人生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很多人為了能夠拿到高考的門票,從小學到高中,從來都沒有休息過,隻有不斷的努力,努力才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很多家長認為,隻需要高中三年努力就行了,初中根本就不用怎麼去抓學生的學習。但是到了高中的時候,很明顯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有着偏科的傾向。數學好的孩子往往英語不太行,數學考140分,英語考80分,還不如那些數學考120分,英語考120分的同學。要知道數學達到140分是非常難的,英語也不是短時間就可以迅速提高的。
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學生們有初中的基礎,很多學生在初中的時候不是特别注重語數外這三門學科,到了高中的時候就發現原來的基礎打得不牢,然後高中學習的節奏又特别的快,學習的課程内容比較多,而且複雜。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重新打牢基礎,重新去回顧初中的基礎知識。舊的知識沒學好,就相當于建房子的地基,沒有打好。之後不管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成績都很難有大幅的提高,由于長時間沒有進步,而且自己的努力沒有結果。很多孩子就容易在高考備考的過程當中對自己産生疑問,很容易心思不穩,嚴重的甚至能夠産生一些抑郁傾向。如果自己在班裡的成績排名很靠後,自己面臨的心理壓力也會更大,心态一着急,做事情更容易失敗。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同學一旦成績下跌就很難上升的主要原因。
所以說高考備考不僅是高中那三年,從初中的時候就要開始着重的學習重要的科目。在高中的時候,老師會特别向你強調,數學和外語這兩門是最拉分的,一定要把這兩門功課學好。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數學和外語這兩門科目都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數學大題,一道題的分值在幾十分左右。數學好的人和數學差的人甚至可以拉開100分的差距,小編記得在高中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的數學考試,第一名和最後一名差别都将近有100分。如果這是高考的話,我們也知道500分和600分之差是什麼概念,由于男生的邏輯能力比較強,一般來說,數學不好的普遍是女孩子。女孩子的強項也是英語,但是如果數學成績隻考六七十分,英語即使考了140分,這是十分可惜的。所以在初中的時候,一定要提前打好數學和英語的基礎,畢竟初中的課業壓力雖然大,是相較于高中來說,還是相對輕松。
初中的孩子一定要有一個長遠的意識,中考并不是最終的結果,高考才是真正的比賽場所。所以當我們走進初中的學習,就要開始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不能再像小學生一樣肆意妄為,學習也太過依靠老師和家長。不要總是抱着這樣的觀念,我隻是不努力而已,我要是努力起來,我能超過很多人。往往抱着這樣想法的人,以為自己是龜兔賽跑的兔子,其實隻是比賽場地外的觀衆。因為高考來臨,總有一批人會成為分母,考上的那批人才會成為錄取率的分子,抱着這樣想法的人一定就是會淪為陪考。
不要覺得自己初中學習數學太簡單了,就沒有認真系統化的學習,到了高中,沒有那麼多時間讓你一遍遍去複習。所以在初中的時候,我們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上課認真聽講,高效地吸取老師所講的東西。而不是上課的時候開小差,下課才去進行認真的學習,這樣的拖延式學習方法,最終會讓自己頭不顧尾,手忙腳亂。踏踏實實學習,認認真真備考,努力學好外語和數學,這才是為高中做準備,這也是為高考做準備。
基礎知識打紮實之後,再去做一些高難度的試題,這樣一步一步穩步上升,到了關鍵時刻才不會掉鍊子。學習這件事切記急功近利。很多時候急不來,想要獲得優異成績,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踏實了來。
你們認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